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尔雅国学”,为第十三届宋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题作“怎样参加学术会议,才有更大的收获?”。旨在知识分享,如涉版权问题,联系小编删除。
因为有2/3的年轻学者是首次参加宋代文学国际会议,我想跟各位分享一点开会的心得。我们要学会开会。怎样开会,才有更大的收获?四个字,叫“听、读、结、合”。
“听”,是我们要认真听会。大会论文都印成了集子,可以阅读,似乎不用听。但是,大会小会发言,作者不仅仅是给我们讲论文写了什么,还会交流论文是怎样写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思路,这样在思维方式上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论文写的再好,那是别人的论文,能让我们学习到的,是他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听会的时候尽量不要刷手机,认真听,我们就会有更多收获和启示。
“读”,是读论文。有空的时候,尽量把会议的全部论文看一下。平时我们也天天看论文,但那是限知视角,因为我们只是查阅我们感兴趣的论文,我们不关注的论文不会去看。但是大会论文集里,300多篇论文就是300多个视角,300多个问题,这是我们在家里无法领略到的。因此我们在会间有空的时候,或者会后,要把论文翻一翻。也许大家对别的研究领域不感兴趣,但是研究的角度和话题会对我们有启示。我每次开会都要带几个题目回去,因为我们是老师,我们自己个人的精力有限,做不了那么多题目,但是带回去可以给我们的学生做,讲给我们的学生听,也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这也正好是学术会议的意义之一。为什么我们要花钱、花精力来开会呢?因为在这里,有头脑风暴,可以领略到预流学者的学术智慧、学术方法。
“结”是结识、结交。年轻的学者不仅仅是来开会听会的,还要结识专家学者,结识同辈和前辈。有时听到年轻的学者说,平时在书上看到的名字,今天终于见到真人,很兴奋。这不算真收获。你看到了莫砺锋老师的真人,你还要让莫老师认识你,那才算是真收获。你让前排的和主席台上坐着的这些老师前辈认识你、记住你的名字,那你这一次会议就算没有白来。学术需要交流,你认识了前辈,跟这些大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记住你是做什么的,对你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举个例子,去年武汉会上我认识了几位年轻的学者,会后刚结束不久,我就接到有关项目的评审,打开一看,有三位是刚刚认识的,心中一阵惊喜,原来是故人也!我们肯定不会因为熟悉而特别照顾,我们会有学术底线,有自己的学术评价标准,但认识你,起码有基本的信任度。所以各位要尽量结识前辈和同行同辈。
“合”是什么呢?合住。现在经济和住宿条件好了,大家都是一个人一个房间,为什么要提倡合住呢?晚上可以对床夜话。合住一晚,深度交谈,比见十次面聊的天都要多,交流的都更深入。我年青时出去开会,专门找那些没见过面、不熟悉的学者合住,住一次就成了终身的朋友。所以,我建议年轻的同学、研究生不要一个人“独守空房”,要合住,要交流,这是难得的交流的机会。
我在湖北,每年跟江西省古代文学学会合办年会,我们戏称“江湖会”。会议用餐,我提倡江西跟湖北的人要坐在一起,不要老是盯着那几个熟人在一起吃饭聊天,要广泛结交新朋友,获得新的信息资源。开会,不仅仅是会上交流,发表论文,会下还要结识、结交更多的朋友,从不同的渠道了解更多的学术信息。这就是我所说的“听读结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