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年轻人嘴里的话,有时候比兜里的钱还靠不住,尤其是在喝了点酒,又被一群荷尔蒙过剩的兄弟们架在火上烤的时候。
孙磊就是这样。他当兵的时候,为了点可怜的面子,随口吹了个牛,说要把村里最没人敢惹的“疯丫头”娶回家。
他以为这牛皮吹过就算了,就像夏天的风刮过田野,不留痕迹。他没想到,这句不着调的话,像一颗扔进水里的石子,一圈一圈地荡开,最后掀起了滔天巨浪,把他整个人都卷了进去。
当两年后他退伍,看到那个“疯丫头”真的站在军营门口,手里还捏着一个红本本时,他才知道,有些牛吹出去了,是要用一辈子去还的。
01
2001年的夏天,热得像个大蒸笼。北方某部队的营区里,刚结束了一天高强度训练的士兵们,像一群被晒蔫了的茄子,三三两两地瘫在宿舍的硬板床上。电风扇吱呀呀地转着,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孙磊光着膀子,露出一身在训练场上晒出来的古铜色腱子肉,手里拿着个大茶缸子“咕咚咕咚”地灌着凉白开,他是他们班里嗓门最大的一个,也是最能折腾的一个。
宿舍里的气氛,是被一封信点燃的。
孙磊的同班战友,外号叫王胖子的,神秘兮兮地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封家里寄来的信。信纸被他看得都起了毛边。他从信封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小小的照片,捏着照片的一角,像是捏着什么宝贝,羞羞答答地在大家眼前晃了晃。
“看,都看看!我妈给我介绍的对象!”王胖子咧着嘴,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照片上,是一个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姑娘,穿着一件碎花衬衫,靠在一棵树上,脸上带着靦腆的笑容。照片是黑白的,但那股子文静秀气的劲儿,还是引来了宿舍里一群半大小伙子羡慕的狼叫。
![]()
“行啊胖子!你小子动作够快的啊!”
“这姑娘长得真俊,比咱们上次去县城看的电影里那女主角还好看!”
王胖子被夸得脸都红了,他得意洋洋地把照片收好,然后用胳膊肘捅了捅旁边的孙磊,挤眉弄眼地问:“哎,孙磊,你小子长得人高马大的,一顿能吃八个馒头,家里就没给你张罗张罗?按理说,你们村的姑娘不都得抢着往你家送秋波啊?”
孙磊那天训练时跟别的班比武,拿了个武装越野的第一,心里正美着呢。他刚偷偷跟王胖子分了一瓶藏在床底下的二锅头,酒劲儿正一点点往上涌。他听王胖子这么一问,又看到周围战友们投来的戏谑目光,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和好胜心一下子就占了上风。
他把茶缸子重重地往桌上一放,胸脯拍得“嘭嘭”响,梗着脖子就吹上了:“介绍啥?我用得着家里介绍?我早就有人了!我们村最带劲的姑娘,就等着我退伍回去娶她呢!”
这话一出,宿舍里安静了一瞬,然后爆发出更大的笑声。大家都不信。孙磊这小子,平时训练是把好手,可一跟女同志说话就脸红,两年了,连封正经的信都没收到过,哪来的对象?
战友们开始起哄,让他把“对象”的照片拿出来看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孙磊哪有什么照片。他被大家伙儿架在火上烤,脸涨得通红,脑子飞快地转着。情急之下,他脑海里猛地蹦出了一个人影。
隔壁陈家的那个“疯丫头”,陈曦。
陈曦,可以说是他们十里八村的一个传奇人物。她比孙磊小一岁,可从小就不像个女孩子。别家的姑娘都在学描花绣朵,跳皮筋,她却整天穿着她爸的旧军装,剪着个小子头,跟孙磊他们这帮男孩子混在一起,上山掏鸟窝,下河摸鱼,夏天去扒人家的瓜,冬天去砸人家的冰溜子,干的坏事一桩接一桩。她打起架来比谁都狠,曾经为了抢一个山楂,把邻村一个比她高一头的半大小子,按在泥地里打得嗷嗷叫。
村里的大人,尤其是那些长舌头的婆姨们,提起陈曦都直摇头,说这丫头疯疯癫癫的,一点女孩家的样子都没有,以后肯定嫁不出去,得烂在家里。
可孙磊知道,陈曦不坏,她就是野。而且,这“疯丫头”好像还真就特别听他孙磊的话。小时候,孙磊让她往东,她绝不往西。孙磊要是跟谁打架吃了亏,她能提着根棍子追着人家打半个村子。
想到这里,孙磊的胆子更壮了。他借着那点酒劲,把陈曦的“光荣事迹”添油加醋地给大家伙儿渲染了一通。说她怎么为了他,一个人单挑邻村三个小混混,把人家打得头破血流;说她怎么半夜爬上他家的屋顶,就为了偷看他一眼;说她怎么发誓,这辈子非孙磊不嫁。
吹到兴头上,他一拍胸脯,唾沫横飞地做了总结:“你们别看她平时疯,她就听我一个人的!我们俩早八百年前就说好了,等我当完兵,退伍那天,她就穿上红嫁衣,坐着大花轿嫁给我!”
宿舍里的战友们都被他这番话唬得一愣一愣的。他们看着孙磊那副信誓旦旦的样子,竟然都信了。一个个都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他孙磊真人不露相,深藏不露,竟然能降服这么一个“女中豪杰”,简直是他们全班的骄傲。
孙磊被战友们羡慕的目光包围着,心里那叫一个舒坦,那叫一个面子十足。他得意地又灌了一大口凉白开,完全没有想过,这句为了面子吹出去的牛,就像一颗已经点燃了引线的炸雷,迟早有一天,会把他自己炸得外焦里嫩。
02
那个牛皮吹出去之后,孙磊的“光辉事迹”就在他们连队里传开了。他那个只存在于口头上的“疯丫头”媳妇,也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王胖子他们这些好事之徒,更是天天拿这件事来调侃他。
“哎,磊子,今天给你家嫂子写信了没?别光顾着自己摸枪,忘了家里还有个摸菜刀的媳妇啊!”
“孙磊,你那‘疯丫头’媳妇上次来信说啥了?是不是又把谁给揍了?”
孙磊每次都被他们挤兑得面红耳赤。他想承认自己是吹牛的,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当兵的,最重脸面,自己吹出去的牛,跪着也得圆回来。承认自己撒谎,那比让他负重跑个十公里还难受。
他被逼得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演下去。正好那几天,家里寄了信过来。他妈在信的末尾,像说闲话一样提了一句:“对了,隔壁陈建军家的那个闺女陈曦,现在可出息了,人也长开了,不像小时候那么疯了。她在镇上的服装厂找了个活儿,天天踩缝纫机,手巧得很。上次在村口碰到我,还问起你在部队怎么样呢。”
孙磊看着这几句话,心里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他找王胖子要了信纸和信封,煞有介事地坐在桌子前,装模作样地要给他那“疯丫头”媳妇写信。
他咬着笔杆子,憋了半天,实在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他跟陈曦,除了小时候一起和泥巴掏鸟窝,根本就没别的交集。他只能胡乱地写了些部队的生活,什么今天吃了四个馒头,什么明天的训练科目是五公里武装越野,什么指导员又表扬他思想进步了。写得干巴巴的,像是在写思想汇报。
写完之后,他觉得这信里没点“感情”的东西,肯定糊弄不过王胖子他们那群猴精。他又憋了半天,在信的末尾,添上了一句现在想来都让他脸红的话。
他写道:“你在家要好好照顾自己,别让我担心。等我回去。”
写完之后,他把信纸折好,塞进信封。他在信封上工工整整地写上了自己家的地址,收信人写的是他妈的名字。他心里盘算得很好,这信寄到我家,我妈拆开一看,就知道是我在部队里瞎胡闹,肯定就把这信给我扣下了,绝不会给陈曦看。这样一来,既应付了战友们的检查,又不会真的惹出什么麻烦。
他得意洋洋地把封好的信在王胖子眼前晃了晃,然后扔进了营区门口那个绿色的邮筒里。
他没想到的是,他那个老实巴交、一辈子没撒过谎的妈,根本就没领会到他这个当儿子的“良苦用心”。
半个月后,他妈在电话里乐呵呵地跟他提起这件事。她说:“儿子啊,你给陈曦那丫头的信,妈给你送过去了。那丫头收到信,脸都红了,拿着信跑回家,半天没出来。我看啊,这事有门儿!你爸也说,陈曦那丫头虽然性子野了点,但人勤快,心眼好,配你,不孬!”
孙磊当时在电话这头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咯噔一下。可他转念一想,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一封信吗?陈曦那个“疯丫头”,性格大大咧咧的,跟个男孩子一样,估计看了也就当个笑话,随手就扔了。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封在他看来是应付差事的信,对一个十七八岁、情窦初开的姑娘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那句“等我回去”,又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怎样生根发芽的种子。
03
从那封信之后,孙磊的生活里,就真的多了一个叫陈曦的“笔友”。
她开始给他回信了。
她的信不像王胖子那个对象写的信,一写就是三四页,字迹娟秀,还带着淡淡的香味。陈曦的信很短,有时候就几句话,写在一张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上。她的字也歪歪扭扭的,像虫子在爬,还带着错别字。
信的内容,也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她会告诉他,今天她们服装厂新来了一批淡蓝色的确良布料,像天上的云彩一样好看,她给自己做了件新衣裳,等他回来穿给他看。
她会告诉他,村东头的王二麻子家,夫妻俩又因为谁先下地干活吵架了,她跑去看了半天热闹,王二麻子被他媳妇拿着扫帚追着满村跑。
她有时候还会在信的末尾,画一个吐着舌头的鬼脸,然后写上一句:孙磊,我想念小时候跟你一起去河里摸鱼的日子了,那时候的鱼比现在傻多了。
孙磊每次收到她的信,都忍不住一个人躲在被窝里笑出声。他仿佛能看到那个“疯丫头”蹲在村口的大槐树下,一边看人吵架,一边幸灾乐祸的样子。他觉得,这个陈曦,真有意思。
他的战友们也都羡慕他。王胖子酸溜溜地说:“磊子,你这‘疯丫头’媳妇可真不一般,你看我家那个,信里除了问我啥时候回去,就是让我别乱花钱。还是你家嫂子有情趣!”
孙磊嘴上得意,心里却越来越虚。他感觉自己像个骗子,编了一个谎,现在要用无数个谎来圆。他甚至开始害怕收到陈曦的信,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回。
为了让自己的牛皮看起来更逼真,也为了堵住战友们那张天天嚷嚷着要看“嫂子”照片的嘴,他硬着头皮,在给家里的信里,求他妈下次寄东西的时候,给他寄一张陈曦的照片过来。
他妈的办事效率出奇地高。她竟然真的找了个由头,跑到陈曦家,跟陈曦的爸妈说,要给陈曦介绍一个城里的对象,得有张照片才行。陈曦的爸妈也是老实人,信以为真,就拉着不情不愿的陈曦,去镇上唯一的照相馆,照了一张相。
那张照片,跟着一大包核桃和花生,一起被寄到了部队。
照片寄到的那天,整个宿舍都轰动了。所有人都围了过来,伸长了脖子要看“疯丫头”到底长什么样。
孙磊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故作镇定地撕开信封,拿出了那张小小的、还带着相纸药水味的照片。
只看了一眼,他就愣住了。
照片上的陈曦,穿着一件他没见过的淡黄色连衣裙,脖子上还系着一条小小的丝巾。她剪着一头利落的短发,大概是常年在外面疯跑,皮肤有点黑,是那种健康的小麦色。可她的那双眼睛,又大又亮,像是盛满了星星,闪着一股子又倔强又灵动的光。
她没有像别的姑娘照相那样抿着嘴笑,她只是微微地扬着下巴,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就那么直直地看着镜头。那股子又野又飒的劲儿,隔着一张薄薄的相纸,都能扑面而来。
王胖子一把抢过照片,瞪大了眼睛,惊呼道:“我的天!孙磊,你小子藏得够深啊!这……这哪是什么‘疯丫头’,这明明是‘俏军嫂’啊!这模样,这身段,这小眼神,带劲!”
宿舍里的战友们也都纷纷附和,说孙磊这小子是走了狗屎运,捡到宝了。
孙磊拿着那张照片,心里也挺不是滋味。他记忆里的陈曦,还是那个穿着她爸的破旧军装,满身是泥,像个假小子一样跟在他屁股后面跑的黄毛丫头。没想到,两年不见,她真的长成了一个大姑娘了。
他看着照片上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心里第一次有了一点异样的感觉。他把那张照片小心翼翼地,夹进了自己寸不不离身的军官证里。
就在孙磊对着照片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件让他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王胖子家离得近,休了个探亲假。等他从家里回来,带回来一个让孙磊震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的消息。
王胖子说,他在他们县城的汽车站转车的时候,碰到了一个他们村的远房亲戚。那个亲戚一看到穿着军装的王胖子,就拉着他问是不是跟孙磊在一个部队。王胖子点头称是,那个亲戚立刻就眉飞色舞地说了起来。
那亲戚说,他们村的那个孙磊,可出息了,在部队里当了班长,还立了三等功,是他们全村的骄傲。更厉害的是,他还跟隔壁陈家的那个“疯丫头”陈曦订了亲,说是退伍回来就办事。两家的父母都见了面,吃了饭,就等着抱孙子了!
孙磊听完王胖子这番转述,整个人都懵了。
他吹的牛,怎么就传回老家了?还变了形,添了枝加了叶,连他自己都快不认识了。什么班长,什么三等功,什么两家父母都同意了,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王胖P子看着他那副傻样,还以为他是不好意思,又从自己包里掏出一张被捏得皱巴巴的报纸,递给他。
“磊子,你小子现在可是名人了!你自己看!”
孙磊疑惑地接过那张报纸,是他们县里办的《云山晚报》。在豆腐块大小的一个社会新闻版面上,他看到了一个用黑体字印着的标题:《军民情深,共谱佳话——记驻军某部优秀士兵孙磊与家乡女青年陈曦的动人爱情故事》。
文章里,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孙磊,一个来自贫苦农村的优秀士兵,如何在部队里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成为同年兵中的佼佼者。又描述了家乡一位名叫陈曦的“不等不靠、勤劳自强”的女青年,如何被他的事迹所感动,两人通过书信往来,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并相约在他退伍之后,共建美好家园的“先进事迹”。
文章的旁边,还配发了一张像素极低、模糊不清的照片,可孙磊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正是他妈寄给他的那张,陈曦的单人照。
孙磊看着那篇把自己写成“情圣”,把陈曦写成“望夫石”的报道,再看看那张被堂而皇之刊登出来的照片,脑子里“嗡”的一声,像是有一百个炸雷同时炸开,感觉天旋地转。
他看着眼前的一切,震惊了!这到底是谁干的?
04
那篇莫名其妙的报道,像一颗重磅炸弹,在部队和他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同时炸开了锅。
部队的首长,一个五十多岁、总是板着脸的副政委,亲自找孙磊谈话。他拍着孙磊的肩膀,脸上是罕见的和蔼笑容,表扬他“个人问题解决得好,为广大士兵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还说要把他的“先进事迹”整理成材料,在全团的大会上进行宣读。
孙磊吓得魂不附体,站在那里,两条腿都在打哆嗦。他想解释,想说这一切都是个误会,是他吹牛惹的祸。可话到嘴边,看着副政委那张充满期许的脸,他又把话咽了回去。在部队里,承认自己撒谎吹牛,那可是比训练脱靶还丢人的事,轻则通报批评,重则要受处分。他不敢,也不想。最后,他只能像个木头人一样,含含糊糊地点头应承下来。
老家那边,更是炸开了锅。
他爸妈专门去镇上的邮局,给他打来了长途电话。电话一接通,他妈就在那头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时候跟陈曦那丫头搞到一起了,还搞得全县人民都知道了,他们孙家的脸都让他给丢尽了。
孙磊在电话这头,被他妈骂得抬不起头,支支吾吾地也说不清楚个所以然。
![]()
最后,还是他爸接过了电话。他爸在电话那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磊子啊,陈建军家的那个闺女,人是不错,能干,也孝顺。就是……就是那性子太野了,跟个炮仗似的,一点就着。咱家是老实人家,爸怕你以后……唉,算了,事到如今,说啥都晚了。你自己惹出来的事,你自己回来解决吧。”
挂了电话,孙磊一个人在电话亭里站了很久。他觉得自己像个小丑,演了一出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场的滑稽戏。
从那以后,陈曦的信,来得更勤了。几乎每隔三五天,他就能收到一封。
信里,她从来都不提那篇让他头疼的报道,也从来不提什么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的婚约。她还是像以前一样,用她那歪歪扭扭的字,跟他讲些鸡毛蒜皮的家常小事。
但孙磊能感觉到,信的内容,和以前不一样了。
她会告诉他,她这个月发了工资,去县城里给他买了一件深蓝色的新毛衣,让他冬天从部队回来的时候穿。她说,她挑了最软的毛线,肯定不扎人。
她会告诉他,她去镇上赶集,看到有从山上刚打下来的野核桃,就买了好几斤,一颗一颗地砸开,把核桃仁挑出来,给他寄过去。她说,她听人说核桃补脑,让他在部队里多用脑子,少用蛮力,别跟个傻大个似的。
她还会在信里,给他附上她从杂志上抄下来的笑话。那些笑话一点也不好笑,甚至有些老掉牙。但孙磊看着那些字,仿佛能想象出她坐在灯下,一笔一划地抄着,努力想逗他开心的样子。
最让孙磊心头一震的,是在他生日那天,收到了一个从老家寄来的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