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民生频道《小莉帮忙》曝光的康师傅“业务员收钱不发货”事件,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中国经营报、大公网等机构媒体纷纷给予了关注。
![]()
这件事情背后,并非是业务员卷款“跑路”,而是另一个故事——康师傅业务员通过P图伪造对公转账收款码,截留客户货款,再将产品转卖,以填补市场费用窟窿。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康师傅对于经销商业务员的业绩考核严格,在大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背上沉重业绩包袱之后,这些人就只能铤而走险。“康师傅应该学习一下其他快消企业,把降低渠道库存作为首要任务,并给渠道减压,从而更好地保证良性发展。”
![]()
业绩高压下的渠道失控
2025年10月,郑州两位批发商闫经理、冯经理“钱货两空”的求助,揭开了康师傅渠道乱象。
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小莉帮忙》报道,二人分别向康师傅饮料业务打款10万元、11万元,却在一个多月后始终未见货物踪影。
随后二人多次联系区域负责人与业务员均遭推诿回避,甚至出现失联状态,无奈之下只能求助媒体维权。
值得注意的是,康师傅的涉事业务员崔某在媒体介入后并未跑路,反而主动承认了违规事实。
他坦言,自己通过P图伪造对公收款码和打款确认信息,将经销商的21万货款截留,转手卖掉本该发给客户的货物,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填补前期欠下的市场费用窟窿。
这一操作背后,是康师傅极端的业绩考核压力与混乱的渠道管理体系,区域负责人甚至自行制定罚款“规矩”。
一位有多年快消行业经验的业务员坦言,现在在饮料消费淡季,货物十分充分,批发商打款之后,一般很快就会到货。但也正是因为淡季,业务员都会有一定的业绩压力。
据康师傅内部基层主任则透露:“60%的业绩指标线,你完不成只能拿基本工资,再扣除五险一金这类费用。如果你完不成任务,区域负责人再罚你一些钱,最后的结果就是业务员辛辛苦苦上班一个月,最后还欠公司的钱。”
或是为了完成KPI,业务员被迫采取“饮鸩止渴”的操作,进而欠下的各种市场费用,这可能是最终掀起这场风波的“蝴蝶的翅膀”。
在评论区有网友猜测:“业务员为了业绩,夸大许诺了进货政策本想着能周转起来,结果到最后,搭赠的比商家进货还多,玩砸了。”
![]()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这不是简单的‘卷款跑路’,而是销售人员在业绩高压下的‘再分配’式违规:拿新客户的钱去还旧市场的债,以维持销量数字和考核排名。”
值得注意的是,康师傅在2024年启动了饮品涨价策略,有商超老板直言康师傅饮品涨价后销量有所下滑。
而涨价后终端动销放缓,叠加部分区域实行“60% 达成率”考核红线,成为业务员业绩压力陡增的重要原因。
2024年一季度,康师傅对旗下1L装冰红茶、绿茶、茉莉蜜茶等饮料进行提价,零售价由4元涨至5元,终端进货价从约3元涨至3.3元以上。
在柏文喜看来:“涨价后公司投入没有同步增加,相应的陈列、促销支持并未同步加码,终端动销放缓,渠道库存升高,业务员为了‘保量’只能自己垫费用或口头承诺返利,形成隐形债务。”
上海爆品码头平台创始人、蓝狙策划董事长刘大贺提到,一方面,市场疲软,销量下滑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康师傅近年来产品创新力度弱,新晋饮料品牌以及商超自营品抢夺市场份额,业务员面临市场萎缩困境。再加上康师傅提价,动销遇阻,这是业务员面临的综合压力。
提价影响销量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康师傅营收同比大致下滑2.7%至400.92亿元左右,半年少卖11.09亿元左右。
其中,饮品业务的收入在263.59亿元左右,同比大致下滑2.6%,少卖7.06亿元,茶、水、果汁三大品类全线滑坡,跌幅分别达6.3%、6.0%和13.0%,仅碳酸及其他同比大致增长6.3%。
对此,柏文喜指出:“在‘增利不增收’与渠道信心下滑的双重压力下,如果企业仍把增长压力层层转嫁给一线,而不调整费用投入、库存管理和内控流程,类似‘P图截货款’的灰色操作还会在其他区域重演。”
《中国经营报》记者走访终端发现,对于1L装产品的价格,不同的终端商有不同的看法。有声音认为:“康师傅1L装的产品即使再涨0.5元,也不会影响消费者热情,因为其竞争力太强,可替代产品不多。”但同时也有终端商提到,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可替代品,不少品牌都推出了冰红茶产品的新品,涨价之后确实会出现“不好卖”的情况。
此外,提价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师傅饮品的销量。涨价后,一份覆盖18家便利店的调研显示,仅有2家店铺按5元新价销售康师傅1L装冰红茶,10家自行降价到4—4.5元,另有6家直接选择下架处理。有超市甚至在康师傅涨价公告旁直接标注“旁边的统一饮料只要4元”。
康师傅管理层在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也提到,产品的升级提价,的确影响到了销量。2025年上半年,500ml装冰红茶饮品的销量和之前相比还是持平的,但1L装却出现了衰退。
路胜贞认为,上游原料成本和下游渠道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涨价是企业应对利润下降保持资金“输血”的重要手段。“但因为快餐行业的高速发展,速食产品的横向性价比有了明显的参照物。在替代产品竞争优势明显的态势下,涨价对企业提升利润空间有效,但是对于参照系意识较强的消费者而言,则会采取对比性选择。这就成为方便食品企业的双刃剑。”
“一方面会导致消费者重新审视饮品与快餐类食品进行横向对照,另一方面会将整个方便食品品牌的性价比进行对照,最后还会对饮品的不同品类进行比较,这种比较的直接后果就是,性价比不高的品牌或产品被消费者剔出选择范围,表现在渠道上就是产品动销周期延长、周转速度变慢。”路胜贞表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康师傅仍旧坚持调价策略。其管理层提到:“虽然饮品业务在今年下半年会继续面临挑战,但我们是不会往下调的。”
对此,快消行业分析师康定平表示:“对康师傅而言,比追回十几万元货款更紧迫的是重新平衡价格、投入与考核机制,否则渠道‘失血’最终会把品牌自己也拖入亏损黑洞。”(文章来自中国经营报等机构媒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