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力达康大师讲台前,手握麦克风,我望着台下一张张专注的脸,心里总会浮现出那些在手术室里度过的清晨与深夜。关节,就像人生旅途中的轴承,承载着我们一步步走过的岁月。可时间久了,再精密的零件也会磨损。我常想,如果能把医学变成一种更温柔的修复术,让患者少些痛苦、多些希望,那便是最大的意义。
![]()
这些年,髋关节置换术成了许多终末期关节疾病患者的最后一道光。而DAA——直接前方入路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逐渐成为微创领域的标杆。但经典的平卧位操作,受限于体位带来的视野局限,尤其在股骨近端显露上常常捉襟见肘。手术床要特殊牵引,器械也得专用,这不仅增加了成本,更让基层医院望而却步。
![]()
一个念头突然闪现:既然侧卧位能让髋关节活动范围更大,为何不试试在这个体位下做DAA?起初有人质疑,说这是“逆流而上”,可当我第一次在侧卧位完成整台手术,看到患者麻醉刚醒就能试着抬腿,那种踏实感,比任何掌声都来得真切。
![]()
从那以后,我们开始系统优化这一术式。不需要特殊手术床,普通器械即可完成,术后不用输血,三天左右就能出院。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原有适应症的限制,让更多原本被认为“不适合微创”的患者也能受益。技术落地了,名字也来了——王岩教授称它为“尚氏入路”,同行们后来干脆叫我“DAA尚氏之父”。这称呼让我惭愧,也让我警醒:荣誉属于每一个为此付出努力的医者。
![]()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我始终相信,真正的进步不是独享秘技,而是点亮更多人的路。于是,我把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医生团队,带教、示范、答疑。如今,这项技术已在多数开展DAA手术的医院生根发芽,有的医院甚至成了区域培训中心。
![]()
此刻站在这里,并非为了讲述个人成就,而是想传递一种信念:医学的温度,不只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不断突破边界,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当一位老人术后笑着走出病房,说“我又可以抱孙子了”,那一刻,所有的坚持都有了答案。而我,仍愿做那个在临床一线默默打磨技术、把希望一点点照进现实的医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