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Unsplash
撰文|艾弗里·斯凯勒·纳恩(Avery Schuyler Nunn)
翻译|林清
几十年来,地质学家一直认为南非南部海岸的缓慢抬升源自地下深处的驱动力——数百万年来,炽热岩浆穿过地幔上涌,推动地壳向上隆起。但如今,卫星数据和精确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结果正在推翻这种假设。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地面抬升的现象可能与深层的板块构造应力关系不大,更可能是因为我们脚下的地下水正在消失。
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在不断消耗南非的地下水资源。2018年,在与严重干旱抗争多年后,南非的水资源全面告急,开普敦几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耗竭水资源的主要城市。在气候变化和不可持续用水方式的共同作用下,地表水耗竭,使整个地区的含水层(aquifer)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最终导致了水资源极度短缺。
新研究提出了如下假设:此前地面受到了其上地表水和其下地下水的双重压迫,如今水资源耗竭后,地层就像释放了压力的泡沫床垫一样不断膨胀。通过分析2000年至2021年间的GPS和卫星重力数据,研究人员发现地面上升了约6毫米——这一变化与人类耗尽南非水资源储备的时间和干旱周期相吻合。
“有时候最初的解释未必正确,”德国波恩大学的测量学家克里斯蒂安·米尔克(Christian Mielke,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说,“也许这种现象与板块构造学压根就没有关系。”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罗斯玛丽·奈特(Rosemary Knight)说:“水,无论是地表的冰雪还是地下水,它们的存在与消失都与地表形变密切相关。”正如在全球多地所观察到的,这个过程通常会导致地面下沉,以填补地下空隙,也就是所谓的地面沉降。
但这项新研究表明,在南非,水和陆地运动之间的联系方式令人惊讶。在雨季,河流和水库水量充沛,增加的重量压迫地壳下沉。在干旱的月份里,大量的水要么蒸发,要么被人类抽走,这会导致地面向上反弹。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的长期流失将导致地表更倾向于抬升而非下沉。
这种“季节性呼吸”表明,地面抬升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地幔柱(mantle plume)。假如是炽热岩浆推动地面向上隆起,该运动将是稳定的,与降雨周期无关。如果这种地面抬升的方式得到证实,它将成为又一个例证,展示人类使用水的方式将如何重塑地球。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河谷(San Joaquin Valley)面积超过13 000平方千米,从1945年到1970年,这个曾经被 “大沙暴”(Dust Bowl)时期从灾区逃来的移民视作“鱼米之乡”的土地,至少沉降了30厘米,有些地方甚至下沉了近9米。自那以后,圣华金河谷的下沉速度一直在加快,在严重干旱期间,河谷的部分地区每年下沉30多厘米。平均而言,与20世纪中期相比,它的下降速度已经加快了70%。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切萨皮克湾(Chesapeake Bay),它拥有广阔的河口和郁郁葱葱的潮汐湿地,属于美国东海岸最重要的生态地区之一。在这里,由于从含水层开采地下水和古冰川运动的残留影响,地面沉降愈演愈烈,因此进一步增加了洪水泛滥和相对海面上升的风险。卫星数据、验潮计记录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表明,到2100年,地面沉降叠加海平面上升,可能会淹没切萨皮克湾长达1100平方千米的海岸线。
米尔克指出,这些发现凸显了地球对人为环境变化的复杂响应。这些行为的后果正在逐渐显现,可能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加速,地表运动可能会加剧其他问题,尤其是在海平面上升的沿海地区。
为了在全球范围内监测这种隐藏的变化,重力测量与气候实验(GRACE)卫星任务可以通过测量重力的微小变化来探测地球质量的变化。因为水有重量,地下水的消耗或补充会对地球的引力场产生微妙的改变,而GRACE卫星可以从轨道上探测到这一变化。
奈特和该领域的其他研究人员正在寻找解决方法,试图通过维持精确的平衡防止地表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变化。奈特说:“基本上,当流出的水量超过流入的水量时,地面就会下沉。对于水的流入,我们将其称为‘补给’(recharge)。”
部分补给是自然发生的,例如雨水或融雪渗入土壤,但这些降水量不足以抵消数十年的地下水开采和当前的高需求。因此,如今加利福尼亚这样的地区开始有计划地向含水层补给水分:战略性地将多余的地表水(如冬季洪水)分散到陆地上,使其可以渗透到地下并重建耗竭的储水层,或者直接向含水层注水。据估计,当地地下仍有大量空间可以储水,容量相当于加利福尼亚州沙斯塔湖(Shasta Lake)水量的30倍,这些水足以逆转地面沉降。
正如奈特所说,解决办法不能仅仅是减少抽取地下水。它必须包括补充水资源:从哪里抽取了水,就应当在哪里补回。
本文选自《环球科学》2025年11月刊的“前沿”栏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如需转载,请在“环球科学”后台回复“转载”,还可通过公众号菜单、发送邮件到newmedia@huanqiukexue.com与我们取得联系。相关内容禁止用于营销宣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