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一家虎林园的官方直播间里,李女士曾无数次隔着屏幕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她花费两千多元认养、取名为“小独苗”的东北虎幼崽。
![]()
她想象着它在雪地里打滚,在饲养员身边撒娇,甚至单纯地趴在阳光下打盹。
然而她不知道,早在2025年7月20日,这只被她牵挂的小老虎已永远闭上了眼睛,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直到72天后她主动询问,才得知这个残酷的真相。
“只是想看看它过得好不好”
2023年秋天,黑龙江东北虎林园在网上开放公益认养通道,李女士被一只刚出生的东北虎“小独苗”吸引,第一年支付588元,第二年又支付1688元,完成了认养手续。
![]()
“虽然不能真正养一只老虎,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事情,看看照片、了解近况,也是一种参与感。”李女士说。
然而两年间,她仅收到一张照片,还是多次催促后才得到的。
她以为老虎安然成长,直到今年9月底准备续费时,发现认养通道关闭,追问之下才得知真相。
![]()
同样遭遇的还有宋女士,她从2025年初开始个人认养两只东北虎,每年每只认养费一万元,园方承诺会不定期反馈老虎情况,认养费将优先用于东北虎饲养。
但认养半年多,她从未收到任何主动反馈。
![]()
认养乱象:资金去向成谜,权益保障缺失
据报道,该虎林园拥有1000多只东北虎,是国内重要的东北虎繁育基地,其认养项目分为联合认养(几百元)和个人独养(上万元)两种形式。
然而,无论认养金额大小,认养人都没有正式协议,仅获得一纸认养证书,承诺的定期反馈、巡园、专属照片等权益大多未能兑现。
![]()
更令人质疑的是认养资金的去向——在园区官网和宣传页面,没有任何关于认养资金使用的说明或年度公开账目。
客服仅表示认养是“公益行为”,资金用于支持动物保护,但具体用途不明,这种不透明让许多爱心人士开始怀疑:认养形式是否真正惠及动物?
![]()
“小独苗”之死揭开管理漏洞
在李女士反复投诉后,黑龙江东北虎林园于10月15日在官方群发布公告。
公告显示,“小独苗”并非突然死亡,而是早有病史:2023年11月出现后肢跛行,2025年3月和6月两次便秘引发并发症,最终于7月20日因心衰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
![]()
令李女士难以接受的是,她一直关注虎林园直播,“小独苗”在镜头前状态良好,园方也仅提及它“小时候崴过一次脚”,从未透露真实健康状况。
公益认养,不能止于“一捐了之”
事件曝光后,黑龙江省林草局回应称,已对虎林园未及时告知老虎死亡一事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将督促完善认养规则。
![]()
11月10日,虎林园工作人员表示认养通道已关闭,正在调整规则,并承认此前“从未与认养人签订任何协议”。
公益认养的本质是搭建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桥梁,但当这座桥梁缺乏透明度与责任感时,爱心就会悬空。
正如网友质疑:“我们捐的钱,真的变成老虎的口粮和药品了吗?”
![]()
目前,黑龙江省林草局表示,“小独苗”死因调查和认养细则优化正在推进,结果将反馈给认养人。
这场风波揭示的不仅是单个动物园的管理问题,更是整个动物认养机制的制度性缺失——缺乏标准协议、资金监管和问责机制,让爱心工程变成了“糊涂账”。
当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遇上不透明的管理制度,受伤的不仅是像李女士这样的爱心人士,更是社会对公益事业的信任。
![]()
动物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善意,但这份善意需要被透明、负责地安放,否则“云养虎”的温馨故事,终将成为又一场令人心寒的消费。
图源网络,侵权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