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2025年第三季度,上海农商银行(以下简称“沪农商行”)交出了一份兼顾稳健性与成长性的业绩答卷。这份报告不仅展现了区域性农商行在复杂宏观环境下的经营韧性,更通过中期分红兑现、业务结构优化与重点领域深耕,勾勒出其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从核心经营数据来看,沪农商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8.31亿元,归母净利润105.67亿元,同比小幅增长0.78%,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保持了盈利稳定性。资产规模稳步扩张,截至三季度末达15580.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2%,贷款与垫款、吸收存款等核心指标同步提升,其中吸收存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6.11%,彰显出市场对该行的高度信任。
在行业评价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沪农商行持续领跑。在中国银行业协会“陀螺”评价中,该行连续五年斩获城区农商银行综合第一,成为行业稳健发展的标杆;国际层面,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将其ESG评级从A级升至AA级,万得、华证、中证等国内主流评级机构也纷纷给予AA级及以上评价,标普全球CSA评分再创新高,多项荣誉印证了其在经营管理与社会责任履行上的双重实力。
股东回报方面,沪农商行再次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9月26日,该行率先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每股派现0.241元(含税),合计派现23.24亿元,分红比例达33.14%,这已是其连续第二年开展中期分红。自上市以来,沪农商行累计现金分红超188亿元,是IPO募集资金的2.2倍,且历年分红比例均保持在30%以上,在A股上市银行中处于前列,以稳定的分红能力回报全体股东。
稳健的经营表现与股东回报,背后是沪农商行扎实的风险管理能力。截至三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97%,自上市以来始终控制在1%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高达340.1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等三项关键资本指标分别达14.49%、14.52%和16.87%,资本充足水平稳中有升,为业务发展筑牢风险“防火墙”。同时,该行通过优化存款期限结构、落实差异化定价策略,持续压降负债成本,进一步提升了盈利空间。
在业务布局上,沪农商行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不断深化对公与零售业务协同发展。对公领域,前三季度对公贷款余额达4977.40亿元,存款余额5196.02亿元,均实现稳步增长,还创新推出全国首单挂钩长三角日气温指数及上海国资国企优选债券指数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丰富了投资者资产配置选择。作为区域性银行,该行始终深耕普惠金融,截至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9%,服务客户数突破5.8万户;涉农贷款余额651.54亿元,通过政策性融资担保渠道为涉农经营主体发放贷款9.07亿元,位列同业前列,切实助力小微企业与“三农”领域发展。
零售业务转型成效同样显著。沪农商行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前三季度零售金融资产(AUM)余额达8414.24亿元,同比增长5.80%;个人客户数突破2600万户,储蓄与非储蓄AUM同步增长,其中非储蓄AUM增速达6.93%,客户基础持续扩大,资产结构更趋多元,为零售业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紧跟国家战略导向,沪农商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布局持续加码。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该行打造“鑫动能”综合服务体系,构建科技企业赋能生态,截至三季度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1200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超81%,服务客户数达4662户,同比增长8.98%。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该行已为近2700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支持,“鑫动能”培育库企业超1100家,其中上市及拟上市企业超250家。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行成立同业首个科技金融行业研究院,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推出“星箭贷”“智驾贷”等定制化产品,并通过“捐赠+”模式构建高校、专家、投资机构协同生态,为早期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