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与山东大学两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通力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三位一体”新型准粒子;这也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个声子相关的准粒子。
![]()
该研究成果将于近日会刊发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物理》上,展现给全球的物理学家。
根据“央广网”11月17日的报道。“三位一体”准粒子的首次发现,是南大固体微结构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陈延峰教授团队与山大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于浩海教授团队合作的科研成果;未来应用前景非常高。
![]()
根据介绍,两家团队在实验中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电子、声子和光子三种基本粒子的高效耦合,并首次发现“三位一体”新型准粒子。
从这个情况看,该科研成果等于一下子搞成了两个国际“首次”,意义重大;属于0到1的原创成果;那么该成果的含金量有多大呢?
![]()
能被国际学术顶刊《自然·物理》接受,说明该成果含金量非常高,也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
根据团队负责人陈延峰介绍:该发现对认知固体世界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作用。这项突破在量子调控、光频梳和太赫兹声子学等相关领域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在大飞机、特变电高压、集成电路与新能源可以应用)
![]()
目前该成果就等着被刊上《自然·物理》期刊,接受全球该领域科学家的检验;如果通过审验,获得认可,将是是我国底层科研原创的一大进步。
“三位一体”新型准粒子的发现,是两所985高校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合作成果。从这方面说,未来的科研成果越来越依靠多机构合作,单独独斗已经非常难了;这个从历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3人就可以看出。

最近几年的诺贝尔物理、化学、生医类获得者,大多是三人获奖;独家获奖的情况已经很少见。说明科研合作是全球大趋势;“三位一体”新型准粒子的首发发现,一样依赖于合作。
很多网友看见“首次”发现,本能的想到这是一个0到1的原创科研成果;就问能否有希望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
![]()
如果该成果通过了全球科学家检验,肯定是一个重大原创成果;至于能否获得诺奖,这个要看该成果,对人类生活的推动作用了。如果很大确实是有机会的;一般大,要看后期其他科学家的推动情况。
![]()
南京大学物理学是A+学科,实力很强;凝聚态物理是南大的拳头方向,实力不输北大与中科大。这次山大合作,首次发现了“三位一体”新型准粒子,科研贡献居功至伟。
如果该成果被认可,是非常有可能获得国家科技奖的。陈延峰与于浩海教授也有底气问鼎院士荣誉;至于诺奖目前看为时尚早。网友的心情可以理解,我们的基础科研太需要诺奖级成果来突破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