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再写我的故事线了,我有我自己的人生主题”。关于“小妞”的主题暂时告一段落,而关于演员白百何的主题,也许才刚刚开始。」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月初,第3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电影《春树》斩获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
但相比于提名和获奖,对于影片《春树》的讨论,目前则更多地集中在白百何掀桌剧组这件事上。
作为《春树》主演的白百何在微博发文“有话直说”,直言自己对剧组不专业操作感到不满,粉碎了一众营销号为博眼球的猜测与编排,让一些网友直呼“内娱需要这样的活人”。
即便如此,批评和嘲讽的声音也如潮水一般涌来:“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真难伺候”“还不是因为没得奖破防了,迁怒剧组”……
![]()
(白百何微博原文部分截图)
同时,有关演员白百何的讨论和争议,让一个沉寂多年的电影类型——小妞电影——又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有人曾说,“白百何的银幕轨迹几乎就是中国小妞电影史,白百何的沉寂也几乎就是小妞电影的谢幕”。
然而,在许多人以为她彻底隐身了的时候,今年9月釜山电影节一波爆冷,《罗目的黄昏》直接带她杀回主流视野。紧接着10月,《春树》又成功闯进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一夜之间,之前那些“白百何已过气”的言论都随风而逝。
用《罗目的黄昏》釜山电影节的一句影评来说,“小妞不是离开了,而是远行”。
![]()
(电影《春树》海报)
从2009年国产“小妞电影”初现,到2018年后逐渐式微,再到如今讨论热度的反扑,十余年后,我们为什么在重提“小妞电影”?比起在互联网上站队,白百何“掀桌”这一举动,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思考?
![]()
没有“抱歉占用公共资源”的公式话术,有话直说、大胆掀桌的白百何,让大家看到了早年间“小妞”的影子:电影中那个带有“鲁莽”的朝气的、不畏惧从头再来的“小妞”,好像又回来了。
自2009年小妞电影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后的十年间,国产小妞电影经历了迅速的从腾飞、兴盛到沉寂的发展脉络,也和观众一起见证着女性荧幕形象的流变。
![]()
(那些年的国产小妞电影)
“我以为长大后会自动变成小妞电影女主角”,这是很多年轻观众爱上小妞电影的最单纯的动因。
影片中的白领职业和丽人风情,为童年时期“构建成年后属于自己的生活秩序”提供了可憧憬的样本。
![]()
(《北京遇上西雅图》里汤唯饰演的文佳佳)
同时,21世纪10年代出现并风靡的国产小妞电影,用“傻小妞”在大都市职场或情场中,以大无畏的勇气和纯真的“傻气”跌跌撞撞、最终收获圆满的风格化情节,呼应了当时中国新一代年轻女性摆脱上一辈安土重迁、追求稳定的价值评价体系的内心渴望,迎合了她们进入城市,成为独立白领都市丽人、探索人生新的可能的玫瑰色想象。
而渐渐地,随着互联网和人口流动缩减了大家与大城市和白领职业的距离,小妞电影营造出的这种玫瑰色的幻象也在逐渐褪去色彩。
在发现“爱拼”不一定会赢、有情人也不都终成眷属时,观众们逐渐认识到:小妞电影的结尾,或许是一个永远无法触碰的泡沫。
![]()
(网友发帖:“文佳佳,我怎么没有成为你呢?”)
比“用梦幻叙事包装现实困境”更值得反思的是,小妞电影似乎难以摆脱立意上的局限性:在宣扬消费主义的同时,它在整体上没有挑战而是强化了传统的性别关系。
比如对《穿普拉达的女王》中时尚女魔头的刻画,实则夹杂着对成功女性事业至上、婚姻失败的负面评价;《律政俏佳人》中女主角重塑自我的决心,则来自于前男友找到了学法的聪明女友;《整容日记》中更是有台词说“男人好色不是问题,不好你的色才是问题”。
![]()
(电影《整容日记》台词)
不论是欧美还是国内市场的小妞电影,似乎都在无形中渲染一个“道理”——性格强势/不够聪慧/相貌平平的女性,会被惩罚性地“剩下”。
因此,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和女性主义等思潮的传播,有关于国产影视剧中女性形象变迁的研究指出,“小妞”这一女性荧幕形象,正逐渐被“大女主”取代。
![]()
(有网友称《好东西》不是小妞电影而是“老娘电影”)
但什么样的女性角色可以被称为“大女主”?部分影视剧是不是只有想要打造“大女主”的心,而没有能力(或没有耐心)为这些独立女性打造有说服力的职业形象和切实可行的晋升途径?女性自我解放的奋斗历程,终点是否仍然是完美的“女儿”“爱人”和“母亲”?
——新的女性荧幕形象的出现,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
(部分营销号推荐的“大女主”影单和小妞电影高度重合)
有人曾说,“看小妞电影的时候总是觉得很有底气,因为知道一定会给女主角安排好的结局”。
这和当前部分“大女主”影视剧给人的观感也是一致的:主人公能够顺利化险为夷、反败为胜,几乎成为没有悬念的情节范式。
而比起让人感到“有底气”的故事套路,我们更要呼唤不全能的女性角色和不完美的结局。展现主人公内生性的成长,不一定需要依赖事业爱情双丰收的“人生奖杯”。
![]()
(网友评小妞电影)
站在新的时代路口回望小妞电影,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怀念还是批判,大家对于小妞电影的讨论早已超越了对某一种电影类型的喜恶本身。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比起作为电影消费者的主体性,女性在性别关系中的主体性,才是更需要被电影市场看到、重视和展开讨论的。
![]()
(有网友呼吁“别再回望小妞电影”)
女性究竟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和男性共处于这个世界,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和对女性的要求究竟怎样才最为合理,女性是否能摒弃这个世界在价值层面对人的潜在要求,一个职业女性究竟“应该”是什么形象……这些问题一日没有解决,影视剧就需要围绕它做讨论,观众也就需要对影视作品进行不断的思考和甄别。
![]()
作为国内小妞电影的代表人物,白百何演员事业的发展路径与小妞电影近年来的评价反馈,呈现出一种颇为微妙的相关性。
从追捧到批判,观众对于小妞电影态度的转变并没有随着国产小妞电影的沉寂而停滞。
正如上文所说,传统小妞电影的叙事策略和故事内核,显然已经无法被当前女性消费者占多数的国内电影市场所接纳,学界也在过去的十年间对小妞电影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反思。
![]()
(部分网友从词源上对“小妞”这一概念进行语义辨析)
而对于白百何而言,与中国小妞电影类似,她的职业发展路径正悄然经历着打击后的艰难转型。
在2017年经历了私生活引发的舆论危机之后,迟来的澄清和公关并没有能够阻止白百何公众形象的崩塌,曾经的“百亿票房影后”跌落神坛,演艺事业几乎陷入停滞。尽管后来有多部作品回归,但观众似乎并不买账,市场反响平平。
![]()
(白百何几部复出之作的豆瓣评分)
直到最近东京电影节风波四起,公众的目光才又重新汇聚在这个昔日的“小妞”身上。
与多年前大规模的负面评价不同的是,坊间对于白百何的“掀桌”行为,在最开始竟呈现出了力挺的舆论态势。
![]()
(部分网友力挺的发言被点赞顶上热评)
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近年来公众认知深刻变迁的写照。
公共舆论对小妞电影和国内“小妞”代表人物白百何的“掀桌”行为的不同态度,像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映照出近年来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权力结构的反思。
作为电影主人公的“小妞”在遭遇困难和不公时,往往能做到调整心态,直面并最终战胜困难。但当“小妞”走出电影、走入现实,她打破了以往角色赋予她的形象投射,拾起了掀桌的权利和自由——不是“我能适应”,而是“我不喜欢”。
而这一富于主体性的变化,正在被大众认知接纳和拥抱。
![]()
(小妞电影代表作《律政俏佳人》台词截图)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曾经因为负面舆情事业遭受重创的女演员,白百何的“掀桌”,有着比“活人感”更为深刻的反叛意义。
有关两性话题的负面新闻对女性公众人物带来的打击,始终是尤为有效且致命的——这一点从男性和女性公众人物在经历或真或假的性丑闻后,公众形象和个人事业所遭受的不同打击程度就可见一斑。
白百何沉寂后复出的试水之作屡次口碑扑街,除了和作品本身质量有关外,也很难排除其在婚变舆情中声誉受损的影响。
![]()
而面对长达数年的负面舆论攻击和成效微弱的复出尝试,白百何本人一定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长期面临的发声困境。
在这样的处境下,“掀桌”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足够有戏剧性。
与此同时,面对着依旧有存在感的批评和嘲讽,一部分公众也用支持的声量接住了这份勇敢,托举起一个女演员的愤怒和她的抵抗。
白百何“掀桌”对于其支持者的意义,或许早已超越了奖项和荣誉本身——她没有在东京电影节获得最佳女主角,正如女性角色不需要和“小妞”一样的最完美的结局。
“不要再写我的故事线了,我有我自己的人生主题”。关于“小妞”的主题暂时告一段落,而关于演员白百何的主题,也许才刚刚开始。
![]()
(部分网友基于不同角度对白百何“掀桌”表达支持)
而对于反对的声音,与其说大家是在质疑白百何“掀桌”的合理性,不如说是不满于白百何在最敏感的时机掀起舆论的轩然大波,紧接着又喊话剧组“体面收场”——这显然已经在主观上做不到,在客观上不可能。
作为《春树》的核心角色和灵魂人物,在影片入围国际电影节期间公开“掀桌”,这一做法本身对于整个制作团队和影片风评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当舆论的焦点被剧组内部矛盾占据,人们对于影片本身的视线被抢夺,比起“方春树”想说什么,白百何说了什么,似乎才更吸引人。
本应该属于欣喜和荣誉的时刻,在一夜之间变成一场盛大的猜谜游戏和站队后的相互攻击,这对于一部凝聚了所有人心血、刚刚获得国际认可的国产文艺片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在潮水一般的争议中,一个将优秀演员托举上国际舞台的好故事失声了。
![]()
(目前对《春树》的讨论仍聚焦剧组争议事件)
正如辛芷蕾在回应获奖争议时所说,“中国从不缺少优秀的演员,缺少的是让他们发光的故事……所以每当有华语面孔在国际上被看到,我都会由衷地高兴”。
演员如此,作品也一样。
所以,在争论奖项得主、拉扯内部矛盾的责任归属之前,让我们首先驻足为一份共同属于中国电影的荣耀鼓掌。
显然,在“表达自我”和“打破规则”之外,远行的“小妞”,还有更多的必修课需要补全。
![]()
参考文献
[1]周培勤.“她经济”视角下解读小妞电影的女性凝视[J].妇女研究论丛,2015,(01):61-70.
[2]丁珂文.试论国产“小妞电影”的明星生产机制与调适策略——基于白百何近年来主演的数部影片[J].当代电影,2016,(03):147-150.
[3]朱凯.中国影视剧中女性形象变迁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04):69-7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