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颖失联已经超过三十天,直到11月15日仍然没有找到。
![]()
事情说清楚一点:这事儿从短短几周里展开,家人和志愿者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找人。10月25日,吴佳颖的母亲在“龙在日华人援助协会”的公众号上发了公开求助,语气里既着急又无助。她反复写着,如果有人在池袋、新宿、涩谷、上野或东京其他任何地方看到一个神情恍惚、长得像照片里的中国女孩,请一定停下来看看、叫她一声。信息在华人圈子里被转来转去,很多人开始盯着这些地方留心。
家属方面,妈妈10月14日到了日本,正式向警方报案,也联系了中国驻日使领馆。警方把事情按失踪人口程序登记后开始调查。根据家人和朋友回忆,最后一次被确认是在10月7日,当天她和朋友去过练马区的区役所,之后两人分开,从那会儿起就联系不上了。出门时穿着黑色外衣,这一点也被当成发布给公众的目击信息之一。
民间动起来的速度也很快。日华人救助组织里的寻人志愿者李女士和会长刘勇都对外说明,协会几乎每天有人上街找人,夜里经常摸黑到凌晨两三点才回。志愿者们在她住处找到一些纸条,像是自我检查情绪、评估抑郁状态的记录;家人还得知她曾问朋友怎么去青木原树海,这些信息都被当作线索交给警方。大家把这些发现一条条整理后在网络和社区里散发,希望触达更多可能的目击者。
现场搜寻的节奏比较具体:志愿者们把重点放在人流密集的车站周边、旅馆集中区、城市公园和一些隐蔽角落,分批次地走访、发传单、找监控线索。有人把短视频和零碎照片发上来,常常是一阵希望又一阵失望——画面里的人未必就是她。李女士说,到目前为止,除了这些零碎影像和几个模糊的目击报告外,还没有能把线索串成清晰去向的证据。
官方层面也出了提示。11月中旬,中国外交部和驻日使领馆通过渠道提醒在日同胞注意安全,提到近期在日中国公民遭遇违法犯罪的情况有上升趋势,部分案件还在侦查中。文件还提到了两国交流气氛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建议在日人员提高警惕、遇紧急情况及时报警并联系使领馆。这个提醒被一些人解读为对在日华人安全形势的提醒,但并没有把吴佳颖的个案与某种固定结论捆绑在一起。
把时间轴拉长看,几个节点比较清楚:10月7日最后被确认到区役所;10月14日家人赶到并报警;10月25日公开求助在华人圈传播;志愿者在住所找到的纸条和询问青木原的线索被记录并上交;警方按失踪人口开展调查,社会力量持续发力。每一步都有在做的事,但问题是:大城市里寻找一个成年人,没有确凿监控或目击,很容易像在大海里捞针。
搜寻还在进行,志愿者继续在夜里出动、在社交平台上求助,家属不断把信息放大传播,警方在走常规程序。路上还会有人传来线索,也会有人去核实走访,时间推移中没有放弃的影子。深夜里,几位志愿者又整理好手电和传单往车站走去,希望哪怕只是一个路人的一句话,也能把这个案件往前推进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