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于2022年底出台所谓“安保三文件”,标志着其安保政策出现根本性转变,开始实质性背离“和平宪法”第九条所确立的“专守防卫”原则,转向以“主动拒止、前沿制衡”为特征的进攻性安全战略,试图借助美国推进“印太战略”之机实现军事力量的进一步“松绑”。自2023年起,日本政府显著提升防卫经费,重点加大针对攻击型与拒止型武器装备的采购力度,加快推进武装岛屿等作战体系建设,谋求突破性军力发展。根据日本防务省最新公布的数据,2026财年安保预算总额已接近6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多项内容清晰反映出日本在军事战略上的扩张意图。长期以来,部分日本政客屡次公开发表“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等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不当言论。当前,右翼政客高市早苗在极右翼政党日本维新会的助力下当选首相,预示日本政府可能进一步采取战略冒险路线,配合美国介入台湾问题。
![]()
日本自卫队逐年加大远程攻击型武器的采购和部署
“安保三文件”中要求,日本的安保力量体系要大力建设“前沿制衡”能力。具体表现为:强调提升自主持续作战能力,依托第一岛链的地理位置,将防御前沿推至远离本土的西南诸岛,实施所谓“对外防卫”。在这一框架下,日本正全力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意图在第一岛链形成对我方的军事封锁与战略压制。通过系统分析日本近年防卫力量部署和建设方向,可综合研判日本自卫队干预台海局势的实际能力。
情报、监视、侦察(ISR)及态势感知
日本已在本土及西南诸岛建立了密集的对空警戒与反导预警雷达网,并正将FPS-3等老旧雷达升级为FPS-7型以提升性能。此外,通过向菲律宾北部部署FPS-3ME雷达并达成情报共享,日本进一步将监视前沿向南延伸,形成对台湾岛及第一岛链关键航道、空域的常态化监视能力。
![]()
日本自卫队建设的防空反导预警雷达网络
![]()
日本自卫队建设的防空反导预警雷达网络
日本在持续运用大型侦察卫星、P-1和P-3C反潜巡逻机及“全球鹰”无人机的同时,计划投入约3200亿日元建设由近百颗小卫星组成的遥感星座,并从美国引进23架MQ-9长航时无人机,力求协同运用各类跨域侦察平台,以及通过与美、菲达成的情报共享机制,实现对第一岛链内海空的广域侦察、监视和跟踪。
在部署雷达设施的第一岛链岛屿上,陆上自卫队均部署了装备轻型装甲车辆的警备部队。为大幅提升此防御体系的效能,2026财年预算案提出建设“神盾”(SHIELD)一体化海岸防御系统,为警备部队集成由十余种无人机、无人艇及水下航行器构成的无人作战群,实现对其周边海域的持久监视与近海防御。
![]()
日本自卫队提出的“神盾”海岸防御系统
扼守岛链,游击袭扰
日本自卫队正积极加入美军“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体系当中,依靠掌控琉球群岛的地理优势,持续构建并增强多维的对海打击袭扰体系,意图达到“以岛制海”的封锁效果。
一是通过部署在岛屿上的远程火力,在关键水道建立“火力控制区”。目前日本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队(军)第2炮兵旅已扩编为3支岸基反舰导弹团,共11个岸基反舰连,每个连装备4台发射车,大量配备12式和88式反舰导弹。主要部署在日本九州岛和冲绳岛,扼守琉球群岛进出第一岛链的重要海峡水道,覆盖范围包括与那国海峡、宫古海峡、大隅海峡等。战时,这些反舰导弹部队可以在宫古岛、石垣岛、奄美大岛等关键岛屿上的多个阵位之间机动,通过分散、机动、隐蔽的作战方式对试图通过要隘的目标实施持续性的火力袭扰和区域封锁。
![]()
日本陆上自卫队第2炮兵旅大量装备的12式反舰导弹,射程约200公里
![]()
日本陆上自卫队第2炮兵旅岸基反舰导弹连驻扎位置和打击范围
二是海上自卫队潜艇舰队封堵水道,隐蔽突击水面舰船。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列装有8艘“亲潮”级、12艘“苍龙”级潜艇,并持续以每年一艘的速度接收新型“大鲸”级潜艇。其主要反舰武器为18式远程鱼雷及“鱼叉”反舰导弹(射程约130公里)。此外,防卫省与三菱重工正联合研制新型潜射巡航导弹,计划于2027至2028年间完成部署,预计射程将接近1000公里。战时,预先部署于巴士海峡、宫古海峡等关键水道的日本常规潜艇将构成重要威胁。尤其是具备先进网络中心战能力的“大鲸”级潜艇,可在第一岛链周边受限海域内高效融入联合全域作战体系,与跨域反舰兵力协同组织突发性火力打击。此外,海上自卫队的P-3C和P-1反潜巡逻机群,也在常年配合美军在第一岛链执行监视封锁任务。
三是水陆机动团实施“跳岛游击”,实施两栖登陆夺岛和濒海抗登陆作战。日本水陆机动团为陆上自卫队陆上总队的直辖作战单位,总兵力约3000人,司令部设于九州岛佐世保市。其核心作战力量包括3个两栖作战营、1个AAV7两栖突击车营及1个炮兵营,部队分散部署于九州岛多处军事基地以及琉球群岛各主要岛屿。在日本自卫队与美军联合实施的军事演习中,水陆机动团展现出多项关键作战能力,涵盖蛙人水下排雷、炮兵前沿侦察与空中火力引导、以及多维度登陆作战等。战时状态下,该部队可与海上自卫队及美国海军陆战队协同,依托海空投送装备支援,实现在第一岛链各岛屿间的快速机动与抢滩登陆,遂行区域封锁与抗登陆作战任务,并具备监视周边海空动态、引导日美远程火力实施精确打击的能力。
![]()
水陆机动团炮兵侦察部队先行登岛,实施侦察和远程火力打击引导
联合制空,切断走廊
由于美军的主要空军基地位于第二岛链一带,临战时只能在第一岛链部署一体化防空反导体系(IAMD)来制造防空压力。美军认为对于未来第一岛链附近的空优战斗,一般是短暂和呈波次状的,重要的是牵制、存活,同时给予对手防空压力,迫使对手收缩力量保护关键目标,并以此压缩对方防空力量和范围。日本自卫队有极大可能配合美军制定的制空方案,多兵种配合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空中阻滞体系。
日本自卫队在西南方向的空中力量主力为部署在冲绳岛那霸机场的西南航空方面队和部署在九州岛春日基地的西部航空方面队,建制规模相当于航空兵旅,主要装备为F-15J(共3个飞行中队)。作为策应,“出云”级航母舰载F-35B战机(或从岸基起降)可参与空中态势感知和隐身对抗。
地面防空力量包含部署在冲绳本岛、宫古岛、石垣岛等关键岛屿基地的航空自卫队“爱国者”-3防空反导系统和陆上自卫队第15师团第2防空炮兵团03式防空系统,主要用于要地防御和构筑前沿防空哨卡。
海上机动防空平台主要有海上自卫队的佐世保地方队,可以调动指挥日本海上自卫队位于西南方向的所有水面舰艇力量,主力为第5护卫队和第2护卫队,包括2艘“宙斯盾”舰和5艘通用驱逐舰,发射“标准”-2 BLOCKⅢA/B和ESSM“先进海麻雀”舰载防空导弹。
日本自卫队的防空部署重心已完全向西南方向倾斜,位于冲绳岛的那霸基地是其第一岛链联合制空作战的指挥中枢和兵力集结地。战时,日本自卫队的联合防空力量可配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第一岛链关键岛屿周边空域组织制空权争夺,目标是控制周边数十至上百公里半径的空域,切断我方战机与轰炸机穿越岛链进入西太平洋的航线,发挥割裂空中走廊的拒止作用。
![]()
日本自卫队琉球群岛制空力量部署情况
纵深打击,战略威慑
2025年3月,日本自卫队正式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负责对陆上、海上、航空自卫队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并承担与驻日美军作战体系的对接协调职能。该司令部另一核心任务,是对日本自卫队所拥有的战略打击力量实施集中指挥控制,主要为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各类防区外打击武器。日本防卫省相关预算文件显示,近年来日本持续推进多型防区外战略打击武器的研发、试验与部署计划,主要包括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潜射巡航导弹、高超音速滑翔弹(HVGP)、未来高超音速巡航导弹(HCV)以及远程陆基反舰/对地攻击导弹等。其中多型高超音速武器射程可超过2000公里,具备陆基、海基、空基多平台发射能力,并在情报共享、指挥协同、目标指示等关键作战环节与美军实现深度融合,已对我国领土和领海纵深的要害目标构成直接且重大的安全威胁。
总体而言,日本自卫队在“安保三文件”和美日同盟的背景下,开始加速“根本性强军”建设,是日本推进军事“正常化”的投机冒险式尝试。日本屡次宣称要插手涉足台海,也是其向美国递交的“投名状”;日本自卫队“根本性强军”的具体内容正是瞄准可能在西太平洋爆发的军事冲突,着重强化侦察及打击能力,将日本西南方向作为力量部署的重点区域,战术策略选择迎合美军“远征前进基地”概念强化区域拒止体系和持续作战能力。(来源: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资料:
[1]王旭,徐永智.从专守防卫到前沿制衡:试析日本"根本性强军"[J].和平与发展, 2025(1):66-91.
[2]项昊宇.日本"安保三文件"初析:战略转型与前景展望[J].和平与发展, 2023(1):21.
[3]Ministry of Defense, Japan. (2025). Progress and budget in fundamental reinforcement of defense capabilities: Overview of FY2026 budget request.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