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影视飓风Tim相亲角”相关话题霸榜了各大平台。
刚开始全网都在围观“总裁勇闯相亲角”的故事,但现在真情实感看热闹的网友甚至跨平台吵起来了。
起因是11月12日,为了庆祝B站粉丝破1400万,影视飓风官方发布了一条粉丝Q&A的视频,期间CEO Tim随机抽中了“去相亲角”的评论,于是揣着自制简历就出发了。
![]()
图源:B站@影视飓风
但明明是29岁就事业有成的CEO,却被塑造成了“无车无房、离异单身”等人设。Tim优越的自身条件和反向注水的简历,让阿姨的“嫌弃”都显得站不住脚,许多网友对此也并不买账。
不少人支持这种整活儿和逗乐,毕竟本来就不是真相亲,没必要说得一清二楚。
也有部分人说“过度自谦就是一种炫耀”,认为这“和985装自己是大专一样无聊”。
还有些网友觉得没必要去相亲角找消遣,这件事里“阿姨才是真被做局了”。
![]()
不同平台的网友观点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争议越来越大。
11月15日,
Tim回应解释了几点:简历是顺着此前的话题由编导制作;相亲角部分有明确告知拍摄,阿姨愿意出镜;并非相亲,是单方面让阿姨锐评。
他表示观众没有任何问题,并将这次舆情危机归于“切片抽象化”——切片号抢流量、极限二创解读吸引眼球、其他号疯狂跟进。
![]()
图源:B站@影视飓风
但“一开始就不该碰这个选题”的说法里,隐藏在争议背后的相亲角才是真正的话题制造机。这里是最看真实条件,只谈最现实的婚恋议题。
不管Tim本意如何,困在流量的相亲角正在变得更敏感、更复杂。
近些年相亲角话题爆火,自媒体博主蜂拥而至,不相亲的年轻人源源不断前去打卡。在这里,上一辈的“爱恨江湖”正在和年轻人不断交汇碰撞。
01
总裁相亲也要“被嫌弃”?
在这份让全网吵起来的简历里,Tim没说一句假话,也没说一句实话:
![]()
图源:B站@影视飓风
“初中”的国内学历,是因为他早早就出国,实际毕业于英国肯特大学电影系。
“摄影师、视频制作相关”的工作没错,但他也是千万级自媒体大V、公司营收过亿的影视飓风创始人兼CEO。
“父亲职业快递相关”是在圆通速递担任总裁,虽然曾获评“2022年福布斯中国最佳CEO”,但怎么不算是快递相关呢。
“离异单身”倒是真的,2024年Tim就和妻子官宣离婚,结束4年婚姻和平分手。
在这些包装下,故事就变成了很多人眼里“送快递的爸,照顾家的妈,初中毕业还二婚的他”。
![]()
说到这里,很多人或许都还没听过Tim这个名字。他原名潘天鸿,是B站顶流,做博主爆款频出,曾一周涨粉25万,现在当老板带领百人团队,2024年公司营收过亿。
Tim本人相当会整活儿。仅这两年,揭露平台压缩画质视频变糊、直播100小时荒岛求生等热门事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他创立的影视飓风,就是那个连续四年给员工免费发苹果手机的公司。以高质量内容、高成本投入闻名,影视飓风在全网坐拥上千万粉丝。
这样的条件放在任何相亲市场都拿得出手,却在相亲角里遭遇“滑铁卢”,被网友吐槽“太装”的Tim,到底冤不冤?
支持他的人有理有据:在长达17分钟的完整视频里,相亲角的内容不到1分钟且整体节奏轻快。
在争议部分前,Tim和公司的“情感大师”正在讨论解读男性的征婚介绍。在互联网流行的“这个男人能嫁吗”赛道里,每份简历都在“以次充好”。
顾名思义,这类视频就是通过分析相亲简历来判断“这个男人能嫁吗”,其表达宗旨就是“优点可能是假的,缺点只会更严重”。因为前后反差大、自带流量“爽点”迅速走红,这一赛道养出了不少相亲分析师博主。
![]()
图源:B站@影视飓风
结合Tim的举例,就像男生写“身高180cm”,其实“必须175-179cm”;说“态度良好”,反过来看就是“脾气有时候会暴躁”;就连“好学”也不行,这说明“本人成绩不怎么样,所以现在努力学习”。
顺着大师“实战”相亲黑话的建议,以及粉丝“去相亲角推销自己”的评论,Tim拿着这份注水简历来到了杭州相亲角。
这段视频里,保安大叔和资深红娘先是对他进行了夸奖和鼓励。随后说“初中学历太低了”“那么年轻就离异了”“你要有几分实力拿得出来”的阿姨们,也没有明显嫌弃的口吻。最后出场的阿姨,拒绝他时还笑着说“我孩子是男孩”。
对粉丝而言,这种整活儿互动无伤大雅,但放到公众领域,很多网友会觉得,他客观上会对代入的普通人形成一种冒犯。
![]()
不同平台网友的负面反馈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舆论场,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保持不冒犯网友的分寸”就成了自媒体人的生存哲学。
尤其是在相亲角这个特殊的地方,相亲是双向的直接筛选,个人条件是硬通货,而有比较就有高低。
Tim的自嘲黑话就算是一种幽默,但把普通人的条件作为对照组,容易引发“上位者俯视普通人”的观感争议。
网友们批评的焦点,一来是在对比中感到不适,认为这类似于“微服私访”降维打击的打脸爽剧,自媒体博主通过隐藏条件把普通人衬托成了话题里的NPC。
二是把客观“信息不真实”直指主观“态度不真诚”,认为他先是在相亲角“以好充次”,回应里也没提到团队在相亲简历上的考虑不周。
就算Tim选择出面,事件还是走到了新的节点。“流量炒作”和“戏耍观众”的新争议,无不印照着短视频时代舆论的分化。
而随着越来越多博主和年轻人涌向相亲角,这种争议远远不会结束。
02
当相亲角成为“互联网景观”
“在相亲角,哪怕你是古力娜扎都会被嫌弃。”
不止Tim和影视飓风,随着近几年公园相亲角在网络上走红,越来越多综艺节目和自媒体博主把“打卡相亲角”当成了流量新密码。
在不同视频里,叔叔阿姨总被塑造成挑剔傲慢、指指点点的“反派”角色:张口就对年轻人评级分类,话题离不开车房户口,条件好的就争抢,条件差的就嫌弃。
这种反差叙事成了短视频时代的新卖点。
在一档综艺里,女明星古力娜扎在杭州相亲角做任务,被大叔委婉拒绝,“本科就是有点问题”。事实上现场有不少人都表现出对她的喜欢,但只有“学历被嫌弃”的片段流传最广。
![]()
《萌探探探案第三季》
都是勇闯相亲角,隔壁长相甜美、打扮乖巧的毛晓彤10分钟被要了5次微信。网友把她夸成了“相亲天菜”,还在评论区分析起家长喜欢的类型风格。
同档节目里的功夫熊猫黄子韬,先是顶着一头黄毛被问能否当上门女婿,后被热情阿姨拉着跟女生视频通话,得知两人属相相冲后又被果断抛弃,给节目贡献了不少笑点。
但比起和和美美的画面,作为“互联网奇观”的相亲角更多时候意味着层层鄙视链。追更互联网上的相亲角视频,已经成了不少年轻人爱看多看的“赛博短剧”。
在另一档节目里,女明星陈小纭在天坛公园“误入”相亲角,大妈连番问她有无北京户口、住房、籍贯、学历,并表示手里有5个群,陈小纭凭本科学历都进不了硕博和海外留学生的相亲二群。
![]()
《让生活好看第二季》
外貌优势不明显的脱口秀演员何广智,直接把上海相亲角的经历写成了段子。
他戴上口罩,简历上老老实实写着:“本人男,96年,身高172cm,学历大专,收入30w以上,山东户籍,无恋爱经验,要求合适有缘。”
他先是因为身高被反复拒绝,被阿姨笑着在耳边说“就是太矮了”,又和徐志胜在颜值上比美无果,最后来一句“租房也可以很快乐”,被大爷大妈围起来“无情嘲笑”。
![]()
《怎么办!脱口秀专场》
这正是如今互联网流行的相亲角叙事,“狗来了都得被踹两脚”背后,不仅是婚恋市场的鄙视链,还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鲜话题。
在北京中山公园、上海人民公园、深圳莲花山公园这“中国三大相亲角”里,新一代年轻人早就开发出了新乐子。参观相亲卡片、跟大爷大妈攀谈、学习“刻薄”对话等,比起追求真爱,他们更像是在逛市集买菜。
武汉解放公园、广州天河公园、南昌八一公园,随着越来越多相亲角变成年轻人抽象狂欢的新景点,这些开放的公共空间正在走向娱乐化、流量化。
![]()
南昌八一公园相亲角,平台页面截图
但一定程度上,自媒体博主的涌入和年轻人的“参观”,会给专心相亲或聊天、不想被拍到的相亲角原住民带来困扰,因为他们也成了被打卡的对象、被观看的角色。
对年长者来说,无论他们是真心实意的“相亲歧视”,还是被展示出来的“普信家长”,都成了观看人数和点击率上的贡献。
美化或者丑化的镜头,不能保证百分百真实,却正在改变相亲角的原有生态。
在这些“全世界最讲究门当户对的地方”,两代人早已开始争夺玩法的主导权。
03
相亲角里的“爱恨江湖”
最早一批涌入相亲角的年轻人,多少带着一种讽刺和自嘲。
在到处都要利益换算和衡量条件的地方,他们不希望自己被当成商品挑来拣去,不想在鄙视链中被比较,不愿意在上一辈人的打量里被估算价值。
但现在,越来越多闯进相亲角的新生代们,开始寻求一种“真实”。
对年轻人来说,相亲角一直都是大大方方不装了、明码标价看条件。来来往往的陌生人,通过快速筛选和现实考量走到一起,讲究的也是你情我愿。
即便抵触相亲,也不妨碍他们围观相亲角的热闹和欣赏上一辈人的坦荡直白。就连被相亲角伤害过的何广智,也说:“他们那边说话特别的现实,从来就不拐弯抹角,也不给你留情面。”
其实自诞生之初,相亲角就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家长们对婚恋市场的衡量和计算,都在这里尽数体现。在这里,不以结婚为目标的交往就是耍流氓,条件筛选和层级匹配才是第一位。
![]()
网络上流传的相亲鄙视链
中国最早的相亲角出现于2004年的北京龙潭公园,由附近居民自发组织的“家长相亲会”慢慢演变而来。如今过了21年,相亲角不仅扎根在全国各地的公园,甚至还文化出海,成功入驻国外了。
现在天南海北的城市里,年轻人忙着上学上班,爸妈就忙着替他们找对象。小小的公园一角,成了全国爸妈们的天下。
在相亲角,自发组织聚集的父母们拿着儿女的信息牌进行代理相亲,这种模式又被称为“白发相亲”。它介于收放之间,既不同于传统的包办,又不是对儿女的婚恋状况放任不管。
![]()
《菜肉馄饨》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孙沛东,是最早对城市相亲角进行系统学术研究的学者之一。她认为,相亲角是一个融合着各种欲望、讲求实力、市场力量作用于其间的婚姻市场。
虽然婚配成功率很低,但相亲角人气很旺。孙沛东解释说,与为子女寻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相比,相亲角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父母自身的需求。相亲角具有排遣这种集体焦虑的潜在功能,为他们提供了怀旧和抒情以及日常交流的空间。
换句话说,相亲角可不是单给孩子找对象,这里是大爷大妈们生猛的“爱恨江湖”。他们更现实,也更无所顾忌,上来就袒露欲望和需求。
2018年,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出了期“菖蒲河老情人”专题,讲述的就是老年人在相亲角里的爱与性。退休的胡大爷大大方方说“一天四次”和“鸳鸯浴”等片段,让很多年轻人都直呼生猛。
![]()
2025年,电影《菜肉馄饨》还在讲上海人民广场相亲角的故事。中老年人谈起恋爱来,少不了市井功利的算计,但相亲角的存在就意味着,总有部分人愿意交换条件,接受“被物化”的凝视,以求达成双向的选择。
和当下低欲望的年轻人比起来,热烈直白的中老年人成了鲜明的对照组。
都说“相亲角里没有爱情”,他们无论是给自己找老伴儿,还是给孩子找另一半,情情爱爱都得往后放。就像古早时代商品要等价交换,相亲角的格言就是“能看就看,不行就换”。
下一代人还流行“纯爱战士应声倒地”的时候,上一辈人更相信“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他们愿意沿用原始的算法匹配去好好过日子。
在这些容纳所有的情绪场里,拒绝捆绑的年轻人也正在重新定义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