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以色列总理、国防部长、外交部长集体发声,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巴以和平能维持多久?

0
分享至

据每日经济新闻11月16日报道,当地时间11月16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国防部长卡茨、外交部长萨尔同步发声,明确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这一强硬立场与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两国方案”形成尖锐对峙,让本就动荡的中东局势再添阴霾。

这场围绕建国权的博弈,绝非单纯的领土争端,而是交织着安全焦虑、历史情结、政治算计与地缘利益的复杂困局,折射出巴以冲突深层的难解之题。


以色列的集体表态,核心源于刻入骨髓的安全焦虑。外长萨尔直言不讳:巴勒斯坦国若建立,“距离以色列所有人口中心几乎为零,且在地形上形成控制优势”。

历经多次中东战争与持续武装冲突,以色列将国家安全奉为最高准则,“零和思维”主导着其战略判断。其坚持加沙地带非军事化、要求哈马斯彻底解除武装,本质上是担忧巴勒斯坦建国后沦为周边敌对势力的“前沿阵地”,使以色列丧失关键战略缓冲。

尤其是伊朗对哈马斯等组织的支持,更让以色列坚信,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的巴勒斯坦国可能直接威胁其生存根基,这种对安全的极致追求,成为其反对建国的核心逻辑。


领土控制与定居点利益的深度绑定,进一步固化了以色列的强硬姿态。约旦河西岸作为争议核心区域,如今已聚居约45万犹太定居者。

数十年间,这些定居点不断扩建,与巴勒斯坦人聚居区深度交织,成为以色列实际掌控该区域的重要支点。若承认巴勒斯坦建国,以色列不仅需归还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大片土地,还需解决犹太定居者撤离这一棘手问题——这在以色列国内既面临法律障碍,更会引发极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弹。

对以色列而言,放弃约旦河西岸的实际控制权,意味着丧失战略要地的同时,还要付出沉重的国内政治代价,这使其在建国问题上难以迈出妥协步伐。


国内政治生态与历史宗教情结,为以色列的立场提供了坚实土壤。现任以色列政府依赖极右翼政党联盟维系执政,极右翼势力将巴勒斯坦建国等同于“妥协投降”,且始终视约旦河西岸为犹太民族的“应许之地”。

近期,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陆续调整立场,承认巴勒斯坦国主权,这一趋势反而刺激了以色列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政府通过反对巴勒斯坦建国的强硬表态,既能够稳固执政根基,也能精准迎合民众的安全诉求。

从历史宗教维度看,约旦河西岸承载着犹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精神认同,这种深厚的情感联结,让以色列将这片土地视为不可分割的“国家核心区”,进一步加剧了建国问题的复杂性。


然而,以色列的单方面表态,与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严重脱节。巴勒斯坦自1988年宣布建国以来,已获得联合国绝大多数会员国承认。今年以来,更多西方国家在民意与舆论压力下调整立场,相继认可巴勒斯坦国的主权地位,这一趋势彰显了“两国方案”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两国方案”并非简单的领土分割,而是旨在通过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实现巴以双方的和平共存。这一方案既保障以色列的安全诉求,也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国权利,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解决巴以冲突的唯一可行路径。

当前,巴以局势深陷“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以色列的强硬立场无疑会加剧双方对立。和平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妥协,而是基于相互尊重的利益平衡。


以色列若一味拒绝巴勒斯坦的建国诉求,不仅会面临更大的国际舆论压力,更可能陷入长期冲突的泥潭;而巴勒斯坦内部也需凝聚共识,通过和平谈判争取合法权益。

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强化斡旋力度,推动双方重返谈判桌。唯有摒弃“零和思维”,在联合国相关决议框架下,通过平等协商解决领土划分、定居点、耶路撒冷地位等核心争议,才能打破当前僵局。

巴以两国人民都渴望远离战火、拥抱和平稳定的生活,这一共同诉求,理应成为突破困局的最终动力。历史已然证明,冲突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唯有相互尊重、各退一步,才能让和平的种子在中东大地生根发芽,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带来持久安宁。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林子说事
林子说事
不是全能胜似全能
619文章数 72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