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充电桩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其性能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与行业未来。而充电桩的精准检测,离不开高精度标定设备的支撑。宁波至茂科技推出的0.1级标准装置,以1A-300A宽幅电流标定能力,成为计量机构指定设备,重新定义了充电桩检测的精度标准。
![]()
0.1级精度:毫米级误差控制,重塑行业检测基准
传统充电桩检测设备普遍采用0.5级精度,误差范围达±0.5%,难以捕捉微小参数变化。而至茂0.1级标准装置将误差控制在±0.1%以内,分辨率达0.01A,可精准捕捉每0.1A的电流波动与0.1V的电压变化。这一突破性精度,源于三大核心技术:
- 16位高分辨率ADC芯片:相比传统12位芯片,分辨率提升16倍,可检测0.01A的电流微变,避免因分辨率不足导致的误判。例如,某企业采用0.5级设备检测30kW充电桩时,因分辨率不足误判功率偏差,而至茂设备提前发现0.3kW的功率异常,避免批量性质量问题。
- 双通道同步采样技术:采样频率提升至100kHz,完整记录电流峰值与谷值。在某物流园区检测中,设备发现4车同时充电时第三辆车电流波动超标0.15A,定位到接触器触点氧化问题,优化后充电效率提升18%。
- 动态温度补偿算法:实时修正环境温度对电阻值的影响,确保数据稳定性。某企业新产品认证需通过CE、UL等6项国际标准,传统检测需反复调整参数,而至茂设备提供0.1级精度数据,帮助工程师一次定位问题,认证周期从45天缩短至32天,单款产品节省研发成本28万元。
![]()
1A-300A宽幅标定:覆盖全场景,无断点检测
充电桩电流范围跨度极大,从待机时的1A微弱电流到满功率时的300A大电流,传统设备需手动换挡,存在换挡延迟与数据断点。而至茂0.1级标准装置实现1A-300A全程直测,无需换挡,覆盖充电桩全生命周期场景:
- 待机工况(1A-5A):检测桩体信号唤醒速度与低电流下的绝缘监测准确性,避免插枪后无响应或误报漏电。
- 快充工况(250A-300A):监测大电流下的电压稳定性与功率输出连续性,确保峰值功率不“虚标”。例如,某高速服务区300kW超充桩检测中,设备发现电流比额定值低10A,定位到充电枪连接器接触不良,紧固后恢复性能。
- 涓流工况(50A-100A):检测电流回落阶段的控制精度,避免电池过充或充电不彻底。
- 故障工况(0A-1A):模拟断电、短路等异常场景,检测桩体电流切断速度,验证安全保护功能。
计量机构认证:行业标杆,出口利器
至茂0.1级标准装置已通过TÜV、SGS等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其技术指标被纳入《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测规范》等3项行业标准,推动行业精度要求从0.5级提升至0.1级。目前,该设备已服务宁德时代、特来电等50余家头部企业,客户复购率超85%,并助力企业出口订单增长300%。
- 案例1:某工厂引入至茂设备后,充电桩功率合格率从95.2%提升至98.7%,年减少不良品1200台,按单台成本4000元计算,年节省直接损失480万元。
- 案例2:某运营商部署至茂智能监测系统后,充电桩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2%,现场维修次数减少60%,按单次维修成本2000元计算,年节省运维费用144万元。
![]()
未来展望:AI赋能,开启“预测性质检”时代
至茂科技正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质检体系,推出智能质检平台:
- 数据驱动优化:通过采集10万+个检测数据点,运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设备寿命,提前30天预警潜在故障。
- 自适应校准:设备可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参数,在-20℃至60℃范围内保持0.1级精度。
- 远程运维:工程师可通过云端实时查看检测数据,年减少现场维护次数70%。
当充电桩从“充电工具”升级为“能源节点”,质检精度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至茂0.1级标准装置,以毫米级误差控制与全场景覆盖能力,不仅为企业省下百万级质检成本,更推动行业从“粗放式生产”迈向“精密制造”。选择至茂,就是选择与毫米级精度同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安全高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