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边是内部紧急会议,手机必须离场;一边是学校班主任的几十个未接来电,孩子无人接送。这是赛迪研究院研究员梁一新工作中的寻常一幕。当事业与生活“短兵相接”,她如何抉择?背后又是什么在支撑着她和无数像她一样的智库女性?
![]()
11月10日,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妇工委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机关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承办的“你奋斗的样子最美”主题宣讲活动现场,赛迪研究院软科学研究处副处长、研究员梁一新分享的故事,给出了她的答案。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讲述,更揭开了我院在奋力建设国家高端智库中,那群以柔肩担当重任的女性研究者的群像一隅。
![]()
▲ 赛迪研究院软科学研究处副处长、研究员梁一新分享的故事
短兵相接:会议室里的“国家事”与手机上
的“家里事”
“打开手机,几十个未接来电--全是班主任的。”活动上,梁一新用一个极具共鸣的场景开启了她的分享。这个瞬间,是当代职业女性,尤其是身处关键岗位的女性最真实的困境缩影。
但她故事的后半段,出人意料。班主任在联系不上她后,亲自把孩子送回了家,并对满怀歉意的她说:“你的工作太重要了,孩子的事交给我们。”
一句简单的理解,背后是沉甸甸的社会认同。它认同的不仅是她个人,更是她所从事的、那份关乎国家利益的事业。这场“意外”,生动刻画了新时代女性奋斗者的典型环境:她们肩负重任,但并非孤军奋战,个人的尽职尽责正赢得着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的支撑。
十年赛道:从追随规则到参与制定规则
智库研究不是纸上谈兵,“战场”应在产业最前沿,在国际谈判桌上。梁一新是这样定义她的工作。
她从读书期间就开始的WTO等国际经贸规则的学习经历谈起,亲历了从学习、反思到今天开始参与塑造的全过程。早在2016年赛迪研究院便前瞻性地组建了国际经贸研究团队,十年如一日地持续深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迎战’,更主动‘塑局’。”从站上WTO等国际组织发出“中国声音”,到推动发起“全球发展倡议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网络”,这支研究团队的工作,也映射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从“旁听”到“发言”的上升轨迹。
智库品牌:用“笔杆子”支撑国家决策
作为研究咨询的“国家队”,赛迪研究院的品牌价值正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和一位位专家被具象化。
梁一新在分享中并未详细罗列成绩,但她提到的一个细节足以说明问题:“当她和团队在《新闻联播》中看到研究转化为国家决策时,那种自豪感无与伦比。” 这句话,正是赛迪研究院服务中央决策、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行业发展的宗旨最生动体现。
形象塑造:奋斗,是智库女性最美的样子
在梁一新身上,可以看到新时代智库专家的多元形象:她既是国际舞台上据理力争的学者,也是书房里沉心静气的研究者;既是关键时刻能扛重任的“战士”,也是生活中会被几十个未接来电困扰的普通母亲。
她的故事打破了人们对智库研究者“埋头书斋”的刻板印象,展现出一群有家国情怀、有专业素养、也有生活温度的立体人。她们用专业能力定义“最美”,用奋斗姿态诠释“力量”,这正是赛迪智库女性群像的精彩缩影。
一场宣讲,一个故事,让我们见证了一位智库女性的成长,更窥见了那群胸怀“国之大者”之人的使命与担当。在赛迪,还有许多像她一样的研究者,他们将个人价值融入时代洪流,在百年变局中,以专业和奋斗,书写着“智囊团”和“思想库”的答案。
梁一新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软科学处副处长、研究员,长期从事与国际经贸及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研究和决策支撑工作。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首届“工信杰出青年”等荣誉。
来源 | 赛迪智库软科学处
编辑 | 办公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