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贵阳贵安的“十四五”】这是一座为人才“撑腰”的城市

0
分享至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阳贵安实践,人才是战略性支撑。

“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2021年,贵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人才兴市”战略;2024年,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全面推进贵阳贵安人才集聚高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打造“筑才”品牌、实施人才行动、搭建人才平台、优化人才政策、健全人才机制,加快建设区域人才集聚高地。



第十二届贵州人才博览会贵州大学站专场招聘会举行。 资料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系列举措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贵阳贵安人才总量超160万人,较“十三五”末期净增57万人,年均增长11万人以上;自2021年启动高校毕业生留(引)筑行动以来,累计吸引54.66万名高校毕业生在筑就业创业,入选首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并跻身2024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双“50强”榜单;创新动能日益增强,2024年创新能力指数在全国101个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27位,新质人才竞争力在296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25位。

聚焦“引育用留” 擦亮“筑才”品牌

“十四五”期间,贵阳贵安坚持“引育用留”全链条一体推进,以“四大工程”为抓手,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厚植“梧高凤至”的人才沃土,“筑才”品牌愈发响亮。

“精准引才”,广纳贤能。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市委主要领导部署并带头示范,带动引领各级各部门坚决扛起人才工作责任。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大力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行动和重点领域人才集聚行动,高标准举办人博会等各类重大引才活动,“十四五”以来累计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1.33万人,新增制造业、大数据、乡村振兴等产业人才22.13万人。

“系统育才”,厚植根基。推动引才为主向引育并重转变,整合人才培养载体和计划项目,建立覆盖全面、资源共享、衔接有序、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技能提升行动,累计培养国家级、省级专家人才177名,选拔市委联系专家231人,培训各类人才超70.6万人次。

“精心用才”,搭台赋能。坚持以用为本,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持续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建成514家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创新平台,设立院士工作站11个、博士后工作站17个。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和重大产业项目互动招引“123”计划,支持33个重点人才(团队)领衔项目,支持资金超11亿元。

“真心留才”,服务暖心。在住房方面投入60亿元,筹集7.4万套人才房,构建起“免费住、便利租、补贴租、优惠购”人才住房综合保障体系,已服务人才20万人次。发放“筑才卡”4.33万张,累计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岗位60.4万个,真正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打好“组合拳” 实施人才行动

2025年4月,贵阳贵安“筑人才·强省会”高校毕业生留筑双选会现场人头攒动。“面对面沟通,极大提升了求职效率,既能直观评估岗位适配度,又能通过与企业直接沟通校准职业预期。”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穆钰婷说。

这是贵阳贵安精准实施系列人才行动成效的缩影。

“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围绕拴心留才打出“组合拳”,实施高校毕业生留(引)筑行动、重点产业人才和重点领域人才集聚行动,取得良好成效。

实施高校毕业生留(引)筑行动。送岗位,持续落实市领导领衔、部门包保工作机制,建好用好高校引才联络站,通过访企拓岗、招聘活动等精准推送就业岗位;送政策,向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定向推介就业创业、住房等政策,对留(引)筑工作成效好的高校给予经费支持;送服务,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竞赛等,支持大学生依托各创业平台、孵化基地自主创业,落实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免费提供至少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仅2024年,新增高校毕业生留(引)筑超13万人。

实施重点产业人才集聚行动。推动制造业人才集聚,紧盯七大重点产业开展招才引智,支持企业在高校开设“定向班”“订单班”,吸引培养一批制造业基础人才、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推动大数据人才集聚,建好用好华为(贵安)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等人才实训基地,加快引进培育大数据高端人才、复合人才、应用型人才。推动乡村振兴产业人才集聚,培育提升“生产人员”,留住用好“技术人员”,选优配强“管理人员”,开展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打造专家人才服务“三农”升级版。“十四五”以来,累计新增制造业人才9.08万人、大数据人才8.46万人、乡村振兴产业人才4.59万人。

实施重点领域人才集聚行动。推动教育领域人才集聚,深入实施“三名工程”,支持以合作办学等方式引进人才,积极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来筑从事教学工作。推动医疗卫生人才集聚,争取更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筑落地,开展“强专科·引人才”专项行动,鼓励公立医院在职员工自主提升学历。推动科技人才集聚,依托在筑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引进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在重点攻关领域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十四五”以来,引进培养市级以上“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和骨干教师2200余人,新增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920余人,贵阳贵安研发人员占全省比例达50%以上。

整合优质资源 搭建人才平台

好的平台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紧紧围绕人才信息平台、人才服务平台、“四城”联动平台建设,推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打造人才信息平台。建好“一心”,依托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整合用人主体和人才资源数据,建设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数据交换的人才数据中心。建好“一网”,聚焦找工作、找人才、办业务等人才服务功能,建好人才线上综合服务网。建好“三库”,聚焦调查、统计、分析、应用等功能,建好人才资源信息库、用人主体信息库、高校信息库。据统计,“十四五”以来,平台已汇集省市数据超5300万条,完成人才画像102.4万人。

打造人才服务平台。做强人才集团,坚持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加快资源整合和人员配置,做优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外包、猎头高端、人才保障房运营管理等业务,打造全国一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做优人才园区,获批建设中国贵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支持人才集团承接园区运营,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推动园区服务业态提质增效,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人力资源机构110家。

打造“四城”联动平台。坚持“四城”联动发展,推动更多科研单位、功能项目、政策资源向“四城”集聚。聚焦联动重点,强化“四城”人才双向流动、产业人才互动、就业创业联动,统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基础教育联动发展,探索建立科创基金,推进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聚焦联动环节,紧盯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做好“四城”规划设计,加快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项目建设,优化运营管理机制,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聚焦联动实效,加快在孵企业(创业团队)、新型研发机构、科创平台建设。同时,推动贵州科学城、大数据科创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四城”联动发展,吸引科研人员到贵阳贵安兼职创新、在职创业,协同转化科技成果287项,优化调整地方产业发展急需专业142个。

围绕“五要素” 优化人才政策

好的政策是人才留下的“定心丸”。将“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才能广聚天下英才。“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紧扣“卡、钱、户、房、岗”关键要素,持续推动政策迭代升级。

政策覆盖面更广。今年已审议通过各类人才奖补6050余万元,惠及用人单位7200余家次、人才超1万人次。新出台产业人才和高校毕业生购房补贴、引才奖励、实习补贴等政策。例如,在重点产业实习的大学生,最高可享受100元/人·天的补贴。

服务保障更优。完善“筑才卡”服务,将C、D类人才体检频次增至每年一次,将E、F、G类人才纳入住院补贴范围,扩大探亲交通补贴和公交优惠范围,将柔性引才补贴比例统一提高至30%,租房补贴兑现调整为按月补贴,将活动揽才补贴范围从省外活动扩大到市外活动。

住房支持更实。构建“免、租、补、购”人才住房综合保障体系,修订完善《贵阳贵安人才购房补贴实施细则(试行)》,政策受益人群覆盖面继续扩大。2025年3月,购房补贴再升级,新明确除G类及以上筑才卡持有人享受购房补贴政策外,在贵阳贵安重点产业企业全日制大学专科以上学历、35周岁以下的高校毕业生也可享受。

贵安新区积极探索人才保障房“免费住”安居引才工程,面向全国大专及以上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住1年的政策,旨在提升青年群体融入感和归属感,推动基层治理向青年社区延伸,确保青年人才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在这里居住有优惠政策,让我找到了归属感。”应届高校毕业生秦晓曾说,社区生活便利,年轻人聚集,交流娱乐都十分方便。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贵阳贵安人才经费投入逐年增长,2024年各级各类人才经费投入超19亿元,其中超过9亿元直补用人单位及人才。推行“最宽松、最方便、最快捷”的户籍政策,2024年贵阳市常住人口达660余万人,新增人口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坚持党管人才 健全人才机制

贵阳贵安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其作为人才工作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2021年,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向全市发出“人才兴市”战略动员令,鲜明提出以超常规举措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全力打造“全省人才蓄水池”。

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健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管行业就要管行业人才,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压实各级党委责任,领导干部带头联系服务专家,配备人才专员3500余名,累计慰问专家人才1.8万余人次。

爱才氛围日益浓厚。连续5年举办“人才日”系列活动,开展专家慰问、座谈交流、人才招聘等活动,通过各级媒体发布人才报道超1.3万条次,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惜才爱才的贵阳贵安好声音更加响亮。

回顾“十四五”,从数据跃升到平台赋能,从政策保障到环境优化,贵阳贵安这片热土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破局开新的魄力,书写着新时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动实践。展望“十五五”,贵阳贵安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和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持续优化人才生态,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阳贵安篇章汇聚更加磅礴的人才力量。

记者 张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贵阳网 incentive-icons
贵阳网
贵州贵阳本地资讯尽在“掌握”
29532文章数 107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