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楠)11月14日至16日,第五届文化产业学术年会在南京举办。本次年会以“现代化视域下文化与经济互促共荣”为主题,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参会者通过充分交流与思想碰撞,凝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国内近百所高校共同发起,由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南京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江苏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MDiCI教育中心承办。开幕式由江苏省社科院人工智能与社科创新中心执行主任胡勇主持。
![]()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孙乐强提出文化产业未来四大发展方向,包括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觉、从生产导向走向创造导向、从融合发展走向结构重塑、从传播叙事走向文明共建,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强调了文化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未来的文化产业必将是一个从自信走向自觉、从生产走向创造、从融合走向重塑、从传播走向共建的过程。它要求我们既立足本土又面向世界;既强化理论思考又重视实践创新;既守住文化的精神根基又勇于开拓文明的新空间。
![]()
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顾江从学术与实证角度,阐释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创新的驱动作用。他指出,在“十五五”政策导向下,数据已成为文化产业核心生产要素,公共数据开放加速了AI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并结合敦煌数字艺术展、云冈石窟智慧保护、苏州漳缎AI创作模型等案例,探讨了数据要素在文化遗产活化、非遗传承、文旅创新中的核心价值。
![]()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徐剑围绕“城市形象的识别与文化IP生成”,剖析数字时代城市传播的变革逻辑。他结合淄博烧烤、冰雪尔滨、苏超狂欢几大案例,提出城市IP生成的三大关键:一是激活民间主导的“自传播”机制,以青年文化、模因表达为触发点;二是夯实产业承接基础,确保流量能转化为可持续消费;三是挖掘原生文化基因,而非刻意制造文化符号。他强调,成功的城市IP需实现政府、市场、民间的协同,让城市文化从“被传播”走向“自然生长”。
![]()
据悉,本次年会共设置了六个分论坛。论坛主题包含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消费与企业创新、文旅融合与文化品牌、文化遗产与城市更新、新质生产力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等。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讨论,主持人和点评嘉宾对学者的论文汇报做了精彩的点评,在思想的碰撞中,为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