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点评#1985山东搞改革开放试点,当时省委书记梁步庭把俞正声带到了烟台,当时的烟台属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因为他业绩出众,思想前卫,所以1989又来到青岛任职,慢慢任职青岛第一把手。他顶住了压力,将老市府拍卖,从而引发社会争议。对于改革开放在推进中的一些问题,当时邓小平南巡途中亲自点评,改革春风,胆子要再大一点,步子要再大一点,充分认可此举。从此之后俞书记也进入到了大刀阔斧阶段,通过各种实地调研,他在青岛提出:“大青岛战略,加快改革步伐,强化品牌意识。”直到今天,这些对于青岛的发展也依然有着一定的影响。
![]()
1995年的时候,青岛迎来了一个特别好的发展阶段,在青岛很多街道上都刷了一些大标语“提高市民大青岛意识”,某一天的一个下午,我和外公有了一些争议,在我的脑海里始终认为山东济南最好,也是一个真正的大济南,而对青岛当年的了解不够细致,感觉青岛就出了一个中山路,并没有太多好玩地方,而且对大青岛意识更不理解。
于是我就问“大青岛意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因为那个时候从上到下都在传播,这一句SLogan当时也有很多人质疑,但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开始接受,也就是说在那个时期青岛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不甘于现状,敢于向大青岛挑战,也就是说在那个时期俞正声用他的行动证明“一路向东,大青岛是未来青岛的大方向。”到今天东部已经完善,如今青岛的“拥湾发展”进一步加强了青岛各个区域的融合,所以说在当前形势之下让我们看到了西海岸的广阔未来。如今再去回头看看当年的“大青岛意识”,不得不说会引发很多人的感慨,几十年后证明这条路极其正确。
俞书记有着超前的眼光,但也格外注重实际,所以在他主政青岛的时候,经常带着司机去很多一线考察调研,在很多层面上也不愿和一些单位提前打招呼,就是突然到现场,处处体现出雷厉风行,因此对于青岛一线绝对了解,当了解了更多的实际情况和普通老百姓的心声之后,制定出的政策更接地气,也更加顺应民意,而同时更多人也会发现俞书记讲话喜欢脱稿,而不是对着稿子念,在那个时期还是特别前沿,青岛市民逐步开始积极拥护他的决定,而且领导班子成员也在全方位积极配合,所以说在这种政通人和的大好形势之下,青岛政府的办公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青岛作为一座老牌明星城市,也是山东经济龙头龙头,产业布局合理,航运便捷,贸易发达,所以在那个时期逐步打造品牌之都,因此,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脱颖而出,而且带动了一大批青岛知名品牌享誉国内,在全国各地都能够看到来自青岛的产品,在那个时期青岛的曝光度越来越高,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城市,然而“品牌之都”也开始被全国人民所接受,而在那个时期俞书记进一步强调“学上海,超大连。”也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如今已经远远超过了大连,在学上海的路上也找到了捷径。这些都是青岛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只有走正确的路,才能少走弯路,持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曾经“五朵金花”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如今在高铁制造以及轮船制造上青岛也有着特优质的企业,轻工业更有着悠久历史,而且地理位置绝佳,如今高校也越来越多,人口总量也在稳步增长,在很多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候青岛仍然保持净流入,不得不说这些成绩又把青岛推到了一个风口浪尖,不仅与浙江宁波,而且与天津的正面竞争也已经展现到了我们的面前。因为如今的青岛承载着更大的责任与担当,而“上合组织示范区”落户青岛,绝对是一个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因为未来发展前景很长远,规格也非常高,这些都说明具有稀缺价值。但同时也面临绝对挑战,所以这些都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也许很多人在这片土地上,炒房子亏得很多,但是不能因为你买房子亏了就否定了这个区域的未来,显然有些牵强,青岛要发展离不开西海岸,而西海岸发展也需要融合发展,显然上合组织示范区是一个重头戏,但如今在这种经济大环境之下有困难存在,但却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代表我个人看法。
前年有一位老兄从欧洲来到了青岛,正好时间凑巧,我从上海回到青岛,他对于青岛的发展表达了个人观点,他觉得青岛就应该重视旅游和养老经济,将自然资源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不一定要经济特强大,应该小而美,让更多有钱人来青岛安居乐业,但我恰恰相反,我觉得青岛离韩国和日本很近,青岛和日本的首都东京以及韩国的首都首尔差距很大,应该大力发展青岛,把青岛发展的更有规模更发达,面积更大,然后在很多的基础设施上更到位,我相信很多人内心都有真实观点,一切也都是为了青岛的未来越来越好。当然,如今有一些不乐观的情况存在,目前中国和日本与韩国的关系没前些年那么融洽了,甚至有一些矛盾存在,这些都影响了青岛的经济发展,但一切的变化都难以预测,所以在很多时候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说,这些年青岛口碑非常好,也在逐步成为中国北方城市的一个新亮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又重新奔赴青岛,因为在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太大,所以在新一线城市的综合条件的衡量中,青岛因为碧海蓝天,因为气候宜人,显然又成为很多年轻人心里的目标。
当年俞书记在领导青岛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他首先解放了市民的思想,虽然前期投入的时间精力很大,因为要做大量的工作,但是让市民接受了“一路向东,培养市民大青岛意识!”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环,那些先知先觉的人逐步把个人的理解体会传递给了有疑问的人,所以“大青岛意识”慢慢地走入到了更多人的内心,激发起了一路向东的热情,迎来了青岛大发展的好时光,所以那是一段特别难忘的日子,不得不说“解放思想”是加大马力一路向东的发展前提。
青岛有特别好的基础条件,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除了做好自己,就是要学习其它城市的优点,守正创新,坚持努力,打造青岛长期核心竞争力。当年俞书记在青岛时的发展战略特别正确,但时代总是不断向前发展,时刻需要与时俱进,所以如今青岛在曾赞荣书记的带领下,又开始快步前行,呈现出了风风火火的新局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俞书记在青岛的八年获得了巨大成功,如今依然被老百姓津津乐道,同时也说明了青岛市民的感恩之情。虽然俞书记从青岛离职后去了建设部当副部长,后来又去了湖北担任省委书记,再后来去了上海担任市委书记,最后在政协退休,但在青岛创新开拓的日子也成为他执政生涯的一个亮点,但同时也给青岛留下了一种宝贵财富,因为大青岛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到今天再去回顾俞书记给青岛做出的巨大贡献时依然心怀敬仰,因为他为青岛立了“大功”!#活着就是为了摆渡##数字内容生产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