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今年活动主题确定为“呵护早产宝宝,托举健康未来”,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早产儿的生存与发展。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视力的发育状况,始终牵动着父母的心弦,视觉系统在孕晚期发育迅猛,早产会使这一过程面临更多挑战,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专家带您了解早产儿视力发育特点与潜在风险,有效进行早期监测和干预,进一步保障早产宝宝的未来。
早发现、早干预
0 1
为何特别需要关注早产儿视力
宝宝的眼睛在妈妈怀孕最后三个月发育最快,早产使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会让发育过程在外界完成,然而视网膜血管等关键部位比较脆弱,血管易出血、形成瘢痕,因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这是早产儿常见眼病,严重时会牵拉视网膜脱落,甚至可能导致失明。此外,早产儿还可能出现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发生率远高于足月儿)、斜视(外斜,内斜,上斜视)或弱视,早发现、早干预对保护宝宝视力至关重要。
0 2
抓住观察与筛查黄金时机
(一)至关重要的专业筛查:ROP 筛查
a.哪些宝宝需要查——通常,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或孕周小于32周的所有早产儿,及患有严重疾病、有吸氧史的宝宝,建议筛查。
b.何时开始查——首次筛查时间一般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从预产期开始算的周龄)31-32周开始,具体时间务必严格遵从医生的建议。
c.怎么查——医生会用眼药水为宝宝散瞳,然后使用专门的仪器检查眼底视网膜,过程安全,但宝宝可能会有短暂不适。
d.父母须知——这项筛查不是一次性,需要根据第一次的结果定期复查,直到医生确认宝宝的视网膜血管发育成熟,没有ROP风险为止。
(二)家庭日常观察“信号灯”
除专业筛查外,父母是发现宝宝视力问题的第一道防线,请留意以下迹象:
a.瞳孔区异常:瞳孔深处(黑眼珠)不是黑色的,而是出现黄白色反光,像猫眼一样。
b.眼球震颤:眼球不自主地、有节奏地来回晃动。
c.无法注视:出生2-3个月后(按矫正胎龄算),仍不能短暂注视人脸或眼前的玩具。
d.追视困难:3个月左右,当拿着色彩鲜艳的玩具在宝宝眼前缓慢移动时,眼睛不会跟着转动。
e.斜视持续存在:偶尔斜视是正常的,但如果4个月后仍频繁或持续出现,需警惕。
f . 异常畏光:在正常光线下表现出极度不适,紧闭双眼。
g.头位异常:经常歪着头看东西,可能是在尝试避免复视(看东西有重影)。
一旦发现任何上述迹象,都应及时咨询儿科或眼科医生。
0 3
早产儿视力健康发育的家庭助力
在专业医疗的保驾护航下,家庭环境也能为宝宝的视力发育提供有力支持。
(一)丰富的视觉刺激
1.高对比度玩具:使用黑白色卡、红颜色的玩具,最能吸引新生早产儿的注意。
2.面对面交流:多与宝宝进行面对面、眼神的交流,家长的脸是宝宝最感兴趣的“图案”。
3.缓慢移动:在宝宝眼前缓慢移动玩具,鼓励他练习追视。
5.适宜的光线环境:保持柔和、充足的光线,避免光线直射宝宝的眼睛,过强或过暗的光线都不利于视觉发育。
(二)定期随访,终身受益
即使ROP筛查通过,也建议在6个月、1岁、3岁等关键节点进行常规视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矫正近视、斜视等问题。
在早产宝宝视力发育这件事上,“早知道 ”意味着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用细致的观察陪伴宝宝,为宝宝们点亮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
主管 | 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 第七医学中心
撰文 | 范海芳 程莉萍 王凤 雷娜
图片 | 网络
刊期 | 第 2982 期
总编:熊 刚
主编:史艳菊
编审:张 密 李笑一
编辑:李笑一
邮箱:jfjzyy01@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