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李 老 白
首发:老白读书
01/
最近 影视飓风Tim的这波节奏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我的第一感觉其实是——这也行?
Tim本人专门发了一个视频澄清这件事,不知道效果如何。
一般来说辟谣比造谣要难,因为从信息论角度来看,一条谣言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大于正常信息的。
这是为什么猎奇信息总是更能博得眼球,极端标题往往能提高点击率的根本原因。
所以辟谣信息其实很难广泛传播,因为没有爆点。
另外还有一点是网上的喷子根本不看辟谣,你越辟他可能越来劲,因为他感觉你在挑战他。
不过作为一个公号作者,比起Tim事件本身,我更在意的是这件事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
这也是我一贯的态度:吃瓜本身并没有什么营养,但如果通过一些时间能促进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那就有意义了。
所以我的问题是,Tim为什么会有这波节奏?
![]()
02/
单从事件本身看,这波节奏来自于一批无良营销号的造谣。
Tim自己在辟谣视频中梳理了整个事件的过程:
视频上线之初情况是正常的;
接下来有一批号做切片,其中一部分为觉得相亲这个话题比较有爆点,就单独切了相亲片段下来,这里也是正常的;
在二创的过程中,为避免被平台判定为撞车,个别号将素材重新拼接,演绎出一个全新的“康熙微服私访”的故事,造谣就发生在这个阶段,但此时还没形成规模;
更多人发现这个解读方向有流量,于是大量同类型视频纷纷上架,视频制作者无视或者根本就没看到原视频,于是三人成虎,谣言变成了“ 事实 ”;
观众看到营销号视频,基于接收到的信息对Tim进行批评、谩骂,形成一波网暴。
那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没有营销号造谣,就不会有这波节奏。
这确实没错。
国家一而再,再而三打击造谣自媒体,就是这个原因。
这件事非常值得做,我举双手赞成,希望平台能将那批造谣号封杀。
但另一方面,我觉得这只是表因。
什么意思呢?
打个比方,我们假定这次事件中没有造谣发生,大家就是基于事实进行切片创作,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危机呢?
我看未必,原因是在影视飓风的原视频下,就有不和谐的声音了。
所以里面肯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
03/
“我们 ”和 “他们 ”
这个世界,是分为“我们”和“他们”的。
我们是“弱者”,他们是“强者”;
我们是“牛马 ” ,他们是“天龙人 ”;
我们是“普通大众”,他们是“门 阀 婆罗门”。
舆论场上讲的是“谁弱谁获得的支持就多”,在这个语境下,“我们”天生是支持“我们”,反对“他们”。
当年王思聪还是“娱乐圈纪委”的时候,就把这个道理想得很明白。
明明是“他们”阵营的,却通过各种接地气的行为混入“我们”当中,比如吃路边摊,比如大口吃面包。
![]()
有的人一开始是“我们”,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成了“他们”。
比如李佳琦的花西子事件,本质上就是随着身价的上升,他没法再坚持扮演“我们”了。
![]()
Tim属于本来“他们”,但努力扮演“我们”的类型。
因为他是带着“原罪”的,那就是他父亲是某通快递公司董事这件事,所以他一直在努力淡化这件事,总是往轻微里说。
如果不这么做,他就很容易变成“他们”,这对他自身和公司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包括他在视频和日常的各种“接地气”行为,本质上都是维持一个“我们”的形象。
有人说“不对啊,这是他的天性。”
嗯有可能,有些人骨子里的傲慢是关不住的,就比如李佳琦,又比如当年的文章,塌房前可狂了。
那只能说明Tim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比较有修养,但上面的判断并不变。
![]()
那么这次相亲切片被解读成“康熙微服私访”,对Tim努力维持的形象的伤害无疑相当大。
它让很多人想起来:“哦对,Tim,某通总裁的独生子嘛,富二代嘛。 ”
这就把Tim从“我们”推到了“他们”那一边,既然是“他们”,就是“我们”的敌人。
这是这波节奏的本质。
那么,如果没有这波造谣,Tim是不是就安枕无忧了呢?
怎么可能,只要他身上的“原罪”没有解决,他就永远有被打入“他们”的可能性,就永远要睁着一只眼睛睡觉。
而且还会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经济面好的时候,大家都有钱赚,幸福感比较高,就不会很在意“他们”;
一旦经济面变差,大家没有好日子过,“他们”就要小心了。
这就是悬在Tim头顶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全文完,欢迎 在留言区写下您的看法 ,谢谢阅读!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