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 2 月,我随谢勇司令员新一届领导班子来到朱日和基地赴任时,这片草原上仅有三座孤零零的院落。
一号院是基地本部所在地,在一号院的东南侧,二、三号院像两枚方正的印章,盖在枯黄的草原上,那是为驻训部队量身打造的营院 ,两个营院间隔一千多米, 每座院落 有12 栋三层楼房,整整齐齐排列着。每层 20 多间房,大间摆着高低床,小间配着单人床和办公桌,墙管里早已穿好了照明线、电话线和闭路电视线,洗漱间、小便池、锅炉房一应俱全。虽没有暖气,但在 90 年代末的草原,这样的条件已算得上 “豪华”。此外,每层还设有小便池、洗漱间和锅炉房。尽管当时尚未安装暖气,但生活所需的设施一应俱全。部队驻训时,战士们只需背着背包踏入营院,即可迅速投入生活。
![]()
然而,这片看似平静的营区,却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该不该在演兵场为驻训部队提供住宿和生活条件,在当时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演兵场应为驻训部队提供优厚的生活条件,学习美军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的做法。这种观点主张,部队进驻训练基地后,应将全部精力投入训练,而不必为生活琐事操心。据相关数据,一支部队从内地来到朱日和基地,为搭建帐篷、保障供水供电和伙食等基本生活所花费的精力约占全部精力的60%,真正用于训练的精力只有30%多,效费比太低。美军的部队是“光着屁股”入住训练基地的,即只带个人生活用品,连装备都是基地备好的,真正做到了集约化训练。这种做法能够确保部队在训练中精力高度集中,提高训练效率和质量,使部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高强度训练需求。
![]()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部队既然跋涉千里来朱日和演习,就应该服从于野战条件,一切从打仗出发,从实战着眼。这种观点主张,部队应苦练“吃、住、走、打、藏、联、管、救、防、保”等本领,住帐篷,吃野炊,生活自己保障。这种做法能够使部队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砺意志,增强适应能力,更好地模拟实战环境。通过自己搭建帐篷、保障供水供电和伙食等基本生活需求,部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保障能力,提高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和作战能力,使部队在未来的实战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
当时的二、三号院就是在前一种观点的指导下建成的。1997年开始建设,1999年交付。我记得第一批入住二、三号院的部队是坦克一师,第二批是2000年迎接了全军科技练兵活动七个军区的防空兵部队。二、三号院优厚的生活条件较好地保障了坦克一师的驻训演习和科技练兵大活动的顺利进行,得到部队官兵的好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三号院的入住率不断增加,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2001年至2005年,随着部队参训率的提高,从每年的四月份到十月份,整半年的时间,两个营院的楼房安排的满满当当,达到了饱和的程度,还有少部分实在安排不了的就在草原上搭帐篷。住帐篷的体感比住楼房差的很远,帐篷里早晚冻得像冰窟,中午热的像蒸笼。许多打前站的先头人员为从基地训保科多争取到一间楼房里的房间,煞费苦心。但基地训保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因住房分配是根据军区的年度驻训计划年初就安排妥当的,几乎没有调整的余地。
![]()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二、三号院的楼房管理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一部分官兵并没有把驻训楼房当成是自己的家来爱护,当成了临时客站,发生了许多短期行为,比如剪断电源线、电话线和闭路电视线满足一时之需,有极个别官兵演习打输了,将怨恨发泄在楼房里,往卫生间下水管塞进铁棍、门锁锁眼里塞进铁丝、闭路电视楼间放大器拆走等,导致这些设施报废。
后来,基地曾经出台了《驻训营房保障管理规定》等相应的制度要求,以及一些交押金、损坏赔偿等措施,但楼房的破损程度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反而激化了基地与驻训部队的矛盾。2005年,军区下发通知,明确基地不再收取部队入住二、三号院的押金,由军区每年补贴相应的维修维护经费。即使这样,二、三号院整座楼玻璃和门窗保护完好的也为数不多。
![]()
2011年,朱日和基地被列为全军大型训练基地建设试点,迎来了大发展时期。按照军区安排,二号院被改造为驻训部队临时来队家属院,楼房重新装修,贴了壁纸,装了空调,每间房都配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驻训官兵的家属来队,终于有了舒适的落脚处。
三号院则被改造成城市作战训练场,原本单调的楼顶或楼体多了像“电信大楼”、“超市”、“电视台“、“广播大楼”等模拟城市要素的标识,虽还是原来的楼体,却处处透着实战气息 ,战士们在街心花园与楼间练街区战术,在楼间与通道间练巷战战术,在几个建筑间练战术协同,………实战氛围扑面而来。
更让人欣喜的是,在二、三号院中间的空地上,一条商业街拔地而起。超市里摆满了生活用品,饭店能做出各地风味的饭菜,还有洗衣店、理发店、邮政所、储蓄所、手机店等,驻训官兵的日常生活需求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
2014 年,二号院又调整部分楼房为驻训部队临时办公场所,指挥车、通信设备整齐排列,会议室里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训练场的动态,保障与训练的衔接变得更加顺畅。
![]()
这几年基地的院落越来越多,二、三号院的编号也相应调了 —— 二号院改成了四号院,三号院变成了六号院。这两座院子早不是当年只用来驻训的地方了,现在既能安置家属、开展城市作战训练,中间的商业街还能满足日常所需,成了满是生活气和练兵氛围的综合营区。
![]()
这种因时代发展、观念更新而引发的变迁,现在与未来肯定会向更科学的有助于实战化的方向目标推进!虽然这些年来大家思考一直没断过,但这就是改革的必有规律与路径:驻训部队住固定楼房还是搭野战帐篷?怎么看由此引发基地大规模演习训练效率的讨论,特别是,朱日和基地参照美军欧文堡那样给驻训部队和演习部队配齐各类装备保障,军事效益高不高?这事儿不是没有尝试过,但国情军情不同,还得跟随时代发展逐步探索。
所有这些涉及基地训练理念、功能定位、保障模式、未来目标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早就进入大家的视线,也经过上上下下的不断磨合,提出很多新的想法构想,现在虽没统一答案,但我们坚信,朱日和基地会在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指引下,放眼百年变局,发挥我军优势,加速成为世界生产最先进战斗力的实战化训练基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