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当年给我 500 元学费,如今我每月给她 500 元,她:就给这点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从没想过,一个简单的500元转账会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

母亲那句“怎么这么点”,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波澜。

二十多年前,她给我的500元学费改变了我的命运;

如今我每月给她的500元养老钱,在她眼中竟显得如此微薄。

当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时,我才发现自己对这个最亲近的人了解得竟如此肤浅。



01

下午三点,办公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的声音。

我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打开银行APP,给母亲转账500元。

这个动作我已经重复了五年,每个月的15号,雷打不动。

转账成功的提示音刚响起,母亲的电话就进来了。

“怎么这么点?”

母亲的声音透着一股我从未听过的不满。

我愣了一下,手机差点滑落。

“妈,你说什么?”

“我说这钱,怎么这么点?”

母亲的语气很平静,但我能感受到话语背后的某种情绪。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五年来,母亲从未对这个数字表示过任何异议。

“妈,500块钱不够吗?”

“够是够,但是......”

母亲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

“算了,没什么。”

她挂断了电话。

我坐在椅子上,盯着手机屏幕发呆。

母亲的话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

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事情。

那是1995年的夏天。

我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上写着学费500元。

当时的我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

这是我们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回家不到两次。

家里的重担全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

我们家有三亩地,种着玉米和小麦。

母亲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日落时分才回家。

她的手常年粗糙,指甲缝里总是有洗不掉的泥土。

那年夏天特别热,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

我拿着录取通知书跑到地里找母亲。

她正在给玉米除草,汗水湿透了后背。

“妈,我考上了!”

我兴奋地挥舞着通知书。

母亲停下手中的活,接过通知书仔细看了一遍。

她的眼里闪过一丝光芒,但很快又变得暗淡。

“学费要500块钱。”

我小心翼翼地说出这个数字。

在当时,500元对我们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母亲沉默了很久,然后说:“走,回家。”

我们沿着田间小路往家走。

母亲的步伐很慢,似乎在思考什么。

回到家,母亲直接走进了卧室。

我听到她在翻箱倒柜。

过了一会儿,她拿出一个生锈的铁盒子。

这个盒子我见过,平时放在床底下最深处。

母亲把盒子放在桌子上,用钥匙打开。

里面装着各种面额的钞票,大多都是皱巴巴的。

有一元的,五元的,十元的,还有几张二十元的。

母亲开始一张一张地数钱。



她的动作很轻,好像怕把钱弄坏了。

“一、二、三......”

母亲的声音很小,但每个数字都清晰可闻。

我站在旁边,心跳得很快。

这些钱是母亲平时卖鸡蛋、卖菜攒下来的。

每一张都来之不易。

“......四百九十八、四百九十九、五百。”

母亲数完最后一张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她把钱重新整理好,递给我。

“儿子,这钱你拿去读书。”

母亲的眼中有泪光闪动。

“妈砸锅卖铁也供你。”

我接过钱,感觉手中的分量特别重。

那500元钱,承载着母亲全部的希望。

开学那天,母亲送我到县城。

我们坐着乡村客车,颠簸了两个小时。

母亲穿着她最好的衣服,那是结婚时买的蓝色外套。

虽然已经洗得发白,但她整理得很整齐。

到了学校,母亲陪我办完所有手续。

缴费时,我把那500元钱交给了老师。

母亲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

办完手续,母亲要赶最后一班车回家。

她从布袋里掏出一个小包,递给我。

“这是妈给你煮的鸡蛋,路上饿了吃。”

我打开包装,里面有五个煮鸡蛋。

每个都剥了皮,用干净的布包着。

“妈,你回去路上小心。”

母亲点点头,转身离开。

我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

那个背影有些佝偻,但在我眼中无比高大。

02

高中三年,母亲为了供我读书,开始养鸡养猪。

每次我放假回家,都能看到院子里多了几只鸡。

母亲说,鸡蛋能卖钱,猪肉过年能改善生活。

她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先去喂鸡喂猪,然后下地干活。

晚上回来还要收拾家务,往往要到深夜才能休息。

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妈,你别这么累,我可以打工赚钱。”

“你好好读书就行,其他事不用你操心。”

母亲总是这样回答。

每次交学费,母亲都要提前几个月准备。

她把卖鸡蛋的钱一点一点攒起来。

有时候鸡蛋卖得不好,她就去集市上卖菜。

自家种的青菜、萝卜、白菜,都成了我的学费来源。

我在学校也很节省。

每天的伙食费控制在两元以内。

早餐一个馒头五毛钱,午餐一份菜一元钱,晚餐一碗稀饭五毛钱。

同宿舍的同学都觉得我太抠门。

我没有解释,只是默默地坚持着。

母亲每个月都会来学校看我一次。

她总是带着一些家里的土特产。

有时候是几个苹果,有时候是一袋花生。

她总是偷偷地把这些东西放在我的床头柜里。

“妈,你不用老是跑这么远。”

“我不来看看你,不放心。”

母亲每次都要检查我的身体。

看我瘦了还是胖了,脸色好不好。

如果发现我瘦了,她会很心疼。

“是不是钱不够花?妈再给你点。”

“够了,妈,真的够了。”

我总是这样安慰她。

实际上,我确实过得很紧。

但我不想让母亲更辛苦。

高考那年,母亲显得特别紧张。

她比我还要在意这场考试。

考试前一天,她陪我住在县城的小旅馆里。

那是我们第一次一起住旅馆。

母亲很兴奋,看什么都新鲜。

“儿子,你一定要考好。”



“妈,我会努力的。”

考试那两天,母亲在考场外面等了整整两天。

天气很热,她就在树荫下面坐着。

我出来的时候,总能看到她焦急的身影。

“考得怎么样?”

“还行,应该没问题。”

我不敢说自己考得很好,怕她期望太高。

分数出来那天,我考了580分。

超过了本科线80分。

母亲高兴得哭了。

“我儿子真争气!”

她逢人就说这句话。

整个村子都知道我考上了大学。

母亲脸上的笑容持续了很久。

大学四年,母亲依然在为我操心。

每个月的生活费,她都会按时寄来。

虽然不多,但从来没有断过。

我知道这些钱对她来说依然不容易。

她要继续养鸡养猪,还要种地。

父亲的工资微薄,家里的开销全靠母亲。

03

大学毕业后,我找到了一份工作。

月薪4000元,在当时算是不错的收入。

我第一次给母亲寄钱时,她拒绝了。

“你刚工作,自己需要花钱的地方多。”

“妈,我现在有工作了,应该孝敬你。”

母亲最终接受了我的钱。

那是我工作第二年,我开始每月给她500元。

这个数字我精心计算过。

我的工资扣除房租、生活费、交通费,剩下的钱不多。

但500元我还是拿得出的。

母亲从来没有对这个数字表示过异议。

每次收到钱,她都会给我发短信:收到了,谢谢儿子。

这样的短信我收到了60多条。

五年来,我从未想过这个数字有什么问题。

我结婚了,有了孩子。

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

房贷、车贷、孩子的奶粉钱、幼儿园费用。

每个月的开销都是精打细算。

妻子也有工作,但收入一般。

我们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刚好够一家人的开销。

给母亲的500元,我一直没有增加。

不是我不想多给,而是实在拿不出更多。

我安慰自己,母亲一个人在农村,生活成本低。

500元应该够她的基本生活了。

我很少回家看母亲。

一年也就回去两三次。

每次回去,母亲都显得很高兴。

她会准备很多好吃的,把我当贵客招待。

我看她精神还不错,就放心了。

她从来不在我面前抱怨什么。

总是说自己过得很好,让我不要担心。

我以为她真的过得很好。

直到今天,她问我:怎么这么点?

我突然意识到,我对母亲的了解太少了。

我不知道她现在的生活状况。

我只是机械地每月转账500元。

就像完成一个任务一样。

我从来没有问过她够不够用。

也没有问过她需要什么。

想到这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拿起手机,准备给母亲回电话。

我想问清楚她刚才那句话的意思。

电话响了很久,母亲才接起来。

“妈,你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我就是随便说说。”

母亲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妈,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没有,我好着呢。”

母亲的回答很快,但我能感觉到她在掩饰什么。

“妈,你别骗我,是不是有什么事?”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

“真的没事,你别瞎想。”

“那你为什么说钱少?”

“我就是......”

母亲又停顿了。

“算了,不说了,你忙你的吧。”

她又要挂电话。

“妈,你等等。”

我急忙叫住她。

“你到底想说什么?”

母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你知道我这些年存了多少钱吗?”

这个问题让我很意外。

我以为她要抱怨钱太少不够花。

没想到她问的是存了多少钱。

“妈,你存钱干什么?”

“我想给你的孩子留点钱。”

母亲的话让我心里一暖。

原来她还在为我们着想。

“妈,你自己留着用就行,不用给孩子存钱。”

“我把你给的钱,除了基本生活费,其他都存起来了。”

母亲的声音变得很小。

“存了2万多。”

我听了很震惊。

2万多?这意味着母亲这些年省吃俭用,每个月只用很少的钱生活。

“我想给你的孩子留点钱,但是......”

母亲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了。

我的心突然紧张起来。

“但是什么?妈,你说完整。”

母亲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长时间。

我能听到她轻微的喘息声。

“妈,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接着母亲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在我心上。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