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坦桑尼亚航天局表示目前新起源1号和新起源2号都已经成功进入了地火霍曼转移轨道。
目前为止,新起源1号已经飞行了118天时间了,已经飞行距离地球432.25万公里,新起源2号已经飞行了125天时间,已经飞行距离地球383.227万公里。
![]()
![]()
这段时间新起源1号和新起源2号有一些发现,新起源2号飞行了380万公里后才进入了地火霍曼轨道,它于11月14日进入地火霍曼轨道,而新起源1号早于9月17日就进入了。
新起源1号和新起源2号分别于9月6日和10月16日飞出地球引力场粒子控制边缘区域,现在两个“双胞胎”都已经进入了地火霍曼轨道,新起源1号飞行了378万公里成功进入了地火霍曼轨道,而新起源2号飞行了380万公里才进入。
TSA表示,新起源号探测器至今仍然是飞行最远的探测器,而盖谷号等探测器一直都没有达到这个距离。
![]()
现在新起源1号飞行了432.25万公里,新起源2号飞行了383.227万公里。 TSA科学家表示,新起源1号于11月13日成功飞入火星近地外拉格朗日点,新起源1号的数据表示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火星近地外拉格朗日点有427万公里远,而新起源1号飞行了115天时间才抵达这里。
科学家后面又定义了火星外拉格朗日点,距离地球427万公里的位置,科学家推测这个点的内侧可能达到了距地450万公里,推测直径23万公里,而新起源1号自从9月17日飞行了378万公里进入地火霍曼轨道以来,又飞行了49万公里才遇到这里。
![]()
同时,TSA科学家又推测了火星内拉格朗日点,坦桑尼亚航天局推测可能达到了480万公里,也就是120个地球赤道周长。也就是说外拉格朗日点与内拉格朗日点之间还有30万公里的过渡区域,而这个要等到新起源1号飞得再远才能知道。
TSA科学家感到失望的是新起源1号飞行了多么久时间,也才飞出这么点距离。
目前新起源1号和新起源2号仍然正在以每秒3公里和每秒1公里的速度飞行,仍然在消耗动力推进能量系统前进。TSA科学家通过新起源1号的数据大致推测了一下更远的内拉格朗日点的直径可能达到24万公里,也就是说504万公里外才能算飞出火星内拉格朗日点,而推测还有30万公里的过渡区域,也就是说等新起源1号达到534万公里的时候有可能会进入火星粒子引力控制场区域,但是火星仍然也有一个希尔球。但是TSA科学家推测火星的引力场只有地球的38%,因此粒子引力控制场区域直径只有136.8万公里,而地球是360万公里,而火星希尔球的直径可能是57万公里,而地球希尔球为150万公里。
![]()
TSA科学家表示,火星可能需要按照地球38%来计算,这么算下来火星距离地球可能有727.8万公里的距离,而按照当前新起源1号的速度要到2026年11月才能抵达那里。
也有一部分科学家表示727.8万公里可能是目前猜测的最近距离,也有可能还要远一点。因为新起源1号每天58,800公里,新起源2号每天52,080公里。要过去还要等待很久。
坦桑尼亚航天局推测新起源1号可能会在2026年11月10日抵达火星系统附近,但是不确定的因素比较多。
坦桑尼亚航天局TSA表示,新起源1号和新起源2号解答了地球同步轨道(36000千米)、地球希尔球(150万千米)、地月系(180万千米)、地球粒子引力场边缘(360万千米),同时两艘探测器分别飞行了378万公里和380万公里进入了地火霍曼轨道轨道,而新起源1号作为了首个飞入火星外拉格朗日点的探测器,它告诉了TSA科学家火星外拉格朗日点距离地球有427万公里远。
还是按照地球赤道周长40075公里,地月距离38.4万公里来算。
新起源1号已经飞行了432.25万公里,相当于约107.86个地球赤道周长,约11.26个地月距离,新起源2号已经飞行了383.227万公里,相当于约95.63个地球赤道周长,约9.98个地月距离。
![]()
TSA表示,1个地月距离可以理论上刚好容纳八大行星的直径,新起源1号已经飞行了11个多地月距离了,觉得挺远的。但是仍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到,又感觉不远。目前为止,“雅塔那”通讯卫星与新起源1号回来联系一下需要约28.817秒,与新起源2号来回联系一下需要约24.5485秒时间。
最后,TSA将关注新起源号飞向更远的火星拉格朗日点附近进行联系与数据收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