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22日,随着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西北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115师、120师和129师,陆续奔赴抗日前线。
在红军没有改编之前,中共中央就已经预见到,华北地区很可能会沦陷。
为了能够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中共中央决定,提前派遣一批干部,到华北地区去做准备。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毛主席就根据当时的敌我形势,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
- 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抽调一批优秀的红军干部,提前派往即将沦陷的河北、山西等地,去开辟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这些干部,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他们军事素质过硬,完全可以独当一面。
其中,就有一位名叫孟庆山的红军干部。
孟庆山,是河北省蠡县人,对家乡的情况非常熟悉。而且他曾经担任过红军的团长,有一定的军事指挥能力。
因此,上级决定,将他派往河北,负责在当地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让上级没有想到的是,孟庆山在河北的工作,进展得异常顺利。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他就拉起了一支近七万人的抗日队伍。
这支队伍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当时八路军三个主力师的兵力总和。
![]()
那么,孟庆山是如何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做到这一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