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芯片断供这事儿,从2019年针对华为开始,一步步升级到现在2025年,闹得沸沸扬扬。说白了,这不光是技术封锁,更是想卡住中国高科技的脖子。
可没想到,这把双刃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美企的半导体市场份额在中国直线下滑,市值蒸发上万亿。中国企业呢?没坐以待毙,直接卷起袖子自研芯片,从华为的麒麟到小米的澎湃P1下放中端机,一股脑儿往国产化冲。
张召忠那句“脱钩就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听着接地气,但细想还真准,现在看,美芯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中国芯不光稳住国内,还开始往外走。
![]()
自研芯片从痛点到突破的国产链条
芯片断供这几年,中国企业尝尽苦头,但也逼出不少真功夫。拿华为来说,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一纸禁令,华为的供应链直接断裂,海思的麒麟芯片没法靠台积电代工了。
结果呢?华为没趴下,2023年8月Mate 60系列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用上SMIC的7纳米工艺,5G modem全自研,信号稳得一批。这芯片不是吹的,集成度高,功耗低,帮华为稳住高端市场份额。
2024年,华为Pura 70系列继续用自研影像芯片,拍照处理速度快,噪点控制好,销量直接冲破千万台。2025年上半年,华为云的昇腾910B AI芯片量产,算力达原先的1.5倍,数据中心应用广,国产化率超95%。
小米这边,自研起步早,但也磕磕绊绊。2017年澎湃S1芯片上马,专攻影像,但后来转战充电领域。澎湃P1这颗充电芯片,2021年底流片,2022年3月先上小米12 Pro,支持120W快充,兼容大电池,体积小巧,散热好。关键是全链路国产,100%可控。
2022年5月,Redmi K50 Pro用上它,充电19分钟满血,定价中端,消费者尝到甜头。2023年,小米把P1下放到Note 12系列,千元机也能享受到高功率快充,成本压下来,性价比拉满。
2025年2月,小米15系列升级版P1集成,15分钟满电,配合天玑9400处理器,跑分稳超百万。联想也跟进,2023年投3亿入股芯片公司,2025年5月消息,联想自研服务器芯片玄戒O1亮相,针对AI算力,性能接近英特尔Xeon,国产服务器市场份额从5%升到15%。
![]()
OPPO和vivo也没闲着。OPPO的MariSilicon X NPU芯片,2021年首发,专攻AI影像,2023年Find X6系列用上第二代,图像处理速度提升30%,功耗降20%。
可惜OPPO的手机SoC项目哲库在2023年暂停,转而专注影像和调制解调器芯片。vivo从2019年起迭代4款自研影像芯片,2023年V2芯片上X90系列,夜拍噪点低,色彩还原准。
2025年,vivo X200系列用上第五代芯片,集成生成式AI功能,实时优化照片,销量在东南亚市场翻番。荣耀呢?2024年青海湖AI芯片发布,搭配鸿蒙OS,语音识别准确率达98%,中端机上直接用,帮荣耀从华为分家后站稳脚跟。
这些自研不是一蹴而就,得砸钱,得熬时间。国家大基金三期2024年到位,投了3440亿,重点砸在先进制程和材料上。中芯国际2025年3纳米试产成功,良率超80%,直接供华为和小米用。
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封测企业长电科技2025年产能扩30%,封装技术跟上7纳米需求。说到底,这波自研浪潮,让中国从芯片进口国变成出口国,2024年半导体出口额破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已超6000亿。美企想脱钩?门儿都没有,中国市场太肥了,谁舍得扔。
![]()
澎湃P1下放拉开中端国产快充大战
小米澎湃P1下放这事儿,特别值得说说。它不光是技术突破,更是把高端玩意儿大众化的典型。P1芯片用4:1高效架构,功率120W,体积只有指甲盖大,兼容6000mAh电池,充电效率高,热量低。
2022年高端机上首秀时,大家还觉得贵,但小米一咬牙,2023年直接推到Note 12 Turbo,定价1500元出头,充电10分钟到60%,上班族出门忘充也不慌。2024年,P1升级支持200W,Redmi K70系列用上,8分钟满电,电池循环寿命超1000次。
2025年,小米把这技术下放到更多千元机,Note 14系列定价999元,P1集成率达全系30%,用户反馈充电时间从半小时砍到15分钟,续航稳。
这下放策略接地气,小米懂消费者痛点。以前中端机快充顶多65W,半天充不满,现在P1一上,体验直追旗舰。国产化率100%,供应链稳,不怕断供。其他厂商学着点,2025年vivo的充电芯片也下放到Y系列,90W功率,定价800元机型。
![]()
OPPO的SuperVOOC,2024年集成自研modem,2025年下放到A系列,65W快充加AI优化,市场份额从10%升到18%。联想手机虽小众,但2025年自研充电IC上Moto G系列,55W功率,针对海外市场,帮联想稳住拉美份额。
美芯在这块儿吃亏大了。高通的Quick Charge,以前垄断中端,但价格高,2024年涨价10%,中国厂商直接用国产替代。2025年,高通中国市场份额从60%降到45%,充电芯片订单少三成。
苹果的Lightning转USB-C后,自家A系列芯片充电慢,2025年iPhone 17预计65W,但成本高,定价咬人。结果呢?中国中端机出口东南亚,P1快充成卖点,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增25%。小米这步棋,走得稳,帮整个国产链条省钱提效,消费者买账,企业赚翻。
![]()
美企市值蒸发万亿的自食其果
美国半导体巨头这几年,日子真不好过。断供中国,本想伤敌,结果自己先吐血。2023年,高通财年Q2中国营收占比降到40%,2024年进一步滑到35%,2025年Q1报告显示,只剩30%。高通2025财年Q4营收112.7亿美元,好于预期,但中国订单贡献少,股价波动大。
英特尔更惨,2022年Q4营收140亿美元,同比降32%,2023年全年亏损,2024年宣布裁员15%,资本支出砍100亿。2025年Q1,英特尔中国市场份额跌到25%,服务器芯片被华为昇腾抢走15%份额,市值从高峰缩水40%。
苹果也跟着遭殃。iPhone在中国销量2023年滑15%,2024年稳住但份额降到18%,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到16%。供应链依赖台积电,但美禁令让苹果A系列芯片设计受限,2025年iPhone 17用3纳米,但成本涨20%,定价上浮。
中国市场丢了,苹果全球份额从25%降到22%。谷歌Pixel系列,2025年因modem芯片短缺,销量腰斩,中国出口替代品如小米和vivo的AI手机,抢走谷歌10%份额。
![]()
这些损失不是小数目。2025年11月,美AI芯片公司一周市值缩水近万亿,高通、英特尔、苹果累计蒸发8973亿。原因简单,中国自研补上缺口,美企库存积压,产能闲置。
脱钩策略,本想孤立中国,结果全球供应链乱套,东南亚转单中国,2025年越南工厂用国产设备,产量增30%。美企想反击?2024年10月拜登政府新规,限投资中国半导体,但企业叫苦,离不开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