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沁今年35岁,是上海一名知名育儿博主,一年前以精致辣妈的人设走红社交平台。如今为了保持辣妈的完美形象,她几乎常年不碰主食,靠节食和塑形衣裤维持身材,就连哺乳期也不例外。不仅如此,拍摄期间她常常为了一个镜头反反复复蹲拍、跪拍录上十遍都保持一个姿势不变,因此长时间的久坐憋汗,加上饮食不健康,时间久了她总觉得自己下身有轻微的瘙痒和异味,但一直以为只是工作忙、水喝少的正常现象。她甚至还自己去买了清洁液,想着勤快点冲洗就能更干净,于是也就没把这些异样放在心上了。
2019年8月21号这天傍晚六点,苏沁正对着镜头拍母婴护肤的推广视频。她盘腿坐在地垫上,塑形衣紧紧的勒着身下,莫名的她便感觉阴道那种瘙痒的异样又来了,就像是有几只虫子在她的身下胡乱的爬动似的。感受到这,苏沁眉头都是不自觉的一皱,以为是一个姿势保持的太久加上裤子太闷了,于是便借着和镜头互动的空隙,不动声色的挪动了下身子,想让那股瘙痒自己缓下来,但是却不曾想,这一动那痒意反而更加明显了,就像是那虫子受到惊扰,原本只是爬,现在却用那触须急躁地来回刮擦着皮肤。见状苏沁不自觉的倒吸了一口气,关掉镜头便来到洗手间,拿起架子上的清洁液便冲洗起来,想着消消毒、杀杀菌应该就能好。好在随着这液体冰凉的触感一刺激,那发痒的感觉立刻就像是被冷水浇灭的火苗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
毕竟以前也出现过这种发痒的异样,于是苏沁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但让她没想到,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那股痒意竟一日比一日明显。起初还只是像虫子的轻攀、触须的刮擦,后来却变成了用细利的牙齿一点点啃噬,于是在瘙痒之中还夹杂着出了细细的刺痛。感受到这些,苏沁心里隐隐也觉得有些不对劲,却又劝自己,大概就是天气闷热、出汗多、衣服又太闷的缘故。于是,她刻意将这股异样抛到脑后,继续忙着拍摄,仿佛只要不去想,它就会自己消失似的。
就这样一直到了9月8号下午,原本苏沁正在书桌前审核工作人员剪辑好的视频。她正低头在电脑上记录着修改意见,没由来的便感觉自己身下那股刺痛的痒意又冒了上来,起初她还想着忍一忍,等看完视频再说。但是这却不曾想这异样冒出来还没两秒钟,便陡然加剧,就像是身下那虫子数量忽然增多,并且全部发了狂,顿时成百上千的虫子开始拼命在她的皮肤底下钻挠、撕扯,力道大到像是穿透她的肌肉,像是要将她的整片阴道皮肤撕扯成一片碎布。
顿时苏沁便感觉自己被痛的止不住的惊呼出声,随即下意识就要去按,但是那刺痒太深,这外力根本触不到,只能任凭它在身下不断的乱窜。感受到这,苏沁潜意识就要起身用清洁液冲洗一遍,但是她才刚一撑起身体,就发现自己的双腿被身下这刺痛刺激的猛地一软,整个人险些跪倒在地。她用力的扶着桌角,气息愈发急促,这才没当场摔倒下去。
客厅里的丈夫听见这声痛呼,立刻放下手里的镜头冲进书房,一眼就看到苏沁整个人蜷缩在椅子上,脸色惨白,额头上冷汗直冒。他连声追问怎么了,声音都带着急意。苏沁抖着手,哑声挤出几个字:“身下……好疼……像被火烧一样。”丈夫见状,心头一紧,赶忙扶住她的肩,却感觉她的身子在发抖,呼吸又乱又浅。眼看她几乎支撑不住,他再不敢耽搁,抓起车钥匙,几乎是抱着她冲出门,直奔最近的医院。
到医院后,急诊科的医生先为苏沁进行了体格检查。见她脸色苍白、出汗明显,血压 92/60 mmHg,体温 37.9℃,脉搏 110 次/分,提示轻度脱水伴低血压。医生让她平躺休息,先进行了静脉补液与止痛处理。症状稳定后,医生开始进一步问诊:苏沁低声回答,说这种发痒大概断断续续两三周了,最近几天越来越严重,还说自己一直用私处清洁液冲洗,以为能消毒。医生听后眉头一皱,心里已有了初步判断。
![]()
接着,他安排了专项检查。首先做了常规血液检查:白细胞 11.8×10⁹/L,中性粒细胞 78%,C 反应蛋白 38 mg/L,提示存在感染。随后进行分泌物显微镜涂片检查,结果见到大量上皮细胞、白细胞及真菌孢子。阴道分泌物 pH 值 5.5,清洁度 Ⅳ 度,进一步证实为念珠菌性阴道炎。医生看着报告,对着夫妻二人解释说:“你这主要是因为长期穿着过紧、不透气的塑形衣裤,加上私自使用清洁液过度冲洗,把正常的菌群环境破坏了,导致真菌大量繁殖。这次痛到这个程度,是因为感染加重,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神经末梢的强烈刺激。”
随后医生一边开出处方,一边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他叹了口气说:“这次算是运气好,感染虽然严重,但还没有扩散到盆腔,暂时不需要住院。不过回去后一定要注意。”他边写边叮嘱:“饮食上要清淡,少糖少辣,多喝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闷热。药物按疗程使用,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换;塑形裤、紧身裤都暂时不要再穿,要让皮肤透气,保持干燥。”说到这里,他又抬起头郑重补充:“在完全康复前,不能有性生活,否则容易造成再次感染,甚至引起更深层炎症。”最后,他将处方单递过去,语气放缓:“回去这几天好好休息,观察症状变化。若仍有灼痛或分泌物未明显减少,务必及时复查,不要拖。”
夫妻两人听着医生的一番叮嘱,谁也不敢怠慢。回到家后,苏沁严格按医嘱服药、用药,每天按时清洗、更换宽松的棉质衣物,饮食上戒掉甜食和辛辣,坚持多喝水、早睡觉。丈夫也帮她分担起家务,视频拍摄的频率降了下来,镜头前那个忙碌到深夜的精致辣妈,第一次真正地停下来让身体喘口气。几天后,随着药物的发挥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那股折磨她多日的灼痒感终于慢慢退了下去,身体也轻松了许多。
在这样健康的生活方式下,之后的几次复查,苏沁结果都很稳定。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 6.2×10⁹/L,中性粒细胞 58%,C 反应蛋白降至 3 mg/L;分泌物复查显微镜下未见真菌孢子,清洁度恢复为Ⅱ度,pH 值 4.3。看到这些指标,医生确认炎症已基本消退,建议继续保持规律作息与宽松着装。苏沁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
然而好景不长,不过一两个月后,她又开始穿上那件紧束的塑形衣。刚开始,她还对丈夫笑着解释,说只是为了拍摄效果,就穿一两个小时而已。可渐渐地,拍摄时间越来越长,从短短两小时变成一整天。长时间的灯光、高温、憋汗,她又重新回到了过去那种高压的工作节奏。于是,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意外再次悄然而来。
2020年7月21号这天傍晚六点,苏沁正在拍摄带着孩子玩闹的视频。她正俯身在地垫上搭积木,像是受到前倾动作的挤压,忽然便感觉自己阴道深处传来一阵隐隐的绞痛,就像有只冰凉的手在她的阴道两侧缓缓攥紧,指节一寸寸收拢,像是要把那阴道扭紧成一团一样。感受到这,她还没太在意,只是不自觉地直起身子,伸手在身下按揉了两下。可没想到,这一通按揉下去,那绞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像是把那只手彻底激怒了一样,力道陡然加重,那只是紧攥的手,在把阴道两侧攥到一起后,随即朝着顺时针的方向狠狠拧去,像是要把阴道深处生生绞成一团死结一样。
那突如其来的剧烈扭绞痛,顿时便痛得苏沁呼吸猛地一滞,整个人僵在原地,手里的积木啪地一声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下一秒便不受控制将那直起的身子往前压了去,像是要把那下身死死护住,接着她整个人几乎完全蜷缩成一个弧形,额头抵在地垫上,浑身都开始止不住的颤抖。恍惚间她好像听见丈夫焦急的问自己怎么了,但是那声音遥远又模糊,就像是隔了层厚玻璃样让她听不真切,她张了张嘴想回答,可喉咙里却只能挤出一声痛苦的低哼。终于随着那声音渐渐远去,她感觉自己脑子里绷着的那根弦也彻底断裂,双眼一闭,她整个被硬生生的痛昏了过去。
![]()
原本丈夫还在镜头外盯着苏沁和孩子的互动,准备提醒她下一个镜头角度,谁知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见她忽然整个人僵住,手里的积木滑落在地。那一瞬间,他的心头猛地一紧,赶紧关掉镜头,快步上前问:“怎么了?”可苏沁只是张了张嘴,喉咙里发出几声断断续续的气音,整个人脸色惨白,额头上迅速渗出一层细汗,却是一个字都没说出来。丈夫见状慌了神,连声喊她的名字,却只看到她身体慢慢往前倾了去,双手还死死护着下腹。下一秒,她整个人倒在地垫上没了反应。丈夫吓得跪下去一边拍打她的肩,一边声音发颤地喊:“苏沁!苏沁!”却依旧没有回应。终于慌乱中反应过来,他颤抖着手拨通了急救电话。
救护车上,医护人员迅速为苏沁进行了初步急救。血压 82/50 mmHg,心率 128 次/分,呼吸急促而浅,体温 37.9℃,血氧饱和度仅 89%。护士一边为她吸氧,一边建立静脉通路并快速输液。苏沁整个人面色惨白、意识模糊,手仍然本能地护在下腹。医生查看后皱紧眉头,低声对同伴道:“下腹压痛明显,有活动性出血迹象,情况不妙。”
抵达医院后,她被直接推进急诊抢救室。医生先为她进行了盆腔体格检查,在阴道穹隆处可见大片暗红色血迹和破溃面,触及质地较硬、表面粗糙的不规则肿块,大小约 2.5×3.0 cm。见此情况,医生神情凝重,初步怀疑为阴道恶性病变,立即安排进一步专项检查。
随后进行了B 超检查,提示阴道壁回声不均,局部可见实性占位,范围约 3.2×2.8 cm,血流信号丰富。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 88 g/L,白细胞 13.6×10⁹/L,中性粒细胞 80%;肿瘤标志物中 SCC 抗原 4.7 ng/mL(↑),CEA 8.3 ng/mL(↑)。医生当即决定进行 阴道镜活检,取病变组织送病理。
![]()
虽然病理结果尚未出来,但苏沁的生命体征逐渐不稳,出血持续,医生判断可能已出现肿瘤侵蚀性出血,立即下令转入 ICU 监护。丈夫站在急诊室外,听见“要进 ICU”时整个人如坠冰窟,双手发抖地签下同意书。那一整夜,他都守在冷白的走廊灯下,一遍遍抬头望向那扇紧闭的门。
直到第二天上午,病理结果终于出来。医生拿着报告走出办公室,神情凝重地对苏沁的丈夫说道:“确诊为——阴道鳞状上皮癌。”那一瞬间,他整个人愣住,脸色一点点发白,嘴唇颤抖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即声音沙哑地反复喃喃:“不可能……医生,求求你,救救她……一定要救救她……”
医生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让他先冷静下来,语气郑重地说道:“我们会尽全力。现在的情况还算可控,但必须尽快进行系统治疗。”说着,他详细说明了接下来的方案,先行病灶切除手术,术后根据病理分级和浸润深度,再联合放化疗巩固控制。医生叮嘱道:“手术可以清除主要病灶,但术后化疗一定要坚持,时间可能较长,会比较辛苦。”苏沁的丈夫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几乎是连连保证:“你们怎么说就怎么做,只要能救她,多少钱都行,我都听你们的。”医生见他语气哽咽,神色痛苦,也只是沉默地叹了口气,递上病情同意书。那一刻,走廊尽头的灯光打在他的手上,手指却在纸上抖得厉害。
很快,医生为苏沁完成了术前各项评估:心电图、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胸片、心超——一切指标虽然勉强合格,但她的血色素仍偏低,身体虚弱。最终确定手术时间后,苏沁被推进了手术室。然而手术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由于肿瘤已经浸润到阴道后壁与部分膀胱组织,切除范围不得不扩大,术中出血量远超预期,一度达到 800 毫升。麻醉师频繁报告血压下降,监护仪上那条心电线一阵阵波动,气氛紧张得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主刀医生额头沁满细汗,声音低沉而坚定:“再给我钳子,快,保持压迫止血。”
![]()
经过近五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出血被控制,肿瘤被完整切除。医生摘下口罩的那一刻,整个人的肩膀才微微松下来。手术终于成功。当苏沁被缓缓推出手术室时,她的脸色苍白如纸,嘴唇几乎没有血色,呼吸仍然依赖氧气管。丈夫冲上前去,握住她冰凉的手,轻声唤着她的名字
然而让众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比手术更艰难的,是苏沁之后的化疗。由于肿瘤属中分化鳞癌,存在局部侵润风险,医生为她制定了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然而第一次化疗开始仅两个小时,副作用便猛烈袭来,持续的恶心、呕吐、头晕,血压一度降到 85/55 mmHg,白细胞急速下降至 2.3×10⁹/L,中性粒细胞仅 38%,她整个人虚弱得几乎抬不起手。那几天,她躺在病床上几乎整夜未眠,连说话都要靠极大的力气。
第一次化疗结束后,医生拿着复查报告,神情凝重地看着数值:血红蛋白 82 g/L,白细胞 2.1×10⁹/L,血小板 98×10⁹/L,肝酶轻度升高。沉默片刻,他缓缓说道:“从指标看,化疗虽然起到了抑制效果,但副作用明显,对骨髓抑制比较重,需要密切监测。”听到这话,苏沁和丈夫几乎同时怔住。丈夫眼圈泛红,声音发颤地问:“医生……是不是还能停?”医生只是摇了摇头,轻叹道:“现在不能停,否则前功尽弃。”那一刻,苏沁怔怔地望着病房天花板,眼里满是湿意。本以为手术后就能慢慢恢复,却没想到真正的煎熬,才刚刚开始。
然而在这样艰难地坚持了 两次化疗 之后,医生看着苏沁的复查报告,眉头却越皱越深。B 超结果显示:阴道后壁局部仍有异常回声,范围约 1.6×1.8 cm,血流信号未见明显减弱;肿瘤标志物 SCC 抗原依旧高达 4.3 ng/mL。他叹了口气,说道:“化疗效果不理想,病灶控制并不充分……甚至不排除耐药的可能。”那一刻,病房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夫妻二人对视,眼里全是疲惫与绝望。苏沁几乎连话都说不出来,只是微微转头看着丈夫,眼神空洞。丈夫攥紧她的手,声音哽咽:“医生,只要还有办法,我们就不放弃。”
![]()
好在在他们的坚持下,转折出现了。第二次化疗出院后的第七天,苏沁还虚弱地躺在床上,主治医生突然打来电话,语气透着激动:“有个好消息——中国妇科肿瘤领域最权威的专家郎教授从北京下来,下周将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举办学术论坛,你们俩去听听吧。听完讲座一定受益匪浅,要是能把病例给教授看看,那更是机会难得!”
听到这话,夫妻二人几乎喜极而泣,连连道谢。讲座当天,他们带着厚厚一沓病例资料,提前两个小时赶到了会场。论坛开始后,郎教授提出的关于“耐药型阴道鳞癌的个体化治疗策略”的观点,让两人如梦初醒,原来病情仍有转机,不仅能通过靶向联合方案延长控制期,还可以显著减轻副作用。
等到论坛结束,郎教授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特意抽出宝贵的时间,为几位病情危重的患者现场答疑。夫妻二人排在长长的队伍里,紧紧抱着那厚厚一摞病例资料,手心早已被汗浸透。那一刻,他们的等待仿佛终于有了意义,终于,轮到了他们。
郎教授戴上老花镜,仔细翻阅每一页病历报告。看着上面的化疗记录与指标变化,他的眉头一点点拧紧。片刻后,他抬起头,语气平稳却透着凝重:“你们的情况……是我今天看过的最复杂的一例。不仅肿瘤耐药反应明显,而且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严重。”
![]()
听到这话,夫妻二人心头猛地一紧。丈夫的手在桌下攥成拳,苏沁则下意识地咬住嘴唇,害怕教授也无能为力。但看着两人神情惶恐,郎教授忽然笑了,语气柔和下来:“别怕,虽然棘手,但并非无解。针对你这种情况,我有三个方法不打针、不吃药,主要靠生活方式与身体反应的重新调节。关键在坚持,你愿不愿意试一试?”
这一句话,让苏沁整个人都愣住了。她怔怔地望着教授,眼中闪着复杂的光:“真的……有这么好的方法吗?不用药,也能好?”她低下头,声音微颤,“我怕自己……坚持不下来。”郎教授微微一笑:“只要你愿意开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知道这可能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苏沁深吸一口气,眼神里第一次有了坚定的光:“我愿意试一试!”丈夫也在一旁紧紧握着她的手,声音哽咽却笃定:“不管多难,我们都一起撑过去,一定会好起来的。”
郎教授看着他们,微微一笑,拿起笔在病例上写下了三条简短却关键的方案。他一边写,一边叮嘱:“这三件事,坚持下去,不需要药,也不需要针,但比任何治疗都难。能不能好,就看你有没有恒心。”
看着那几行字,苏沁的手心微微发汗,却重重点了点头。回去后,她一丝不苟地照做。每一天都在咬牙坚持,每一次不适都在提醒她,不能放弃。就这样到了第三次化疗时,医生拿着最新的报告微微一怔。化验单上显示:白细胞 4.3×10⁹/L(↑),血红蛋白 106 g/L(↑),血小板 152×10⁹/L,SCC 抗原 2.3 ng/mL(↓),CEA 4.9 ng/mL(↓),虽然仍略低于正常值,但已经趋于稳定。她的脸色不再苍白,呕吐和头晕也明显减轻,整个人看起来有了久违的神采。
![]()
再到第四次、第五次化疗,效果愈加显著。B 超复查提示:阴道后壁原病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局部血流信号显著减少,医生们相视一眼,几乎都难掩惊讶。最后一次化疗结束那天,医生拿着她的完整病历报告,目光久久停在那一串指标上——SCC 抗原降至 1.1 ng/mL,CEA 恢复至 3.2 ng/mL,白细胞回升至 5.6×10⁹/L。他抬起头,看着眼前气色红润、笑容平静的苏沁,忍不住感慨道:“看到你现在的样子,真难相信半年前你还被推进 ICU。郎教授的方法确实了不起,不仅救了你的身体,也唤回了你活下去的力量。”
同病房的病友们听着医生与苏沁的对话,都忍不住竖起耳朵。有人小声嘀咕:“她不是之前病得挺重的吗?怎么恢复得这么快?”另一位年长的病友也忍不住问:“郎教授的方法真有这么神?能不能让她说说?要是我们也能试试就好了。”
很快,几个人七嘴八舌地围了过来,纷纷请苏沁分享经验。苏沁靠在病床边,脸色仍有些苍白,但眼神已恢复了从前的亮光。她微微一笑:“郎教授当时跟我们讲过,很多人以为肿瘤治疗靠的是药和手术,其实那只是身体上的一半,另一半在于你自己的生理平衡。”
她顿了顿,轻声继续道:“教授说,人的身体就像一座复杂的系统,肿瘤并不是突然闯进来的,而是长期的内外失衡,免疫被拖垮,新陈代谢被扰乱,就像是一台机器卡顿、过热。药物和化疗能修补,但如果不从源头恢复平衡,它迟早还会出问题。”
“郎教授告诉我们,真正的康复,不只是杀死癌细胞,而是要让身体重新学会自我修复。药物帮你控制病情,但要想活得稳、活得久,关键在于你每天的自我重建。他在研究中发现,只要坚持做3件事,不打针、不吃药、没有副作用,也不花一分钱,就能一点点让身体恢复自愈的循环。”苏沁说到这里,嘴角带上了笑意:“我就是照着做的。刚开始也不信这么简单的3件事会有效果,但后来发现,那3件事真能一点一点地把身体的力量拉回来。你们可能不信,可我能从 ICU 躺回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
第一:晒太阳20分钟,让身体重新记起生命的节律
“郎教授说,阳光是人体最天然的免疫调节器。”苏沁微微笑着,语气平静而笃定,“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接受过化疗的人,免疫系统被抑制、代谢紊乱,整个人仿佛陷入了一种长期的暗室状态。阳光,就是那个能重新唤醒生命节律的开关。”
她按照教授的建议,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后,不急着吃药、不急着刷手机,而是先到阳台上晒太阳。刚开始,她的身体虚弱,站不了太久,只能坐在椅子上,阳光斜斜地洒在她脸上。那时她常常想起化疗时的那些夜晚——输液、呕吐、失眠,整夜只有机器的滴答声陪着她。可随着阳光一点点渗入皮肤,她开始感到一种久违的温度,那是从体内深处重新燃起的微光。
坚持一周后,她发现自己的睡眠变好了;两周后,血液检查中的维生素D水平由13 ng/mL升到27 ng/mL;一个月后,她的白细胞数由4.3×10⁹/L升到5.6×10⁹/L,SCC抗原从2.3降到1.7 ng/mL。医生看着化验单,忍不住感慨:“看样子,你的身体真开始苏醒了。”
“教授说得对,阳光不只是照在皮肤上,而是照进了免疫系统。”苏沁轻轻叹了口气,“那二十分钟,让我重新找回了活着的感觉。”
![]()
第二:学会深呼吸,让神经系统“从战斗模式退出来”
“第二件事,是深呼吸。”她停顿了一下,神色认真,“听起来简单,可对我们这种经历过化疗的人来说,却是最难做到的。”
郎教授告诉她,癌症患者最大的隐性杀手,不是细胞本身,而是长期紧绷的交感神经系统。化疗带来的疼痛、焦虑、恐惧,会让身体一直处在战斗或逃跑的状态,肾上腺素飙升、血管收缩、免疫被抑制,而深呼吸就是打断这种恶性循环的唯一出口。
刚开始,苏沁怎么都静不下来。每次闭上眼,脑子里全是病房的味道、输液架的滴答声。可郎教授叮嘱她:“哪怕一分钟,只要能让身体慢一点,也是在修复。”于是,她从一分钟开始——吸气四秒,停两秒,呼气六秒。每天三次,坚持下来,奇迹一点点出现了。
一个月后,她的心率从长期的98次/分降到78次/分,血压由95/60 mmHg恢复到110/70 mmHg,连医生都说她像换了个人。苏沁说:“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深呼吸不只是吸进空气,而是让自己从焦虑里退一步。你不光是在吸气,而是在告诉身体——可以安全地活下去了。”她笑了笑,轻轻拍了拍胸口,“身体的修复,不只是化疗结束那天,而是你能平静地呼吸那一刻开始。”
第三:每天做一件让自己感到活着的小事
“第三件事,看似最简单,其实最难。”苏沁的眼神柔和下来,“教授说,要每天做一件让自己感到活着的小事。”
郎教授解释,这是神经内分泌调节的关键——人类的多巴胺、血清素系统与免疫系统是相通的,想活的信号,本身就是身体自愈的启动键。于是,苏沁开始尝试一点点重建自己的“生活”:她每天给阳台的花浇水、陪孩子读故事、写几句感受。刚开始,她写的都是“今天好累”“又恶心”“吃不下饭”;但一周后,她写下了第一句积极的话,“今天阳光很好”。那天,丈夫看到后,眼眶一下就红了。
![]()
三个月后,她已经能下楼散步、能笑着拍短视频,也重新打开了那个久违的镜头。粉丝留言:“你的气色真好,像从春天走出来的人。”她回了一句:“因为我真的走回春天了。”
医生看着她最新的复查报告,SCC抗原降至1.1 ng/mL,CEA恢复至3.2 ng/mL,白细胞5.8×10⁹/L,连肝肾功能都完全正常,惊讶地说:“这已经是临床完全缓解的水平。”而她只是微微一笑:“我只是照着郎教授说的那三件小事去做。”
说到这儿,病房里一片寂静。许久,有人轻声问:“那三件事……真的有用吗?”
苏沁抬头望向窗外,阳光正好落在她的掌心。她轻轻回答:“药物治的是身体,生活治的是灵魂。只要你还愿意去感受阳光、呼吸、笑一笑——身体就知道,你还在努力活着。”
资料来源:
[1]王霞,李晓华,郭健,等. 微生物学检验联合阴道分泌物标本五联检验诊断阴道炎病原体及白带清洁度价值[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5,33(10):2337-2340.
[2]王丽萍,张月,孙滨洲,等. 阴道内镜诊治子宫切除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效果[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4,32(10):2419-2422.
[3]娄婉盈.阴道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D].中国医科大学,2024.DOI:10.27652/d.cnki.gzyku.2024.001417.
(《回顾:上海一育儿博主患阴道癌,手术后康复近乎完美,期间都做了什么?》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