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坚决抓好贯彻落实,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明导向,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创建工作,在健全机制、创新举措、注重实效等方面下功夫,从内生动力、工作质量、合力推进、日常培育、行业系统创建、特色创建等具体工作上着力,推动创建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一是从“要我创建”向“我要创建”转变,在内生动力上实现转型升级。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2份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创建工作的政策体系。发挥巡视巡察、党建述职和年度综合考评的“指挥棒”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省对州(市)年度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2025年起考核分值由3分调增为8分(总分100分),各州(市)、县(市、区)均把创建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宣传、统战、民族宗教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省级各部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共同推动,创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创建热情不断高涨,从被动到主动,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落实、部门参与、层层见效的良好局面。
二是从数量创建向质量创建转变,在工作质量上实现转型升级。通过全面深入持久的创建,引导基层打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础,内涵、标准、程序更加明晰,创建工作更加注重实绩实效,更加注重有形有感有效,更加注重示范引领,推进从过于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迈进。如坚持党建引领,制定抓党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指导意见,实施建强边疆党建长廊等三年行动,把工作成效作为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组建宣讲团常态化开展宣讲,形成点线面、行业系统立体化宣传格局,2024年全省各级共宣讲1.6万余场,覆盖110余万人。
三是从配合向共创转变,在合力推进上实现转型升级。着力解决过去民族工作部门一家牵头开展创建为主,省级各部门参与不够充分,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组织动员各地区各部门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认真履责、广泛参与,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创建,全力做好宣传教育、组织发动、群众参与等工作,形成共创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例如,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创新推进374个边境幸福村建设并接续启动升级版建设工作,2024年边境幸福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8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038元,常住居民人口较2020年增加2.4万人,各族群众扎根边疆、为国戍边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四是从重“迎检”向常态化创建转变,在日常培育上实现转型升级。坚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细化落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应至少经过2年培育的要求,明确组织保障、思路举措、任务清单、总结评估、宣传推广等培育任务,抓实日常监督指导和动态管理,坚决杜绝突击搞创建、主要精力放在“迎检”等现象,确保通过扎扎实实的培育,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加强边疆治理、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例如,临沧市镇康县立足“边”的实际,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抓创建,将创建工作融入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沿边群众房子新了、钱包鼓了、日子好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守土固边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边境线上“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
五是从单一主体创建向系统创建转变,在行业系统创建上实现转型升级。坚持从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出发,动员多元主体力量参与创建,改变部门、行业之间单打独斗、上下不贯通的局面,推动相关行业部门结合资源禀赋,开展从上到下的系统创建,围绕教育、医疗、通讯、邮政等领域,通过推动省级部门率先开展,把创建工作融入行业系统的主责主业,带动本行业本系统从省到州市、县级部门联动创建,推动区域协作和部门合作,从上到下开展富有特色、亮点突出的创新实践活动。例如,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创新宣传推广形式,面向手机用户、电视用户精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省邮政管理局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寄递物流监管职责,将党的民族政策通过497个县级邮件快件处理场所、3806个乡镇邮政快递网点、10206个村级站点送到千家万户;大理州人大常委会机关、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等探索开展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创共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主责主业、推动创建工作与依法履职联动发展、相互促进。
六是从单一形式创建向因地制宜创建转变,在特色创建上实现转型升级。改变过去创建形式单一导致同质化创建较多的问题,全省强化多样化创新支撑,根据各地区各部门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工作任务和重点地区,丰富创建载体形式,在有形有感有效上发力,打造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典型,充分体现云南特点亮点。比如,省民宗委打造“和和美美一家人”各民族互嵌式社区品牌,计划3年内建设1000个互嵌式社区;昭通市以万人易地搬迁互嵌式融居为重点,通过互嵌式社区建设抓实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保山市、文山州、德宏州将“强边固防”作为创建工作重要任务,增强各民族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国土意识;怒江州以“一步跨千年、感恩共产党”为重点,西双版纳州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重点,临沧市以“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为重点,红河州以重塑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为重点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迪庆州、大理州、昭通市分别推出“澜沧江畔石榴红”、“苍洱处处石榴红”、“乌蒙同心”等创建品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具象化,形成贴合云南实际、具有辨识度的创建工作品牌。
监制 | 肖静芳
统筹 | 安宁宁
编辑制作 | 刘艺璇
来源 | 云南省民宗委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