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马丽、通讯员刘欣、张小欢报道:11月10日,我市第三期“人才会客厅”暨“评审搬到田野间 论文写在大地上”主题座谈会举行,聚焦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
活动汇聚了全市农业农村系统5名专家与4家涉农企事业单位代表,以“双向互动、供需对接”为核心,共同为发展难题寻策。
会上,市人社局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送出的“政策礼包”成为焦点。
针对企业关注的职称评审标准,市人社局详细解读了农业系列及农民职称评审政策。市农业农村局在回应企业“职称评审能否更重实际贡献”的诉求时指出,咸宁作为全省试点,已动态优化评审标准,平衡实际贡献与教育背景,让扎根田间的“田秀才”“土专家”凭实绩、靠贡献就能评上职称。
据介绍,我市持续深化评审改革,打破“唯论文、唯学历”限制。2023至2024年,全市共有28人获评农业系列中级职称。2024年更在全省率先规范线上线下双轨制农民职称评审,形成“咸宁路径”,该年度共有11名农民参评,9人通过评审获得职称,有效激发了农民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技术对接环节同样成效显著。种业专家为七彩花生种植提供全链条指导,市农科院承诺建立常态化技术服务机制。针对企业遇到的猕猴桃技术难题,现场通过电话连线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实时解答了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关键问题。
市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立即启动新一轮农业职称评审,持续优化“以实绩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并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咸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筑牢人才根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