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四项机制”打通基层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 贵州省毕节市法学会创新法治宣传方式

0
分享至

记 者|李卓谦

责 编|薛应军

通讯员|钱春海 张旭

正文共2438个字,预计阅读需7分钟▼

今年以来,贵州省毕节市法学会积极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四项机制”常态化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法治宣传服务,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成效显著。

强化责任机制 筑牢法治宣讲根基

2025年以来,为推动法学会力量深度融入政法中心工作,破解基层治理难点,毕节市创新联动机制,由法学会主动联合市委政法委,推动政法各单位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通过整合市直政法单位宣讲资源,聚焦命案防控、未成年人保护、矛盾纠纷化解等核心工作,抽派业务骨干组建“法治宣讲团”,精心编制重点乡镇(街道)宣讲清单;采取“以案释法”的生动形式开展靶向宣讲,着力提升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和工作履职能力。

该法治宣讲团面向毕节全市命案发案、未成年人案件、矛盾纠纷较为突出的29个重点乡镇(街道)开展巡回宣讲。截至目前,已深入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市、金沙县等重点区域,累计开展26场巡回宣讲活动。通过系统的法治宣讲,不仅强化了基层干部的法治意识,更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法治动能。

“过去,从未开展过如此系统的宣讲,如今的法治宣讲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特别是案例剖析环节,让大家深受触动。”毕节市公安局宣讲员付某说,许多干部过去认为命案纯属偶发、难以预防,现在通过鲜活案例认识到,只要防控措施到位,多数命案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思想转变,正是宣讲最显著的成效”。

建立联动机制 凝聚送法下乡合力

在毕节市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纳雍县化作乡枪杆岩村小城镇广场现场,一位群众手持贵州省法学会印制的普法宣传手册,感慨地说:“以前拿到的资料很零散,现在有了这本手册,再加上你们详细的讲解,我心里清楚多了。以后遇到问题,知道该怎么解决了!”

为发挥各部门联动优势,毕节市法学会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联动体系,纵向对接省法学会、省妇联、团省委等省级单位,横向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妇联、团市委等部门,积极组织或参与联合宣传,推动法治文化下基层。比如,积极参与由贵州省妇联组织的“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深入七星关区撒拉溪镇开展法治宣传;参与团省委、省司法厅、省法学会组织的“典亮青春·益起成长”全省青少年“民法典宣传月”示范活动,到七星关区柏杨街道开展法治宣传;组织参加毕节市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纳雍县化作乡开展深度法治宣传等,通过法律咨询、知识竞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法律知识精准直达基层。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法治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奠定了基础。

在法治下乡活动中,毕节市法学会与市司法局携手合作,深入挖掘并宣传法治案例,组织专业团队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角度出发,收集整理涉及婚姻家庭矛盾、邻里冲突等常见法律问题的典型案例,并将这些生动具体的案例融入基层法治宣传中,编撰了《法治文化基层行以案释法80例》,免费发放给基层干部和群众,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进一步引导群众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不断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从而增强宣传的实效性和说服力。

完善节点推进机制 打造普法时间矩阵

为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毕节市创新建立“节日+主题”节点推进机制,以重要时间节点为抓手,精心策划、系统部署,全力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围绕“三八”妇女节、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等关键时间节点,毕节市提前谋划,制定专项普法方案,聚焦不同主题,针对性制作丰富多样的主题宣传资料。同时,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深入广场、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普法活动,持续掀起法治宣传热潮。

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作为贵州省最大的单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住着来自34个乡镇的29000余名搬迁群众。这些群众由于法治素质参差不齐,区域内矛盾纠纷复杂多样。为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切实解决群众法律需求,毕节市法学会将柏杨林街道列为全市“法治网格”服务点。一方面,推动法学会会员常态化进社区,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面对面为群众答疑解惑、化解矛盾;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民法典主题公园,将法治元素融入群众日常休闲生活空间,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此外,毕节市法学会每年积极协调省、市相关单位,整合各方资源,联合开展公益法治宣传活动,多管齐下帮助街道社区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法治动能,助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机制 拓宽普法传播渠道

“以前学法律要看书,现在可以看视频。专家和律师的解答简单易懂,非常实用。”毕节市威宁县观风海镇一群众通过关注“毕节法学”微信公众号,学习到最新的法律知识,并成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邻居的纠纷,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为进一步扩大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毕节市法学会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线下深耕基层普法阵地,线上依托“毕节法学”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案释法内容,并开设“法治讲台”和“会员说法”短视频栏目。

其中,“法治讲台”栏目以民法典为核心主题,特邀法学教授开设“法治微课堂”,结合日常生活场景,深入解读法律条文,阐释法治精神,帮助公众更透彻地理解和有效运用法律。“会员说法”栏目组织政法干警、律师等法学法律工作者,针对群众关心的酒后驾车、猥亵儿童等违法犯罪问题,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截至目前,“法治讲台”已录制70期节目,“会员说法”已推出32期短视频。

当地群众表示,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法方式,既方便快捷,又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强化法学宣传矩阵同时,毕节市法学会还积极加强与政法新媒体平台协调,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通过发布短视频、图文资讯等方式,及时传递法治声音,回应社会关切。这些新媒体平台以其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毕节市法治宣传的重要阵地,为推进平安毕节、法治毕节建设贡献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民主与法制时报原创新闻 incentive-icons
民主与法制时报原创新闻
全国最有影响的法制媒体之一。
6541文章数 522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