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还在梦乡里跟周公讨价还价时,厦门杏林街道的街灯刚打了个哈欠,我已经把破摩托车支棱在“一哥石磨肠粉”门口了。手机屏幕上,京东秒送的骑手端跳出今日第一单:0.4公里,5.63元——这钱够买半根油条,但对我来说,是凌晨五点半的“生存启动资金”。
一、早高峰是“阴间版抢红包”
你以为京东秒送的早班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错,是“早起的牛马抢剩饭”。平台把早餐、生鲜这些“刚需订单”全堆在5:30-8:30,美其名曰“抗淡季波动”,实则是把全职骑手睡懒觉的空档,变成我们这些“晨跑特种兵”的战场。
就拿我这8单来说:最远5.1公里的麦面条订单,收入11.68元,够买碗热汤面;最近0.2公里的粉录记,5.63元只够买瓶矿泉水。更绝的是系统派单——前一秒给你个0.8公里的近单,后一秒塞个5公里的远单,美其名曰“顺路优化”,实则是让你在杏林街道上演“速度与激情”。有次我为了赶07:06的单,连闯三个红绿灯,头盔都被风吹成了“杀马特造型”,系统还在催:“您的配送时间仅剩8分钟”。
![]()
这哪是送外卖?是参加“凌晨版密室逃脱”:既要躲交警,又要防汤粥洒漏,还得跟电梯拥堵斗智斗勇。有个同行送粥洒了半杯,顾客一句“差评”,他当天的54块收入直接蒸发了10块——相当于白跑两单,气得他在骑手群里骂了半小时“算法是孙子”。
二、平台的“慈善伪装术”
你看京东秒送骑手端那“王者骑士”标识,跟幼儿园小红花似的,看着光鲜,实则是拿命换的。我这825分的等级,是连续一个月“零投诉、零超时”攒的——某天暴雨,我为了不超时,把破摩托车骑成了水上摩托,裤脚能拧出半斤水,系统只轻飘飘弹了句“配送完成,继续加油”。
平台宣传的“早班红利”更像个笑话:说什么“早高峰单均收入高20%”,但没算我们的“隐性成本”——凌晨五点起床的精神损失费、摸黑跑单的风险溢价、汤粥洒漏的“爱心捐款”。有个老哥为了抢早班单,把闹钟定成“死亡三连环”:5:00“再睡5分钟”,5:05“再眯2分钟”,5:08“卧槽要迟到了”,结果连续半个月起床时,眼睛肿得像核桃。
更讽刺的是平台的“奖励活动”:什么“完成3单奖15元”,实则是让你在30分钟内连跑3单,相当于每单只赚5块钱,还得承担超时风险。有次我为了拿奖励,连爬两栋六楼,下来时腿都在抖,系统却在催:“您的下一单已派单,请尽快前往取餐”——合着我是个不用充电的配送机器人?
三、夹缝里的“生存智慧”
在京东秒送混久了,我们这些骑手都练出了“逆算法生存术”:比如在商家出餐慢时,提前点“上报到店”延长配送时间;比如摸清哪个小区电梯不挤,哪个路口红灯短;甚至还有人做了“杏林街道汤粥防洒路线图”,在骑手群里传得比网红食谱还火。
但这些“智慧”,本质是用违规换饭吃。有次我为了赶单,把破摩托车停在禁停区,出来时罚单贴在车把上——200块,相当于我跑35单的收入。我跟站长抱怨,他说“这是行业常态”,合着我们的生存成本,全是自己扛?
更无奈的是“早班不可持续”:年轻骑手跑一周就嫌起得太早,只有我们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才会咬着牙坚持。我家孩子下个月要交学费,我算过:每天跑早班能赚50多块,一个月下来刚好够学费——但代价是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发际线退得比订单配送时间还快。
![]()
四、凌晨八点的“生存总结”
当我在8:00收工,手机上显示今日收入54.63元,刚好够买两斤猪肉、三斤米。我坐在早餐店嗦粉,旁边的年轻骑手刚起床准备跑午高峰,他说“早班太苦,还是午高峰轻松”——我笑了笑没说话,心里清楚:午高峰是“僧多粥少”的内卷局,早班是“用命换钱”的血汗场,我们不过是在不同的夹缝里,找口饭吃罢了。
京东秒送就像个精明的包工头:把最苦的活分给最需要钱的人,用最低的成本换最高的效率,还美其名曰“灵活就业”。而我们这些骑手,就是那根被夹在平台、商家、消费者之间的吸管——吸上来的是血汗,吐出去的是生计。
当我骑上破摩托车消失在杏林街道的晨雾里,手机又弹出新订单:“古茗奶茶,0.5公里,6.63元”。我叹了口气,拧动车把——毕竟,孩子的学费还没交完,这夹缝里的生存课,还得继续上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