作者:刘辉&罗素素
![]()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胖子才会得,或者年轻人不会有事。其实,重度脂肪肝有一套非常典型的高危人群画像。如果你对号入座,就要立刻警惕。
一、重度脂肪肝的高危人群画像
![]()
1. 肥胖与大肚腩人群
肥胖是脂肪肝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
※ 超过 70% 的肥胖人群会合并脂肪肝[1];
※ 特别是腹型肥胖,腰围越粗,肝脏脂肪堆积越严重。
判断方法: ※ 男性腰围 ≥90 cm ※ 女性腰围 ≥80 cm 就属于危险区[2]。
临床上常见啤酒肚的人,即便体重不算太夸张,也可能已经是重度脂肪肝。
2. 二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和脂肪肝是一对孪生兄弟。
※ 胰岛素抵抗是二者的共同机制。
※ 大量研究发现,约50%–70% 的2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3],其中不少是中重度。
※ 相反,重度脂肪肝患者未来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糖尿病加重脂肪肝 → 脂肪肝反过来加重糖尿病。
3. 高血脂人群
血液里脂肪(甘油三酯、胆固醇)过多,就会溢出堆进肝脏。
※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最典型的风险因素;
※ 高 LDL(坏胆固醇)也会推波助澜。
高血脂患者中,超过 60% [4]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
4. 高血压患者
看似和肝脏无关,其实血压长期升高,意味着代谢综合征风险高,而代谢紊乱会直接损伤肝脏。
※ 研究发现,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高达 40%–50%[5]。
所以,高血压人群不仅要保护心脑血管,也要关注肝脏健康。
5.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
运动不足 → 热量消耗减少 → 脂肪在体内堆积。
※ 上班族、司机、学生群体是典型代表;
※ 日行不足8000步的人,发生脂肪肝的概率也会升高[6]。
一句话:久坐不动的人,肝脏最容易变成油库。
6. 爱吃高热量饮食的人
饮食是最关键的外部因素。
※ 喜欢油炸、烧烤、奶茶、蛋糕、快餐的人群,肝脏脂肪沉积风险极高;
※ 长期喝含糖饮料,会让脂肪肝概率增加 40%以上[7]。
7. 饮酒人群
虽然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病因上不同,但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是叠加的。
※ 长期大量饮酒的人,更容易从轻度发展到重度。
※ 即使适量饮酒,如果合并肥胖和“三高”,危险性也会加倍。
8. 特殊人群: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因此脂肪肝风险也明显升高。
![]()
二、重度脂肪肝的危险信号
肝脏是个哑巴器官,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发出强烈警告。但我们仍然可以捕捉到一些线索。
1. 体检异常信号
※ B 超提示中重度脂肪肝;
※ 肝功能检查:ALT、AST 升高;
※ 血脂、血糖异常。
如果连续两年体检都提示脂肪肝,就要高度重视。
2. 身体表现
※ 长期乏力、容易疲倦;
※ 右上腹部隐隐不适或胀痛;
※ 体重迅速增加,尤其是腰围明显变粗;
※ 面色发黄、蜘蛛痣等提示肝脏功能受损(晚期信号)。
3. 家族聚集性
如果家族里有多位亲属患有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自己也更容易出现脂肪肝。
![]()
三、常见误区
误区一:“我年轻,不会得”
事实:近些年,30 岁以下的年轻人重度脂肪肝比例明显上升[8],和久坐、奶茶饮食高度相关。
误区二:“体型正常,就安全”
事实:隐性肥胖(瘦但内脏脂肪超标)的人同样是高危人群。临床上很多 BMI 正常的女性,却检查出中重度脂肪肝。
误区三:“体检只是轻度,不用管”
事实:轻度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几年内完全可能发展成重度。
![]()
四、总结
※ 重度脂肪肝的高危人群包括:肥胖、腹型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久坐、爱吃高热量饮食、饮酒、特殊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 危险信号包括:体检异常(B超、转氨酶)、乏力、右上腹不适、体重腰围迅速增加。
※ 很多人没有症状,但体检已经能发现问题。定期体检是发现脂肪肝的唯一可靠途径。
温馨提醒:
※ 如果你在上面的高危人群中找到自己,就必须提高警惕;
※ 如果已经出现危险信号,更要马上采取行动。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告诉你:重度脂肪肝是否能逆转?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改善?
绘图: 刘世杰 海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八年制 本科生
参考文献:
1. Quek J, Chan KE, Wong ZY, Tan C, Tan B, Lim WH,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the overweight and obese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3 Jan;8[1]:20–30.
2.Waist circumference and waist-hip ratio: report of a WHO expert consultation, Geneva, 8-11 December 2008 [Internet]. [cited 2025 Nov 15]. Available from: https://iris.who.int/items/8e0d5a48-7103-4ecd-905d-7476f2a98ed0
3.Younossi ZM, Golabi P, Price JK, Owrangi S, Gundu-Rao N, Satchi R, et al. The Global 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mong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Off Clin Pract J Am Gastroenterol Assoc. 2024 Oct;22[10]:1999-2010.e8.
4.Younossi ZM, Koenig AB, Abdelatif D, Fazel Y, Henry L, Wymer M. Global 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eta-analytic assessment of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outcomes. Hepatol Baltim Md. 2016 July;64[1]:73–84.
5.Ng CH, Wong ZY, Chew NWS, Chan KE, Xiao J, Sayed N, et al. Hypertension is prevalent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increases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2;9:942753.
6.Coyle EF. Physical inactivity causes exercise resistance of fat metabolism: harbinger or culprit of disease? J Physiol. 2025;603[13]:3653–64.
7.Lane MM, Travica N, Gamage E, Marshall S, Trakman GL, Young C, et a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Adverse Human Health Outcomes: An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Annu Rev Nutr. 2024 Aug;44[1]:383–404.
8.Paik JM, Kabbara K, Eberly KE, Younossi Y, Henry L, Younossi ZM. Global burden of NAFLD and chronic liver disease amo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Hepatol Baltim Md. 2022 May;75[5]:1204–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