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走一条互联共享共富道路—— 咸宁农特产品供应链建设观察

0
分享至

一年前的金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亲临咸宁。在嘉鱼县潘家湾镇,总书记望着满目青翠、生机勃勃的十里蔬菜长廊,勉励干部群众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把蔬菜种植这个富民产业进一步做好,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咸宁,地处华中腹地,山清水秀,气候温润。这片沃土,孕育了咸宁桂花、嘉鱼蔬菜、赤壁青砖茶、通城油茶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然而,产业过于分散、信息不对称、流通成本过高等问题,制约着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也限制了农户增收空间。

牢记殷殷嘱托,不负切切期望。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咸宁城发集团旗下绿产公司与咸宁供销集团携手,合资组建湖北香城供应链有限公司,以“链主企业”身份搭建咸宁市蔬菜产业(农特产品)供应链平台,助力咸宁农特产品突破地域限制,进军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让群众的增收致富路走得更稳更远。

搭建平台,数字产业园初具规模

农特产品展厅,向阳湖香莲、赤壁青砖茶、崇阳黄精等咸宁农特产品琳琅满目;新媒体中心,数字化多功能直播间一字排开,设备齐全;培训室内,农产品电商创业者们的思想火花热烈碰撞……走进位于泉都大道的湖北香城供应链有限公司,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数字产业园跃然眼前。

“产业园面积目前有3000多平方米,是咸宁农特产品的‘智慧大脑’,也是供应链平台数字化运营中心。”公司负责人刘正良介绍,通过打造“香城农惠通”数字化平台,将咸宁特色农产品资源全部接入云端,实行农业资源在线化、数据化和一体化管理。园区集招商引流、直播电商、仓储物流、培训赋能等功能于一体,可为涉农主体提供直播间、物流、仓储等共享资源,通过渠道、直播赋能、培训等多维度赋能,提升产业运营质效。

位于咸宁高新区的武汉金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获益企业之一。园区新媒体中心启用首日,公司负责人庞洪杰就带着桂花精油、桂花香氛等产品走进直播间,仅一小时就成交近40单,其中还包括帮销的向阳湖香莲。“以前单打独斗,流量和资源有限。现在平台让我们资源共享、流量互通,真正实现了共赢。”庞洪杰感慨。

据介绍,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香城农惠通”平台已汇聚了1596家农业主体,上架了885个商品数据,可以顺利开展线上交易流程。今年1月至9月,平台交易额已达1.46亿元,全年预计突破3亿元。乡村振兴数字产业园已吸引30余家企业入驻,集聚效应突出。

主抓贸易,着力“抓三带二促一”

“这茬大头菜一定要种好,听说要加工成榨菜出口到韩国去……”在嘉鱼县四邑村,望着生机勃勃的大头菜秧,嘉鱼县聚麦源合作社负责人周文反复叮嘱菜农。前不久,香城供应链公司与合作社签约2200亩的大头菜、萝卜种植协议,由公司统一供种、供肥,收获后统一采购,再通过贸易渠道销售。

这是香城供应链公司着力“抓三带二促一”的生动实践,即“用三产的订单需求,带动二产产能升级,再促进一产标准化提升”,形成“以销定产”的良性循环。

咸宁城发集团绿产公司副总经理曾杰坦言,当前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同质化严重,仅靠线上平台难以形成竞争力。因此,公司以数字产业园为线下突破口,通过实实在在的贸易业务拓展市场、获取订单,反哺本地产业,增强平台影响力。

“我们不是简单地‘买与卖’,而是‘以销定产’推动产业升级。”曾杰解释,比如鸡蛋贸易,我们先拿到订单,再将质量标准、供应要求同步给养殖企业,引导他们改进技术、提升品质,逐步达到市场要求。

今年8月,公司与省农发供应链、蛋多多公司完成腌菜、鸡蛋等大宗贸易签约,年交易额分别达1.3亿元、3.6亿元。截至目前,两项业务已实现销售9000万元。

此外,香城供应链平台还搭建起银企合作桥梁。咸安区横沟桥镇一家水果种植企业通过“香城农惠通”平台嵌入的金融系统,与咸宁农商行建立联系,顺利获得一笔270万元的贷款,解了扩大产能的燃眉之急,直接带动就业60余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香城供应链公司已牵线搭桥为44家平台入驻企业提供了2.78亿元的助农贷款,有效补充了企业流动资金,保障了生产经营的连续性。这种“平台+金融+农户”的创新模式,已带动就业超千人。

聚焦蔬菜,构建供应链闭环样板

每天凌晨5时,香城供应链公司的运输车准时从产业园集配中心出发,把分拣好的蔬菜生鲜送到咸宁市第一高级中学。该学校后勤负责人介绍,今年8月接入香城供应链平台的校园食材配送体系,学校食堂的食材采购效率和安全性都有保障,学生吃得放心,后勤采购也省心。

为确保校园食堂食材新鲜度和安全性,公司在数字产业园旁边还建起了一个4000多平方米的校园食堂食材集配中心,具备专业分拣、农产品检测和智能称重功能,并配套自有采购平台与软件系统。

在此基础上,公司定制的小程序还可实现线上数据留存,实时记录每一批次货品的采购数量、检测报告,同步留存产地索证索票等关键信息,为食材供应构建起一条完整、透明、可追溯的安全链条。

目前,咸宁城发集团已直接中标我市3所学校食堂食材配送项目,同时与咸安区另一中标校园食材配送的企业共享分拣中心,也通过平台集中采购模式,统筹校园食堂食材配送,形成“田间—平台—食堂”的闭环供应链。

这只是平台聚焦蔬菜,构建供应链闭环的一个样板案例。眼下,这种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蔬菜供应链模式已经基本成熟。除了已落地的腌菜、鸡蛋业务外,企业还同步推进桂花、猪肉、莲藕等农产品贸易。其中,43.8万斤咸安桂花已收拢交付桂花加工企业,通城猪肉合同金额达2500万元,首批600斤嘉鱼莲藕已经走上武汉市民的餐桌,140件桂花加工产品已进驻武汉生鲜门店,5000斤通山八月瓜销往孝感农贸市场。

串珠成链,打造“香城+”系列品牌

往年桂花季,农户最怕鲜花烂在手里。今年,香城供应链公司与咸安区桂花镇的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采下来的鲜桂花通过配送车辆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平台入驻企业的生产线,被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此举已助力咸安销售桂花43.8万斤,可以让桂花产业衍生品附加值提升10倍,实现全链协同增效。

“不仅解决农特产品销售问题,也为下游企业提供稳定、优质、可追溯的原料,减少了他们的采购成本和品控风险。”咸宁城发集团绿产公司总经理吴成介绍,咸宁农业资源丰富,但过去产业分散,如同散落的珍珠,难以形成品牌合力和规模效应。公司发挥平台的聚合效应,将一个个分散的农业主体串联起来,为他们搭起一座与现代化企业紧密联系的桥,让大家走一条互联共享共富之路。

“当前,我们正依托产业园建一个内容数字化工厂,用专业设备为农产品拍摄高质量的照片、视频,让咸宁农产品美起来、时尚起来、高端起来。”运营负责人张民说,要契合当前的注意力经济需求,对标高端农产品的内容呈现模式,解决咸宁农产品“美学不足”短板。

未来,平台主要围绕咸宁供应链数字化体系,打造“香城+”系列品牌:“香城桂选”,对接全国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学校食堂、品牌连锁店等大客户;“香城桂社”,面向全国市场,采用社群团购模式,推动“产品上行、产业互联共享共富”;“香城桂享”,针对本地市场,建设“数字化共富门店”,通过预售等方式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同时,平台还将构建香城“智”链仓储配送品牌,以及“香城桂语”品牌价值孵化价值体系,推动咸宁农特产品(蔬菜)迈向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专业化。

眼下,该公司正在全市寻找100位匠心农人,在每个县(市、区)遴选10个特色村,将他们纳入平台体系,既当供应商又当分销商,共享客户资源和销售红利,让不同季节沉淀的客户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咸宁日报记者 王莉敏 汪思敏 通讯员 宋志强 王蓝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咸宁新闻网
咸宁新闻网
传播正能量,社会更美好
2233文章数 7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