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中全会才刚闭幕,经济大省已围绕未来产业,打响又一场争夺战。
有的地方拿出高达1亿元资金,招揽未来产业人才(团队);有的地方十几个部门联合,出台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
还有的地方动作更快,发布了全国首个地方6G产业专项政策。
这么拼,为的是什么?
不仅是产业、GDP,更是让普通人,能有更好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未来产业之争,河南准备得怎么样?
01
未来产业方向明确,河南该怎么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为未来产业发展,划定了六大方向:
![]()
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
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
对其定位,也很明确——“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产业,就是接下来的产业风口。
作为全国最早布局未来产业的省份之一,“十四五”期间,河南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提前进行了一系列产业规划。
不难看出,这些方向,每一个,都与国家战略有很深的“交集”:
比如,未来制造对接具身智能,未来信息契合6G与量子科技,未来能源关联氢能……
这也说明,在大的方向上,河南没有选错。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河南还在紧跟中央部署,不断调整布局的具体范围。
比如8月出台的《河南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其中就提到,“聚焦国家意志强、渗透领域广、锁定效应强的赛道”,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氢能与新型储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新一代信息网络、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产业化”。
从范围上看,更加精准,与国家战略也更加贴合。
02
六大产业风口,哪个是河南的“主菜”?
![]()
先说生物制造。
如果将世界比作一个计算机,生物制造,就是用蛋白质和酶,按照人类的设计,来编程序。用秸秆造塑料、用“地沟油”造航空燃油,以及细胞和基因治疗,都属于其产物。
作为农业大省,又有万亿级现代食品产业,河南本就有一定优势。
鹤壁制造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等产品,如今已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细胞与基因治疗方面,中原医学科学城,也已经吸引了不少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
氢能和核聚变能领域,河南的长处是氢能。宇通的氢燃料电池客车,早已开始商业化应用,牢牢占据行业“C位”。在全省层面,“郑汴洛濮氢走廊”的产业布局,也正在加快打造。
第六代移动通信(6G)领域,河南作为制造强省,更偏向于市场侧,如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带来大量需求。而充足的5G基站覆盖,也为6G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具身智能领域,全球首款基于仿生肌腱驱动技术的模块化人形机器人“行者二号”,就诞生在河南;而被称为“大脑”“五官”的大模型和传感器,河南也拥有阿帕斯、汉威科技等优秀企业。
至于量子科技、脑机接口,从全国来看,总体上还处于偏基础研究的起步阶段,河南也在加速冲刺。
就在不久前,河南完成了全省首例脑机接口植入术,让高位截瘫患者凭借“意念”取水喝,也让人对其未来应用,充满希望。
03
经济大省同步起跑,河南拿什么超越?
![]()
未来产业竞争中,河南的长处很明显。
作为制造业大省,拿到技术成果,就能快速拿来产业化。
而由于缺乏顶尖科研院所,在需要举国体制突破的基础科学领域,河南就显得有些弱。
因此,在未来产业之争中,河南要做的,就是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将发力点聚焦于应用转化和产业化环节。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分工,关键是找准自己要走的路。
如果河南当时一股脑去冲传统汽车制造,恐怕也不会有今天年产近7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今年9月,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来自深圳的具身智能企业众擎机器人表示,未来3~5年,将在河南打造人形机器人全球生产制造中心。
而在不久前,另一家具身智能企业优必选,也选择在郑州,打造全国首个机器人嵌入式产业小镇。
对河南来说,“研发在北上广深、制造在河南”,无疑是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道路。
未来产业之争,是一场拼耐力的长跑。经济大省,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对河南来说,最大的智慧不在于盲目追逐所有风口。
而是基于制造业的主场优势,帮助企业把技术产业化。
找准方向,持续发力,谁说下一个“六小龙”,不会诞生在河南?
总策划:王仁海
策划:卢慎勇 刘林军
记者:梁德宝 宋迎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