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忧乐精神”在邓州的实践
杨德堂
范仲淹之所以成为千古楷模,是因为他是一位知行合一的政治家,他不但提炼出了超越千古的“忧乐精神”,而且在一生的仕途中,都把“先忧后乐” 奉为座右铭。范仲淹任邓州知州三年,
这里更是他践行“忧乐精神”的实践基地。《嘉靖邓州志》把范仲淹知邓业绩高度概括为“孜孜民事,政平讼理”。
1.体察民情 心系百姓
范仲淹一到邓州,便深入民间了解民情,与邓州百姓同忧乐。他的“七里河边归带月,百花洲上啸生风”的诗句,为我们留下了他早出晚归拜询邓州父老的感人情景。
![]()
范仲淹体察民情
他关注民间手工业发展,对邓州千日醇酒的酿造工艺了解得非常清楚。他在一首诗中作了详细记述,大意是:酿造酒,不单要求泉水好,最关键的是用曲,曲要适量而且要搅拌均匀。还要根据四季气温的不同,控制好发酵的时间,大概在几个星期之内就可以了。这时候打开酒缸,就会芳香扑鼻,甜甜的略带有点辛辣的味道。于是,便将酒糟放入酒榨,进行过滤,酒会不断地从槽中涓涓流出来,清澈照人。
2.崇德尚贤 高风亮节
邓州城北严陵河上有一个钓鱼台,相传是东汉严子陵垂钓的地方,故此河被称为严陵河。严子陵早年与刘秀关系甚厚。刘秀起兵南阳,他曾为刘秀出谋划策。刘秀称帝后,严子陵不愿为官,垂钓于穰县严陵河畔。刘秀派人百般寻访,把他请到洛阳,封为谏议大夫。他坚辞不受,遂远离朝廷,隐居于浙江睦州富春江畔。1034年,范仲淹知睦州时,在富春江严子陵垂钓处建严子陵祠堂(今属浙江桐庐市),
写下了《严先生祠堂记》,称赞严子陵“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十二年后,范仲淹再次以遭贬之身知邓州。到任后便立即拜访邓北严子陵钓鱼台,并赋《钓台诗》,高度赞扬了严子陵不慕荣利的高风亮节,认为隐士之志远超世俗功名。诗云:
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
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
范仲淹在严陵河畔
五百多年后,曾任布政使的清代文学家、邓州人彭而述,也曾拜访严子陵钓鱼台,并作诗《子陵钓矶》:
只合先生理钓纶,虽逢天子不称臣。
自知帝座容渔父,肯把云台污故人。
投饵自甘同豫且,得鱼且莫是龙鳞。
不应占尽江边石,除却南阳又富春。
彭老夫子的诗句“不应占尽江边石,除却南阳又富春。”证实了当年严子陵隐居邓州和富春两地的历史实事,也佐证了范仲淹的此诗写于邓州。
3.社稷为重 忧百姓之忧
庆历六年(1046年),邓州自秋至冬数月干旱,二麦枯黄,百姓发愁,范仲淹更是心急如焚,不但带领百姓整修陂堰,引水抗旱。还每月三次向朝廷奏报旱情。同时又闭门思过,是不是自己主政有不周的地方,得罪了上天,受到惩罚?待到初冬下了一场瑞雪,范仲淹欣喜欲狂,他置酒款待前来贺雪的人们。当想到来年五谷丰登的情景时,高兴得和年轻人一样,饮酒击筹,且舞且歌。这时因公出差邓州的河东提刑张去惑,回乡祝贺的襄州通判贾黯,都赋诗志贺。范仲淹依訋奉和,在和诗中,抒发了自己的喜悦心情:“浑祛疠气发和气,明年黍稷须盈畴。烟郊空阔猎者健,酒市暖热沽人稠。”一场大雪,不但排除了“瘟气”,使人们减少疾病,迎来了祥和之气,而且还可以预见到来年五谷丰登的景象,老百姓们十分高兴。你看,旷野上那些打猎的人们显得神气十足,酒店里也是人声喧闹,饮酒助兴。
在古代,兴水利是厚农桑的主要措施。从范仲淹诗文中反映出,他在邓州重农桑,兴水利,寻泉凿井,解决百姓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
![]()
范公井
今天,范仲淹带领百姓所凿的水井,基本已湮没不存,唯有花洲书院内的一口水井因其功效而保存至今。范仲淹还专门为凿井之事写了一首长诗以记之,其中云:“但愿天下乐,一若樽前身。长戴尧舜主,尽作羲黄民。耕田与凿井,熙熙千万春。”老百姓感念范公恩德,便将此井取名“范公井”。公元2002年修复书院时,在井上建了一座六角亭,顶开一圆孔,与井泉上下对应,寓意天地合一。亭柱上木下石,别具风格。石柱刻楹联一副:“寻泉凿井滋后士,饮水思源孝前贤。”
5.营苑修圃 许民同乐
在邓州外城东南隅,有一个百花洲,在宋初就很有名气。公元1039年(北宋宝元二年),范仲淹的同年进士谢绛任邓州知州,整修了百花洲,并在百花洲畔的城头上建览秀亭。七年后,范仲淹来到邓州,百花洲已有些荒凉。他筹措资金,按其家乡苏州的园林风格,再次整修了百花洲,重修览秀亭,还在百花洲上建嘉赏亭和菊台。为振兴邓州文运,又在附近的城头上建春风阁、文昌阁。使此地风光之盛甲于宛南。
百花洲本是达官显贵们的后花园,范仲淹把它辟为公园,“许民游乐”“许民游乐”。一个“许”字,一个“同”字,道出了范仲淹的爱民情怀。庆历六年(1046年)的中元之夜(农历七月十五),范仲淹冒着酷暑来到刚营造好的百花洲,与民同乐。接着于中秋和重阳节,再到百花洲,置酒雅会,登高览胜。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范仲淹又来到百花洲与百姓共同赏春,百花洲风光如画,如世外桃源,使范仲淹忘却了一切烦恼,于是挥笔写下了《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一词写道: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繁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范仲淹与民同乐之情溢于言表。
6.兴学育人 为国荐才
范仲淹历来重视昌文兴教、培养人才性。早在天圣八年(1030年),他就说:“夫善国者,莫先育材;育材之方,莫先劝学;劝学之要,莫尚宗经.”1046年他在邓州写的《邠州建学记》中提出了“材不乏而天下治,天下治而王室安”的教育观。
所以,范仲淹每到一地都兴办学校,知邓州后仍坚持实践州县办学的宏愿,建书院,育人才。范仲淹将书院讲堂命名为春风堂,是希望教师讲课如春风化雨,学生听讲如沐春风。为了使书院尽快兴盛起来,范仲淹除请名师执教外,自己也常到书院执经讲学。范仲淹的儿子官至宰相的范纯仁,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开封知府韩维等,都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
![]()
花洲书院春风堂
范仲淹一生不但重视培养人才,还尽力荐拔人才,即使晚年知邓州期间,也依旧荐才不倦。曾两次上表,推荐襄州知州王洙和光化军知军李宗易、绛州知州向约,希望有用之才为国重用。而且在举荐书中还立下军令状,如用人不当,自己甘当同罪。可见范仲淹为国举贤不论亲疏、为朝廷选才不计私利的高风亮节和担当精神。
7、唯德是依 终生“不欺”
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23岁的邓州人贾黯,参加殿试考中状元,回邓省亲,在花洲书院拜见范公,向老前辈请教做人为官之道。范仲淹真诚地对他说:“君不忧不显,惟‘不欺’二字,可终生行之。”
贾黯得范公“不欺”教悔,如获至宝,遂做一个木牌,刻上“不欺”二字,一辈子挂在腰间,时刻警示自己。他为官21年,处处以范仲淹为榜样,洁身自善,为官耿直,遇事敢作敢为。历官将作监丞、襄州通判、左正言、左司谏、开封知府、给事中、御史中丞等职,从不做欺君欺民之事。他常感慨:“吾得于范文正公者,平生用之不尽也。”
不欺,即不欺君心,不欺民心,不欺自己的良心。“不欺”二字是范仲淹道德操行的高度概括。他一生为官、做人、处事、治家,都自始至终贯穿着不欺的信条。
范仲淹好友尹洙,曾与范仲淹同朝为官,志同道合。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被诬结朋党,贬知饶州。时任太子中允、馆阁校勘的尹洙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上表说自己与范仲淹“义兼师友”“愿从降黜”。尹洙遂被贬监郢州酒税。西夏寇边,尹洙也被起用到西北任职,成为范仲淹的生死之交。后又受人诬陷,被贬到湖北均州监酒税。范仲淹知邓州后,听说尹洙患了病,不顾被攻击为朋党的风险,奏明朝廷,把尹洙接到邓州治病。尹洙死后,范仲淹全力处理尹洙的后事,之后,又将尹洙散存于各地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了《尹师鲁河南集》,并写下了著名的《尹师鲁河南集序》,成为范仲淹诗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筹办义庄 力行慈善
范仲淹到邓州时已进入晚年,经一生奔波操劳,积劳成疾,病体难支,自知自然生命和政治生命将到尽头。于是为家族和社会着想,在邓州期间便着手筹划创办义庄。他在《告子弟书》中道出了办义庄的初衷:“吾吴中宗族甚众,与吾固有亲疏,然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苟祖宗之意无亲疏,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也?自祖宗来,积德百年,而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宗族于地下,今何颜入家庙乎?”
皇祐元年(1049年)正月,范仲淹由邓州调知杭州。赴任途中顺道回到祖籍苏州,与兄长范仲温当即商定,献出自己全部积蓄,由范仲温购田千亩创办义庄。并与族中长辈们共同商议了义田的管理办法,同时选出了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具体掌管义庄。后经子孙们不断增置义田,增补族规,使义庄管理不断完善。范氏义庄存在900多年,义田最多时达五千多亩,在周济族人,稳定一方社会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9.制定族规家训 传授优良家风
范仲淹在一生历练中,形成了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又有独特闪光点的家风。到了晩年更加重视家族、家庭、家教、家风的至善至臻,希望良好家风能代代传承,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一个基点。
范仲淹知邓州期间,利用闲暇时间着手主持修编范氏族谱,制定了族规:“族人之中,不论亲疏,当念同宗共祖,一脉相传。务要和睦相处,不许相残、相妒、相争、相夺;凡遇吉凶诸事,皆当相助、相扶。庶几和气致祥,永远吾族家人炽昌。”。范仲淹还上书仁宗皇帝,请求为族谱赐序,庆历六年八月上旬,宋仁宗特御制《范氏族谱序》赐范仲淹。范仲淹还在给两位入仕侄子的信中说:“汝守官处小心,不得欺事。与同官和睦多礼,有事即与同官商量,莫与公人商议,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汝看老叔自来如何,还曾营私否?自家好家门,各为好事,以光祖宗。”
范仲淹在订立族规的同时,又总结了《家训百字铭》以励后人: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未完待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