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郑荣健
![]()
淮剧《燃尽硝烟》剧照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江苏省建湖县委宣传部、建湖县广电文化和旅游局出品,建湖县淮剧团创排演出的淮剧《燃尽硝烟》以当地历史记忆和真实人物为原型,讲述了建湖籍抗日英烈陈中柱将军抗敌殉国、遗孀王志芳独闯敌营索颅的传奇往事,真实再现了苏北大地上的英雄儿女携手抗日的慷慨热血和铁骨柔情。这部作品聚焦于“奇”,彰显于“正”,突出主题主线,又能形成多角度的历史观照,并以其地域题材的独特性、人物刻画的典型性和淮剧表现的特征性,为抗战叙事增添了新的生动案例。
![]()
淮剧《燃尽硝烟》剧照
80多年前,日寇占领南京后,企图南北合围津浦、陇海枢纽徐州,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随后打响。从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到1941年的皖南事变,抗战形势错综复杂、潜流暗涌。淮剧《燃尽硝烟》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而其地域所在,正在此风云入世的漩涡当中。陈中柱将军抗敌殉国,遗孀王志芳独闯敌营索颅,其实是两件事情,一正一奇,连续交叠,建立起相当独特的抗战叙事视角,既组织起独具魅力的戏剧性,也有效显影出特定阶段的抗战形势和有力注解了抗战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它涉及到诸多事件,以不同断面的自由组织,有序展开情节,并在“索颅”这个彰显精神风骨的对抗中将故事推向高潮。看似常规的家国叙事,却有着彼时典型环境下的独特代表性,写照人物风骨和民族精神。
![]()
淮剧《燃尽硝烟》剧照
这部作品的主体视角是王志芳,主线基础是陈中柱,通过陈中柱赴战台儿庄、营救赵敬之、抵制投降派、激战殉国等事件,串联起具有传记色彩的、贯穿浓郁生活情感的个体家国记忆。虽然视角转移部分影响了视点聚焦和情节连续性,但其观照侧面和叙事层次踪迹可循——一是以陈中柱为代表的中国军人奋起抗敌,在家园故土、家庭温馨的映衬中愈加彰显。退伍可退的极端处境,正在于敌人打到了家乡,因此直观具象地解释了陈中柱不顾政治风险营救共产党员挚友赵敬之的动机和行动,反映出彼时国共合作、携手抗日的复杂形势和民众渴盼。二是李长江投敌是复杂战局当中的变数,偶然却不令人意外。陈中柱牺牲殉国,与此不无关系,折射出正义力量不得不面对的另一种极端处境,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敌人绝不像某些抗战“神剧”那样弱智,敌人还藏在诸如此类的变数当中,坚持抗战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必须坚定必胜的信念,这信念来自哪里?三是王志芳独闯敌营索颅,实质解答了前述问题。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通过《论持久战》全面论述了抗战必胜的战略方针和历史必然。在王志芳看似弱小茕然的身上,固然显影出暂时的敌强我弱和困难形势,但她直面有着强大武力的凶残敌人,堂堂正正,孤勇前行,悲愤控诉。她的答案就是,抗战必胜、侵略者必然败亡源于正义势不可挡,源于中华文明数千年传续培铸的民族精神。“索颅”更深层的内涵,在于殉国将军的头颅已成为一种象征,代表着驱逐侵略者的未竟遗志,头可断而民族精神不可侮,而“索颅”则是英烈遗孀对于丈夫遗志、民族精神的接力,从而给予敌人重重打击。相对于此题材蕴含的复杂性而言,整体呈现是有力的。
![]()
淮剧《燃尽硝烟》剧照
戏曲擅长抒情,注重情感表现,以实现以情带腔、声情并茂的舞台感染力。淮剧《燃尽硝烟》紧扣家国情怀的主流叙事,以较大的篇幅来讲述陈中柱戎马倥偬而与妻子、孩子聚少离多的情感心理,讲述他跟虽处不同阵营但同心抗日的乡梓挚友赵敬之的关系和不顾政治风险毅然救友的行动,多角度塑造了陈中柱有情有义的生活形象。剧中,王志芳的唱段“轻哄娇儿候夫影”唱出家庭温馨里的柔情,“雕松木,战马昂”表达出军人家庭对孩子的寄望,陈、王对唱里“身赴战场行千里”“抚育儿女家事持”的宽怀体谅、互诉衷肠,都较好地映衬出陈中柱的形象特征,并为王志芳秉夫遗志、前行索颅作了情感铺垫。特别是陈中柱奔赴前线、王志芳避难后方后,妻子千里寻夫,陈中柱得知痛失娇儿,国难当头的离乱之情,感人至深。到了“索颅”那一场,王志芳的大段控诉,有理有节,有道义有情感,悲愤当中彰显着浩然正气,以淮剧极具特色的剁板出之,形成绵密复沓、排山倒海之势,是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其中,主要演员的唱腔功底和调度情感、刻画人物的舞台能动性功不可没。
![]()
淮剧《燃尽硝烟》剧照
就目前呈现的面貌看,这部作品已然难得地展现出了一个基层院团的创新自觉和品质突围。它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风格色彩,遵循戏曲美学规律而灵活运用时空调度的处理,真实朴素而又简洁有力的舞美设计,诸多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从更高的要求看,它还存在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一是为尽量观照各个历史事件,故事以片断组织整体,人物情感缺乏戏剧行动连续的、细腻的支撑,显得缺乏主动性,个别地方显得有些“强唱”。二是布局过于均匀,平实有余而奇峭不足,原因可能是想要表达的多,致使主题主线略显跳跃,在视点转移中散逸了部分情感,个别本应有张力、有情趣的地方,还差一点劲道刻画、余味醇厚的味道。三是反面角色偏于概念和脸谱,若能更好地建立正反双方的冲突与对立,或能更加出彩。戏是演出来的,“十年磨一戏”往往要从生活中来、到舞台中去。借助于基层院团密切联系基层、在基层演出中不断获得群众反馈的优势,这部戏必能越演越好、更上层楼。
(作者系中国艺术报社新闻部副主任、中国戏曲学会理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