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大家扒一场超刺激的全球金融博弈,伦敦突然封杀所有非美元金属交易,美元急着守霸权,却没想到反而给人民币铺了路!
一边是百年金融中心的强硬封锁,一边是靠产业刚需逆势突围的人民币,从英镑衰落的旧套路到如今美元的困局,历史居然惊人相似。
![]()
人民币凭实打实的金属消费力撕开缺口,美元收割镰刀已然失灵。
这场没有硝烟的货币大战,到底谁能笑到最后?人民币又能靠什么彻底站稳脚跟?
![]()
![]()
霸权封杀的老套路
1956年的欧洲,早已不复当年荣光的英国,为了保住英镑的国际地位,硬逼着非英镑区的石油合同必须用英镑结算,想靠行政命令堵住美元崛起的口子。
可事与愿违,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失败,彻底耗光了英镑仅存的信用,欧洲各国私下里纷纷转用美元结算石油,原本想封杀对手的禁令,反倒成了英镑加速衰落的催命符。
没几年,美元就顺理成章接棒,成了全球新一代国际结算货币。
时隔69年,一模一样的剧本又在伦敦上演,只不过主角换成了美元。
![]()
202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刚公布人民币计价铜期货持仓量登顶全球,才过两周,伦敦金属交易所就紧急叫停所有非美元计价的金属期权交易,铁了心要把人民币挤出金属交易体系。
这波操作看似强势,实则藏着美元的深层焦虑,毕竟人民币在全球金属计价领域的份额,三年时间就暴涨了900%,中东、俄罗斯这些矿产大国,也开始纷纷签订人民币长期订单,美元的霸权根基正在被动摇。
可能有人会问,英国早就不是当年的世界霸主了,伦敦凭啥还能稳坐国际金融中心?关键就靠伦敦金属交易所这个“全球金属定价龙头”。
![]()
过去几十年,铜、铝、镍、锌这些工业核心金属的交易规则、定价标准,全由它说了算,而这正是美元霸权的核心支柱之一。
依托这个平台,美元硬生生玩出了“加息降息收割全球”的套路,让不少生产型国家吃尽了苦头。
如今人民币要动这块蛋糕,美元急着用封杀来续命,不过是重蹈英镑覆辙的无奈之举罢了。
![]()
![]()
人民币破局的硬底气
美元霸权能横行了半个多世纪,靠的是结算、储备、计价三大支柱,其中计价权简直就是“躺着赚钱的提款机”。
美联储一降息,海量廉价资本就涌入伦敦金属交易所,把金属期货价格炒得老高,中国、德国这些制造业强国只能花高价进口原材料,财富悄悄外流。
等美联储一加息,资本又纷纷回流美国,金属价格跟着暴跌,美国资本再拿着强势美元,低价抄底全球矿产和企业,完成“低买高卖”的完美收割。
2009到2011年美联储降息那阵子,国际金价从每盎司850美元一路涨到1920美元,华尔街投行借着伦敦金属交易所疯狂做多,一下子赚了超150亿美元。
![]()
2015年进入加息周期,金价直接跌到1046美元,全球金矿企业集体陷入困境。
就像纽克雷斯特旗下的西澳大利亚特尔金矿,2011年估值还有48亿澳元,到2015年转让股权时只剩25亿澳元,四年缩水近一半,最后还是被美国资本低价捡了漏。
这种“期货市场赚一波,现货市场炒一波”的玩法,曾让美元在全球财富分配中占尽便宜。
但中国的崛起,彻底打破了这个格局。
![]()
作为全球头号工业国,中国手里握着实打实的产业刚需,70%以上的稀土氧化物、60%以上的电解铝产能、50%以上的铜消费量,还有80%以上的锂和镍消费量。
简单说,全球大部分金属矿产,最终都要运到中国才能变现,中国掌握着市场的“买单权”,这就是人民币争夺计价权的最大底气。
每天从澳大利亚、非洲、南美出发的十几万吨金属现货船队,目的地基本都是上海、宁波这些中国港口,而非伦敦、纽约,这是任何金融封锁都改变不了的现实。
![]()
也正是这份刚需,让人民币计价在全球慢慢铺开。
2020年以来,全球以人民币计价的金属期权日成交量从3万多手飙升到27万手,中东地区用人民币计价的金属长期订单占比,第一次超过了三成。
更关键的是,人民币还打通了“石油-人民币-金属”的闭环,央行和沙特、阿联酋这些国家启动了金属互换额度,设立了1000亿元人民币流动性池子,海湾国家卖石油收到人民币后,不用再换成美元,直接就能买中国的金属。
![]()
这一下,美元计价的中间环节被绕开,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美元报价,慢慢变成了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影子价格”。
就像非洲一家钴矿商,以前出口钴矿收到人民币后,得先换成美元才能采购设备和原材料,两次汇兑加上手续费,每年要白白损耗近12%的利润。
现在直接用人民币结算,不仅省了汇兑环节,还能快速对接中国制造业的长期订单,资金周转效率一下子提升了30%。
这种实实在在的利益,让越来越多矿产商主动转向人民币体系,这也是美元封杀令不管用的核心原因,产业刚需永远比金融手段更有说服力。
![]()
![]()
反噬闭环
面对人民币的崛起,美元急着用封杀来止损,却没想到反而给自己挖了坑,陷入了“杀敌一百,自损一千”的反噬闭环。
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禁令一出台,不仅得罪了欧元、日元这些盟友,让它们的市场份额白白受损,还直接搞乱了自己的交易市场。
公告发出才两小时,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主力合约就放量涨停,而伦敦电子盘的美元计价交易却罕见停滞,沪伦两地金属价差一下子拉到了每吨423美元,创下1987年以来的最大裂口。
这背后其实是市场用脚投票,人民币计价有真实产业需求托底,美元计价却慢慢失去了价值锚点。
![]()
更让美元打脸的是,全球市场都在主动对冲封杀带来的影响。
迪拜商品交易所直接宣布,明年就要上市以人民币计价的铜期货,把中东的现货价格和中国市场直接绑定,中东最大的铜线生产厂也给中国供应商发了通知。
第四季度的长期订单,直接锁定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价格,用人民币结算,再也不参考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报价了,香港金融管理局更是连夜把人民币流动性池子上调到1100亿元。
还放话要是伦敦金属交易所不恢复非美元套期保值服务,港交所的金属合约随时能接盘。
![]()
这些操作凑到一起,反倒给人民币体系做了波“免费广告”。
数据不会说谎,美元霸权的收割效率已经大不如前。
2015年美联储加息时,美国资本在全球收购企业的总交易额高达2.3万亿美元,可到了2022年加息周期,这个数字直接跌到1.47万亿美元,同比暴跌35.6%。
要知道,自从美元霸权成型,每次加息周期,美国资本的对外收购金额都是一路涨的,从1983年的1560亿美元到2015年的2.3万亿美元,从没跌过。
![]()
2022年这波首次暴跌,其实已经说明,美元加息这把“收割镰刀”,已经没以前那么锋利了。
现在金融圈里的共识也在变,金属期货交易员都在说,美元计价的金属越来越像“垃圾股”,人民币计价的反而成了“潜力股”,两者之间的套利空间越来越大。
贸易端就更明显了,各国矿产商纷纷转向上海报价,毕竟用人民币结算能直接对接中国的制造业市场,实实在在落地,而美元更多时候只是金融市场里的投机工具,离产业实际需求越来越远。
伦敦金属交易所本想靠封杀拦住人民币,没想到反倒加速了全球金属交易向人民币体系转移,这恐怕是美元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
![]()
新货币时代已来
马克・吐温说过,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惊人相似。
从当年英镑封杀美元失败,到如今美元封杀人民币受挫,两次货币霸权的更迭,其实都指向同一个道理,定价权从来不是靠行政命令抢来的。
而是跟着机器轰鸣的工厂走,跟着实实在在的产业需求走,不是交易所里那些虚无的电子脉冲能决定的。
美元想靠金融封锁守住霸权,却忘了最关键的一点,全球产业格局早就变了,中国作为全球金属消费核心的地位,根本不是一道禁令能撼动的。
![]()
上海港的吊机日夜不停,卸载着一船船用人民币结算的金属现货,这些金属变成电缆、芯片、机械装备,再从中国运往世界各地。
人民币的崛起,从来不是偶然,而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必然结果。
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封杀令,不过是旧霸权落幕前的最后挣扎,它封得住交易平台,却封不住全球的矿石海运航线,更拦不住产业刚需推动的货币替代浪潮。
美元霸权的黄昏已经慢慢到来,新货币时代的序幕正在拉开。
![]()
这场发生在伦敦与上海之间的金属计价权博弈,没有硝烟,却深刻改变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规则,更印证了“实干者赢得未来”的时代逻辑。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金属交易、跨境贸易选择人民币计价结算,这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胜利,而是全球产业格局回归理性的选择,毕竟货币的价值,终究要靠真实需求支撑,霸权的维系,永远不可能依赖封锁和打压。
潮水退去之后,谁在裸泳一目了然,而历史,永远站在实干者这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