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被指正在探讨修改“无核三原则”,如最终实现将标志着日本战后安保政策的重大转变。几乎在同一时间,韩国也获美方批准建造核动力潜艇。日韩的这一动作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意义,将可能重构地区安全架构。尽管追求核动力潜艇本身并不意味着拥有核武器,但仍反映出这些国家开始不再满足于美国提供的核武延伸威慑。
日本传媒上周六(11月15日)援引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高市早苗正在探讨修改日本长期坚持的“无核三原则”,称其无意修改其中“不拥有”与“不制造”部分,但担心如果继续遵守“不引进”部分,就无法允许美军载核舰船停靠日本,发生突发事态时,美国的核威慑会减弱。如果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修改,标志着日本战后安保政策的重大转变。
![]()
日本一直坚持“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的三项原则,这是1967年由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提出,日本历届政府继续遵守。日本现行《国家安保战略》写明,“坚持‘无核三原则’的基本方针今后不会改变”,但执政自民党计划于近期开始探讨修改三份安保相关文件,力争明年春季汇总建议。日本政府将在这个基础上,争取明年底前修改安保文件。
当高市本月11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被问及是否会坚持“无核三原则”时,并未明确表态,仅说:“相关文件即将开始修订工作,现在不是我具体说明表述内容的时候”。日本最大在野党党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则强调,在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80周年之际,日本更应该坚持无核立场。
日本《朝日新闻》在一篇社论中写到,作为在二战期间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日本将“无核三原则”定位为国策,这一原则长期获得国民的广泛支持。高市应当深刻理解,坚持这一方针不能仅凭首相的一时判断而轻率改变。
![]()
而在日媒爆出高市拟修改“无核三原则”前一天,韩国政府宣布与美国达成最终协议,内容包括美方批准韩国建造核动力潜艇,并将在燃料供应方面与韩方紧密合作。有观点认为,韩国被允许建造核动力潜艇的决定标志着地区安全架构的重大转变,使其跻身于美国支持的拥有此类海军能力的少数国家之列。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日本的参与铺平了道路,尽管这仍然需要获得美国的批准。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稍早前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日本需要重新评估其现有的潜艇能力。“日本周围的环境确实变得越来越严峻,我们必须讨论是继续像现在这样使用柴油动力潜艇,还是选择核动力潜艇。”
![]()
日韩的核潜艇计划使得一些观察人士联想到“奥库斯”(AUKUS)扩员,他们预测由美英澳三国组成的这一防务体系可能很快就会扩大范围,不再局限于增强澳大利亚潜艇舰队的主要目标,还会将日本和韩国纳入其中。这两个国家有可能共同开发或购买类似的核动力舰艇,并参与高科技项目。
尽管东京和首尔目前都不是“奥库斯”核心结构的一部分,但双方都表示有兴趣加入其所谓的“第二支柱”,也即这一协议下专注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网络战和太空系统等先进国防技术的部分。日本已参与奥库斯与海上自主系统和人工智能驾驶飞机相关的项目,而韩国正在洽谈参与高超音速武器和量子军事应用方面的研究。
![]()
无论是澳大利亚,还是日本和韩国,他们追求核动力潜艇都具有战略性意义。核动力潜艇在反水面和反潜作战、对陆攻击、舰队护卫和情报收集等的作用仍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其高续航能力意味着可长期逗留于远离基地的海域。
如果核动力潜艇本身只搭载常规导弹,仍算不上是核武器,但不能排除其设计本身预留可携载核弹头导弹的变动余地。要知道,日本和韩国皆有一流的民用核电技术,也具备完整的防卫工业体系,不能排除他们能够制造核武器的能力。
日韩的核动力潜艇计划虽不能直接跟核武器挂钩,仍反映出两国开始不再满足于美国提供的核武延伸威慑。有观点分析,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几场冲突使得核风险日渐明晰,各国一向将动用核武为最后军事手段,但这一理念有逐步转变的趋势,一些军事技术的发展模糊了将核武器作为“战略武器”的界限,一些国家开始探讨在常规战争动用“战术核武器”的可能。
世界局势的变化导致不少国家不再相信有人真心为自己提供核保护,因此想寻求自己掌握必要的核能力。毕竟,拥有核能力尚能为中小型国家带来非常多的安全感和实际益处。
无论如何,一向受益于常规潜艇的日本和韩国,其核动力潜艇在任何水域活动都大概率将遭遇地区国家反对。可见,这事儿还有下一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