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手菩萨泄露“天机”:末法时代,牢记6字“密咒”,邪祟不敢侵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大日经》《金刚手灌顶续》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提起金刚手菩萨,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尊怒目圆睁、手持金刚杵的威猛形象。在藏传佛教的唐卡中,这位菩萨周身火焰缭绕,脚踏邪魔,俨然一副降妖伏魔的姿态。民间更是流传着无数关于金刚手菩萨驱邪除祟的传说,说他是八大菩萨之一,专司护法降魔之职。

可你是否知道,这位看似威猛的菩萨,其本名却叫"秘密主"?《大日经》中记载,金刚手菩萨是一切如来秘密的守护者,他所掌握的,不是什么降妖的法术,而是宇宙间最深奥的真理。他的威猛相,不过是慈悲的另一种显现,就像父母为了保护孩子,有时也会现出严厉的面容。

末法时代,邪说横行,众生心中的贪嗔痴三毒日益炽盛。有人被妄念所困,疑神疑鬼,整日惶恐不安;有人被业障所缠,噩梦连连,身心俱疲。这时候,人们往往想到要请高僧大德来做法事,烧符念咒,驱邪镇宅。殊不知,真正的邪祟,不在屋外,而在心中。

金刚手菩萨在经典中留下了一个六字密咒,这六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摧毁一切障碍的力量。更神奇的是,这个咒语不需要你有什么特殊的修行基础,不需要你懂得复杂的仪轨,只要你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并在心中牢记,邪祟自然不敢靠近。

这六字密咒究竟是什么?为何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威力?金刚手菩萨又是如何将这个"天机"泄露给世人的?



要讲清楚这六字密咒的来历,得先说说金刚手菩萨的身世。

在佛教经典中,金刚手菩萨有多个名号。《理趣经》中称他为"金刚萨埵",意为金刚心的勇士;《大日经》中称他为"秘密主",因为他是一切密法的守护者;而在藏传佛教中,他与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并称为"三怙主",分别代表佛陀的力量、慈悲和智慧。

传说在无量劫前,金刚手菩萨还是一位初发心的修行者。他在佛前发下大愿:"愿我能以金刚不坏之心,摧灭一切众生的烦恼障碍,令其得到究竟解脱。"

佛陀听了,微微一笑,说道:"善哉,善哉。你发此大愿,当知烦恼即菩提,魔障即解脱。你若能证得此理,便能成就金刚不坏之身,一切邪魔外道见你便退。"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烦恼即菩提,魔障即解脱",听起来像是绕口令,其实却是佛法中最深奥的道理之一。

唐朝有一位高僧,叫做善无畏三藏。他是印度人,精通密法,后来到中国传法,被称为"开元三大士"之一。善无畏三藏翻译了许多密教经典,其中就包括《大日经》。

有一次,唐玄宗召他入宫讲法。玄宗问道:"大师,听说密宗有降魔的法门,能令邪祟退散。朕近来时常做噩梦,不知大师可有办法?"

善无畏三藏合掌说道:"陛下,贫僧斗胆问一句,陛下梦中所见的魔,是什么样子?"

玄宗想了想,说:"有时是青面獠牙的鬼怪,有时是张牙舞爪的妖兽,总之面目狰狞,十分可怖。"

善无畏三藏点点头,说:"陛下可曾想过,这些魔鬼妖兽,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玄宗愣住了,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善无畏三藏继续说道:"贫僧告诉陛下,这些魔,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从陛下自己的心里生出来的。陛下日理万机,心中难免有忧虑、有恐惧、有烦恼。这些念头积累多了,到了夜里,就化作魔鬼的形象出现在梦中。"

玄宗听了,若有所思,问道:"那依大师之见,该如何是好?"

善无畏三藏说:"陛下若想要不做噩梦,不需要请人做法事,只需要在白天的时候,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心安则魔退,心乱则魔生。这才是降魔的根本之法。"

这段对话,被记录在《宋高僧传》中。善无畏三藏说的这番话,正好印证了佛陀对金刚手菩萨说的"烦恼即菩提,魔障即解脱"。

什么意思呢?魔障不是外在的敌人,而是我们内心烦恼的投射。当你心中有贪念,就会被贪魔所扰;当你心中有嗔怒,就会被嗔魔所困;当你心中有愚痴,就会被痴魔所惑。反过来,如果你能认清这些烦恼的本质,知道它们不过是心的幻化,不去执着它们,它们自然就消散了。这时候,烦恼就转化成了菩提,魔障就变成了解脱。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道理我懂了,可是遇到真正的邪祟怎么办?比如家里闹鬼、被人下了降头,这些总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吧?

这个问题问得好。让我们来看看金刚手菩萨是怎么说的。

在《金刚手灌顶续》中,有弟子问金刚手菩萨:"若有众生为邪魔所扰,夜不能寐,身心不安,当如何对治?"

金刚手菩萨答道:"当知一切邪魔鬼祟,皆由心生。心若清净,魔不能侵;心若染污,鬼即乘虚而入。是故欲除外魔,先净内心。"

弟子又问:"那些被鬼附身之人,难道也是自己的心不清净吗?"

金刚手菩萨说:"正是如此。譬如房屋,若门窗紧闭,坚固无隙,盗贼岂能入内?人之心识亦复如是。若正念坚固,邪不能入;若心有罅隙,邪即乘机。"

这段对话非常重要。金刚手菩萨告诉我们,邪祟之所以能够侵扰一个人,不是因为那个人运气不好,而是因为他的心有了漏洞。什么样的心会有漏洞呢?恐惧的心、疑虑的心、贪婪的心、嗔恨的心——这些负面的心理状态,就像房屋的裂缝,给邪祟提供了可乘之机。

宋朝有一个故事,记载在《夷坚志》中。

话说有一位书生,名叫张德远,家住在一座古宅之中。这座宅子年代久远,据说以前曾发生过命案,所以很长时间没有人敢住。张德远是个穷书生,买不起好房子,就便宜租下了这座古宅。

刚搬进去的时候,一切都很正常。可是住了几天后,张德远开始感觉不对劲。每到半夜,他总是听到奇怪的声响,有时像是脚步声,有时像是敲门声,有时又像是低低的哭泣。他越想越害怕,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白天的时候,他就去找邻居打听。邻居们告诉他,这座宅子果然闹鬼,以前住过几家人,都因为受不了而搬走了。张德远听了,更加惶恐,想要搬走,可是又舍不得已经交的租金。

就这样,他在恐惧中度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他瘦了一大圈,精神也越来越差。终于有一天,他下定决心,去附近的寺院请教高僧。

那位高僧听完他的叙述,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道:"你刚搬进去的时候,有听到这些声响吗?"

张德远想了想,说:"好像没有。"

高僧又问:"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听到的?"

张德远回忆道:"是从邻居告诉我这宅子闹鬼之后。"



高僧笑了,说:"这就对了。你刚搬进去的时候,心里没有鬼,所以听不到鬼。邻居跟你说了之后,你心里有了鬼,所以才开始听到鬼。你听到的那些声响,不是鬼发出来的,而是你自己的恐惧发出来的。"

张德远愣住了,问道:"大师,您的意思是……根本没有鬼?"

高僧摇摇头,说:"我没有说没有鬼。也许有,也许没有。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里有鬼。只要你心里有鬼,就算住在佛堂里,你也会觉得闹鬼。反过来,如果你心里没有鬼,就算住在坟场里,鬼也不能把你怎么样。"

张德远似乎明白了什么,又问道:"那我该怎么办呢?"

高僧说:"回去吧。今晚睡觉的时候,不要再去听那些声响。你就当它们不存在。如果你实在害怕,就在心里默念'南无金刚手菩萨'。金刚手菩萨是降魔护法,有他护持,邪祟不敢近身。"

张德远谢过高僧,回到了古宅。那天晚上,他按照高僧的话,躺在床上,不再去注意那些声响。当声音出现的时候,他就在心里念:"南无金刚手菩萨,南无金刚手菩萨……"

奇怪的是,念着念着,他的心居然慢慢安定下来。那些声响虽然还在,但好像离他很远了,不再那么可怕了。最后,他竟然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他发现自己一夜无梦,睡得很好。从那以后,他每天晚上都念金刚手菩萨的名号。渐渐地,那些声响越来越少,最后完全消失了。他在那座古宅里一直住到中了举人,才搬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不是说金刚手菩萨显神通,把鬼赶跑了。而是说,当张德远的心安定下来后,那些"鬼"就不存在了。因为那些鬼,本来就是他自己的恐惧所幻化出来的。

现在,让我们回到金刚手菩萨的六字密咒。

这个密咒是什么呢?就是"唵班杂巴尼吽"(Om Vajrapani Hum)。

"唵"代表诸佛的身密,"班杂巴尼"是金刚手菩萨的梵文名字,"吽"代表诸佛的意密。合起来,这个咒语的意思是:祈请金刚手菩萨以金刚不坏的力量,摧毁一切障碍。

但是,仅仅知道这个咒语是不够的。重点在于,你要明白这个咒语真正的含义。

金刚手菩萨在经典中说:"此六字明咒,非是外求之物,乃是汝等本具之力。金刚者,不坏也;手者,能执持也;菩萨者,觉有情也。汝等若能觉悟自心本来不坏,便是金刚手菩萨现前。"

这话什么意思?金刚手菩萨说,这个咒语不是让你向外求什么力量,而是让你觉悟自己本来就具有金刚不坏的心。"金刚"代表不会被任何东西摧毁的本心,"手"代表你能够掌握和运用这个力量,"菩萨"代表觉悟。当你觉悟到自己的心本来就是坚固不坏的,你就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

这才是这个密咒真正的威力所在。不是念了这个咒,金刚手菩萨就会从天而降,帮你打跑邪祟。而是念这个咒的时候,你的心会生起一种坚定和勇猛,就像金刚一样不可动摇。当你的心坚定了,邪祟就失去了侵入的机会。

藏地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讲的是米拉日巴尊者降伏女妖的事迹。

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瑜伽士之一,他在山洞中独自修行了十二年,最终证得究竟解脱。在他修行的过程中,遇到过无数的障碍,其中就包括女妖的骚扰。

有一次,米拉日巴住在一座山洞中修行。一天晚上,来了一群女妖,她们形象恐怖,口中发出刺耳的尖叫,围着米拉日巴跳舞,想要吓退他。

换作一般人,早就吓得魂飞魄散了。可是米拉日巴却不为所动。他对女妖们说:"你们来得正好。我正缺少修行的助缘。你们越是吓我,我越要感谢你们。因为你们让我有机会检验自己的心是否坚定。"

说完,他唱起了道歌:

"恶魔来了我不怕,我心本来似金刚。你若是魔,魔亦空;你若是神,神亦幻。但教自心无所住,魔神于我何有哉?"

女妖们听了,愣住了。她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修行者。通常,只要她们一出现,人类就会吓得到处乱跑。可这个人不但不怕,反而感谢她们。

她们越吓,米拉日巴越是安定。最后,女妖们不知所措,反而向米拉日巴顶礼,说道:"我们从未见过像您这样无畏的修行者。请您为我们传法,让我们也能像您一样自在。"

米拉日巴便为她们讲说佛法,那些女妖后来都成了护法神。

你看,米拉日巴没有念什么驱邪的咒语,没有做什么复杂的仪式,他只是保持了自己的心坚定不动。当他的心像金刚一样不可动摇时,那些女妖不但不能伤害他,反而被他所折服。这就是金刚手菩萨六字密咒的真实含义。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我也想像米拉日巴一样,有一颗金刚般的心。可我就是做不到啊。一遇到事情,我就害怕,就担心。这可怎么办?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金刚手菩萨的智慧就在于,他不仅告诉我们结果是什么,还告诉我们方法是什么。

第一步:认识恐惧的本质。

恐惧是什么?是对未知的不安,是对失去的担忧,是对痛苦的抗拒。但你有没有想过,恐惧本身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状态。它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打个比方。你怕黑,晚上不敢一个人走路。可是,黑暗伤害过你吗?没有。黑暗不过是光线的缺失而已。真正让你害怕的,不是黑暗本身,而是你对黑暗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的想象。

同样的道理,你怕鬼,可是鬼伤害过你吗?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真正让你害怕的,不是鬼本身,而是你对鬼可能对你做的事情的想象。

所以,恐惧的第一个特点是:它大多是想象出来的。

恐惧的第二个特点是:它是无常的。你害怕的时候,那种恐惧的感觉非常强烈。可是过一段时间,它就减弱了,甚至消失了。如果恐惧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它怎么会消失呢?

明白了这两点,你就迈出了第一步。当恐惧来临的时候,你可以告诉自己:"这只是一种感觉,它不是真实的,它很快就会过去。"这样想,恐惧就会减轻很多。

第二步:培养正念。

什么是正念?就是清清楚楚地知道当下正在发生什么,不加评判,不加联想。

比如,你晚上一个人在家,突然听到一声响动。如果没有正念,你的心立刻开始联想:是不是有小偷?是不是闹鬼?然后恐惧就生起来了。

但如果你有正念,你会这样观察:我听到了一声响动。这个响动可能是风吹动了什么东西,可能是老鼠在活动,可能是邻居在搬东西。然后你可以起身去查看,弄清楚究竟是什么。

你看,当你用正念去观察时,恐惧就没有了生长的空间。因为恐惧需要你的想象来喂养它。当你只是如实地观察,不去想象,恐惧就饿死了。

金刚手菩萨在经典中说:"正念如金刚杵,能摧一切魔障。"这话一点不假。当你保持正念时,你的心就像金刚杵一样坚固,任何邪祟都无法侵入。

第三步:持诵六字密咒。

当你明白了前两步后,再来持诵"唵班杂巴尼吽",效果就会非常不同。

你念这个咒语的时候,不是在祈求金刚手菩萨来保护你,而是在提醒自己:我的心本来就是金刚不坏的。我本来就具有金刚手菩萨那样的力量。邪祟只能侵扰一颗恐惧的心,却无法侵扰一颗坚定的心。

每念一遍咒语,你的心就坚定一分。念得多了,你的心就会像金刚一样不可动摇。到那时,别说邪祟不敢靠近你,就是你走到邪祟跟前,它也要绕道而行。

这才是金刚手菩萨六字密咒的真正威力。它不是外在的法术,而是内在的觉醒。当你觉醒了自己本具的金刚心,还有什么能够伤害你呢?

元朝有一位高僧,叫做胆巴国师。他是从印度来的密宗大师,精通金刚手菩萨的法门。

有一次,元朝皇帝忽必烈召他入宫。当时朝中有一位道士,自称会降妖伏魔的法术,在皇帝面前说胆巴国师的佛法比不上他的道法。忽必烈便想让两人比试一番。

那道士先展示他的法术。他画了一道符,念了一段咒语,然后把符烧掉。只见一阵烟雾升起,烟雾中隐约出现一个鬼怪的形象,张牙舞爪,十分骇人。在场的大臣们都吓得后退。

道士得意洋洋,对忽必烈说:"陛下您看,我能召唤鬼怪,自然也能降服鬼怪。这位和尚有什么本事?"

忽必烈转头看向胆巴国师,问道:"国师,您能降服这个鬼怪吗?"

胆巴国师微微一笑,说:"陛下,贫僧不会降服它。"

道士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看,这和尚连降魔的本事都没有,还妄称什么国师。"

胆巴国师不慌不忙,说道:"贫僧不会降服它,是因为贫僧不需要降服它。"

说完,他念了一声"唵班杂巴尼吽",然后对那鬼怪说:"你从何处来?"

那鬼怪竟然开口说话了:"我从道士的符中来。"

胆巴国师又问:"你来此何为?"

鬼怪说:"我被道士召唤,不得不来。"

胆巴国师笑道:"既然你是被召唤来的,那你本来在哪里呢?"

鬼怪愣住了,想了半天,说:"我……我不知道我本来在哪里。"

胆巴国师说:"你本来无处不在,也无处在。你是道士心中的幻相,借着符咒显现出来。你既然是幻相,又何需降服?"

说完,他又念了一声"唵班杂巴尼吽"。奇怪的是,那鬼怪听到这个咒语后,竟然慢慢变淡,最后完全消失了。

道士惊呆了,问道:"你念的是什么咒语,为何如此厉害?"

胆巴国师说:"这是金刚手菩萨的六字密咒。它的威力不在于能召唤什么、降服什么,而在于能让一切幻相回归本来面目。你所召唤的鬼怪,本来就是幻相,自然会消散。"

忽必烈听了,恍然大悟,从此对佛法更加敬重。

这个故事记载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胆巴国师展示的,正是金刚手菩萨六字密咒的真实威力。这个威力不是什么神通法术,而是智慧的力量。当你用智慧看清楚邪祟的本质——它们不过是心的幻相——邪祟就自然消散了。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金刚手菩萨的这个"天机":

末法时代,邪祟横行。但真正的邪祟,不在外面,而在心中。贪嗔痴三毒,就是最大的邪祟。恐惧、疑虑、妄想,就是邪祟入侵的门户。

金刚手菩萨告诉我们,不需要降魔,不需要伏妖,只要牢记六字密咒"唵班杂巴尼吽"的真实含义:你的心本来就是金刚不坏的,邪祟无法侵犯。

当你明白这个道理,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它,你的心就会越来越坚定。当你的心像金刚一样坚固时,邪祟自然退避三舍。这才是真正的护身法门,比任何护身符都管用。

可是,问题又来了。知道了这个道理,具体应该怎么修呢?每天念多少遍咒语?念的时候有什么讲究?如果真的遇到邪祟骚扰,应该怎么应对?



这些问题,金刚手菩萨在经典中都有详细的开示。特别是关于修持这个六字密咒的具体方法,菩萨讲得非常清楚。他说,这个咒语有三重境界,普通人只要达到第一重,邪祟就不敢近身;如果能达到第二重,则能帮助他人驱邪;而达到第三重境界的人,则能彻底断除自己和他人的一切魔障,直趋解脱。

更重要的是,金刚手菩萨还特别强调了一个很多人都会忽略的关键点。他说,这个咒语的威力,百分之九十不在于念诵的次数,而在于念诵时的心态。很多人以为多念几遍就能增加效果,其实完全错了。如果心态不对,念一万遍也没用;如果心态对了,念一遍就够了。

那么,什么样的心态才是对的呢?金刚手菩萨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据说当年他的弟子听到这个比喻后,当场就开悟了。

古德曾说:"密法之妙,在于心传。"金刚手菩萨这个六字密咒的真正奥秘,就藏在那个比喻之中。一旦你明白了那个比喻的含义,你就掌握了这个咒语的核心,邪祟自然不敢近身。更神奇的是,这个道理一旦明白,不仅能消除外在的邪祟,连内心的烦恼、恐惧、疑虑也会一并消除……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