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大院独立处,
虎将英雄曾居住。
院内廊道豆味香,
青砖名宅传远方。
这段诗句描写桦川曹家大院子真实写照。
在桦川县悦来镇东南地段有一座建造于1920年的青砖古瓦建筑的四合院当地人称为曹家大院。
![]()
在2018年初秋我曾经带领(黑土地故事)节目组来这里并拍摄采访这幢清末时期建造大院,在这幢大院子里发生过许多故事。
这幢大院它虽然不像北京的四合院那样闻名天下,但却成了桦川县的一座景观性建筑。这座五凛五臼硬山式的青砖小瓦房起了大脊,房脊两头不仅上翘,还造了两只貔貅,嘴含铜铃,一遇刮风铜铃响起,声音悦耳动听。
![]()
这座房屋的原主人曹振义,是当年挑着扁担闯关东的山东黄县人来到桦川县的。
曹振义为什么从山东来到这里了?
![]()
据原桦川县委办主任邹德思讲:
曹振义在山东老家那也是赫赫有名做干豆腐的手艺人。他所创办的曹家豆腐坊投料充足,不短斤少两,不掺杂使假,别人一斤豆子出八两干豆腐他的只出六两,"六两曹"的绰号由此产生。很多人只认准"六两曹"而光顾其他豆腐铺。尤其是在售卖过程中,超过六两,无论超出多少,他按照"六两"的价钱计算,只收六两的钱。有的穷人实在拿不出银两买腐,曹振义不收钱白送,就这样曹振义聚拢了很大的人气。"六两曹"这生意红红火火,制作出的干豆腐供不应求,而其他豆腐坊则冷冷清清,门可罗雀。这引起了同行的嫉妒和憎恨,惹恼了同行李记豆腐铺老板李大脑袋。李大脑袋便向县衙告密使坏,说曹振义父子私通"义和团",资助"义和团"同政府作对。曹振义的父亲曹义侠被抓进县衙关进大牢,只等拿口供,立即问斩。曹振义见事情不妙逃出了村子,三天后的深夜曹振义趁夜色潜入村里摸到了李大脑袋家,三拳两脚就把李大脑打得脑浆迸裂。
![]()
曹振义见李大脑袋已死,知道闯了大祸,如不及时逃走,是非死不可的。他没有办法,流着眼泪一步三回头地挑着铺盖,领着媳妇,带着两儿子地混进了闯关东的人流之中。曹振义专拣偏僻的小路,走走停停,走了三个多月来到了桦川县悦来镇郑老三他表姐夫家住下了。
![]()
曹振义一家四口在表姐夫郑老三家安顿了下来。曹振义悦来镇上租一个小院(当时曹家大院前身)把做干豆腐的手艺亮了出来,干起做豆干腐,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他不仅用做豆腐挣的钱,把这房子买下,还供外甥女郑香芝(冷云)念完了书并当上了老师,曹振义家业也越来越兴旺,先后创办了"曹家油坊""曹家烧锅""曹家火磨""曹家粉坊""曹氏咸鱼"等,产兴非常兴旺。曹振义发财以后,把房子周围也买下来,扩建了大院盖了房子。1936年5月,曹振义外甥女郑香芝(冷云)同悦来伪警察署署长孙汉琪的婚礼就是在曹振义的青砖瓦房里举行的。后来冷云从这是离家出走参加了抗联。
![]()
曹振义将自己家大院作为抗联地下联络站,曹振义凭借机智 勇敢 冷静掩护许多抗联战士,转运过许多抗联所须要的物资,
曹振义不畏恐怖,倾尽家财支援抗日斗争的故事,多年来,一直在桦川县这片沃土传颂,人们也因此更加记住了曹家大院,记住了"六两曹"这响当当的红色名号。
![]()
曹振义一面做买卖,一面支持抗日斗争。那时候,群众踊跃购买"六两曹"干豆腐,是为了集聚财源,支援抗战。
如今的曹家大院,虽然历经百年风雨,但依然岿然矗立着,它所承载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是这个社会永远精神宝藏。
(作者 李生)
2025.11.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