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子公司多项机器人技术成果发布,国恩股份“新材料+”向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延伸;尚太科技拟以40.7亿元投资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今年以来,凯盛新材PEKK(聚醚酮酮)产品良品率不断提升……
近期,多家新材料产业上市公司围绕“技术突破”“产能扩张”“产业链延伸”三大主线加速布局。这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下游新能源、航空航天、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高端化需求持续释放。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扩张,但在向“材料强国”跨越过程中,仍面临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绿色转型等多重结构性瓶颈,需要从创新、产业化和生态构建等方面系统发力。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11月11日,国恩股份子公司国恩未来(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品发布会上展示了其在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及家庭AI机器人三大方向的技术成果,标志着国恩股份“新材料+”向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延伸取得实质性进展。国恩股份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挥在新材料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及成熟的轻量化特种材料部品量产体系优势,为具身智能产业注入创新动力。
随着下游新能源、航空航天、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高端化需求持续释放,近期,多家新材料产业的上市公司围绕“技术突破”“产能扩张”“产业链延伸”三大主线加速布局,特别是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等热门领域加大投入。
11月8日,锂电负极材料提供商尚太科技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签署“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山西五期)项目”投资协议,项目预计投资40.7亿元,年产能20万吨,将建设成为智能化、绿色化的高端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近年来,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影响,国内负极材料市场处于火热态势,一体化产能快速增加。”尚太科技曾在2025年半年报中称。
10月下旬,精细化工产品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生产商凯盛新材在互动平台透露,今年以来,公司PEKK产品良品率不断提升,市场开拓正在按计划进行。凯盛新材曾在2025年半年报中称:“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如无人机、eVTOL)、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为PEKK等高性能材料开辟了广阔的应用蓝海,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24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超8万亿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约10万亿元。
政策护航产业发展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高新技术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先导,“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一代产业”彰显了材料的战略基础支撑地位。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新材料作为支撑国家战略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应围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紧抓重点,聚焦关键领域。”中国建材集团科技管理部主任王重海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比如,应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防安全材料支撑,面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方向,布局新型材料研发,推动材料绿色智能高端化转型,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王重海举例称。
从政策来看,政府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文件,护航新材料产业发展。
10月下旬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新材料与新能源、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一起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明确“全链条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9月24日,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到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
此前,工信部发布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将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三大类共299种产品纳入。
多重结构性瓶颈待解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新材料产业虽规模持续扩张,但在向“材料强国”跨越过程中,仍面临核心技术、产业链协同、绿色转型等多重结构性瓶颈,有待破解。
在王重海看来,当前,我国新材料发展已从“以解决有无问题为主”的规模扩张阶段,跨越到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为主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最关键的历史转折关口。
王重海表示,新材料产业仍面临数据库材料支撑保障能力不强,材料研发与应用结合不够紧密,不少新材料难以跨越从研制到应用的“死亡之谷”,有材不能用、有材不会用问题十分突出;材料评价标准缺失,新材料产业创新投融资环境不佳,新材料领域的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创新、产业化和生态构建等多方面系统发力。其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未来的创新需要更加聚焦于攻克高端技术和材料难题。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需要着力加强工程转化能力,解决从实验室样品到规模化量产过程中的工艺、成本和一致性难题。可以建立开放共享的中试平台,为高校和初创公司的优秀技术提供工程化验证的机会。此外,各地应因地制宜,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规划,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