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号返厂维修,美军侦察机悄然逼近!中国航母缺口凸显,量产003型迫在眉睫!
锈迹斑斑的辽宁号缓缓驶入大连造船厂,甲板上工人们开始忙碌地检查涂层、翻新舰桥。这是它五年一次的中期大修,预计耗时至少半年。
就在辽宁号靠港的同一周,美国海军的两栖攻击舰“美利坚号”突然现身我国东部海域,与日本自卫队展开联合训练,舰上搭载的F-35B战机和“闪电”战机锋芒毕露。更引人警觉的是,原本在关岛休整的“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也悄然出动,与驱逐舰编队驶向周边水域游弋。
![]()
一艘航母返厂,家门口的“压力测试”就来了
但随着两栖大国的兴起,辽宁号的防区日益北移,已难以独当一面,山东舰也由此而“南海的守”而“东海的防”,其后的海南舰更是“以南海为主防区,北防南海,南防台湾”的“两面守”,而如今的海南舰又将辽宁舰的“东海的防”接了过去,更是“两面都防”的“两面作战”了。
以两栋“北”的南的“南”一艘航母,一栋“北”的北的“北”一艘航母,相互掎角,形成了极其强大的战略态势。随可辽宁号的进驻东海,这一最为重要的防御空窗就这样被突破了,东海的战略地位就这样被相对的削弱了。
在山东舰的北上部署背景下,一旦需要南海的支援,也就意味着南海的另一场战事又将随时爆发。但其“拆东墙补西墙”的窘迫之下,反而淋漓尽显了三航母时代的中国还未真正摆脱了“不够用”的尴尬。
正乘中国军队的“大转变”之机,美军却在此次对台军演中,尤其是在对台“两栖”军演中,抓住了一个“窗口期”,对台的抵近侦察和军事存在都大大加强了。借助对此类的战略性动作的分析不仅可以看出其战术的试探性,更重要的是这也向我们的地区盟友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便我们拥有了三艘航母,也难以同时将其分散的同时覆盖了关键的各个海域。
从“有无”到“量产”,中国航母的紧迫迭代
基于对中国航母的逐步探索与突破,我们不难发现其成长的三步走之路:先以辽宁舰的诞生从无到有地实现了中国的航母梦;随后以山东舰的建成实现了自主的建造;而今福建舰的诞生则又以电磁弹射的先进技术和全通的甲板等一系列先进的配置直接跻身了世界的第一梯队。
尽管福建舰的先进性彰显了中国的航母建造能力,但也无形中将其自身的短板暴露了出来,即辽宁舰和山东舰均为6万吨级的“短板”型的滑跃起飞的航母,其舰载机的出动效率、作战的半径都与美国的“尼米兹”级的核动力航母相比都存在着不小的代差。但单凭三艘航母就想靠“一哥一弟一妹”撑起近18000公里的长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外利益线的需求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技术成熟+战略压力,003型量产水到渠成
央媒“玉渊谭天”近日透露,003型福建舰已成为成熟技术平台,即将进入“量产阶段”。这背后是双重驱动力:一是电磁弹射、舰载机配套(如歼-35、空警-600)已形成稳定技术闭环;二是美国60%海军力量部署亚太,且通过岛链体系持续施压。
量产003型并非盲目扩张,而是借鉴052D驱逐舰、055大驱的“下饺子”经验——通过批量建造压缩成本、保持产业链活力,业内推测,003型至少将建造2-4艘,从开工到服役周期可缩短至3-5年。
核常兼备,2035年的6航母蓝图
短期靠常规动力航母补位,长期则瞄准核动力突破,据多方消息透露,004型核动力航母的研制已在大连正式启动,其满载排水量或将突破12万吨,甚至对标了美国的“福特”级航母。
在我国航母的逐步增强背景下,到2035年我国可能将形成以2艘核动力航母为远洋机动作战的主力的“2核4常”的6艘航母的格局,其中2艘核动力航母不仅能满足远洋的机动作战,还能充分的发挥其高的动力、高的航速、远的航程等先天的优势;而4艘常规动力航母则主要专注于区域的防卫。
但通过这样的一体两用的配置,我们既能始终保持3艘航母的战备状态,又能尽量避免因“两性”而带来的过度的消耗国防的预算。
![]()
航母不是霸权符号,而是海洋命脉的守护者
有人问:“中国真要造10艘航母赶超美国吗?”答案是否定的。美国航母是全球霸权的触手,而中国航母是经济命脉的盾牌——全国80%外贸货物、85%石油进口依赖海洋通道。6艘航母的规模,恰恰是维护西太航线安全、应对区域冲突的底线需求。毕竟,大国博弈中,航母数量的背后永远是综合国力的沉淀与战略智慧的较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