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市早苗领导的日本政府甘当美国“马前卒”,在台海问题上频频踩踏红线之际,一系列信号表明,中国的反制已从外交警告转向实质性战略推进。
为何锁定日本?为何选择此时?细察之下,四大战略逻辑浮出水面,勾勒出一场不可避免的雷霆出击。
一、统一进程进入“施工期”,拦路者必遭碾压
最近的一系列动向表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进程,已经按下了快进键。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信号。
第一大信号,是话语体系的重大转变。当大陆的GDP已是台湾的20多倍,当我们在科技和经贸领域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时,解决台湾问题的实力支撑正在发生质的变化。过去常听到的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如今更强调“塑造祖国必然统一大势”。从“推动”到“塑造”,从“和平发展”到“必然统一”,四个字的变化,折射出的是战略自信和坚定决心。
第二大信号,是军事威慑的精度升级。“九三阅兵”展示的不只是装备,更是体系化打击能力。当福建舰航母已经下水,当东风快递、轰-6N与航母战斗群形成立体火力网,任何干涉势力都需重新评估介入成本。
第三大信号,是反“独”促统的精准发力。 现在的反“独”,更精准地指向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对“台独”顽固分子的制裁清单不是摆设,大陆警方对“台独”分子的收网行动,标志着反独斗争进入司法常态化阶段。
种种迹象表明,两岸统一的时钟正在作响,而且节奏越来越清晰。在中国统一进入“施工期”的当下,日本若执意充当拦路石,必将成为首批被清除的对象。
二、日本是“杀鸡儆猴”的最佳战略样本
选择日本作为重点打击目标,背后是精心计算的战略博弈:
一是日本的分量足够合适。作为亚洲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核心盟友,对日强硬能产生连锁反应。若惩戒小国,犹如重拳打棉花,难起震慑之效。
二是“远交近攻”的地缘便利。中日历史积怨与现实争端交织,出手名正言顺。从钓鱼岛巡航到经济反制,中国可动用工具箱丰富,进退自如。
三是“杀一儆百”的示范效应。欧盟等国仍在观望台海。拿日本“祭旗”,可让观望者看清干涉内政的代价,实现“敲山震虎”的战略目的。
三、战略窗口期已然打开,痛击日本恰逢其时
大国博弈讲究天时地利。当前三大时机交汇,形成出手最佳窗口:
1. 美国实力完成压力测试:经过贸易战、科技战多轮交锋,美国“纸老虎”面相暴露。此时打击其核心盟友,既能验证美国保护承诺的含水量,也可测试其战略决心。
2. 美战略注意力分散:俄乌冲突、中东乱局牵制美精力,在亚太呈现守势。中国趁势出手,可收“出其不意”之效。
3. 日本政治处于脆弱期:高市早苗内阁支持率低迷,通过挑衅转移国内矛盾意图明显。此时加压,可加速其内部分化。
四、历史清算的战略必然:对日本的旧账终须了结
日本问题本质是二战遗留问题的延续。美国战后对日绥靖政策,导致军国主义遗毒未清。当前中日博弈,实为历史清算的延续:
——安全需求:日本加速武装,谋求“反击能力”,对亚太和平构成现实威胁。
——历史正义:日本始终未彻底反省侵略历史,右翼势力日益猖獗。
——秩序重构:中国需要通过压制日本,推动东亚秩序回归正常化。
五、中国对日出手,实为三重层面博弈的叠加:
1. 短期战术层面上,通过经济制裁、军事威慑等手段,迫使日本收敛行为。
2. 中期战略层面上,瓦解美日同盟信誉,突破美国印太包围圈。
3. 长期历史层面上,完成二战未竟事业,彻底消除军国主义隐患。
解放军报关于“如果日本武力介入台海,日本全国可能沦为战场风险”的警告,绝非虚言。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自卫权,若日本介入台海,中国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届时,日本将沦为大国博弈的战场,其代价绝非日本所能承受。
大国博弈,落子无悔。中国对日重拳,既是维护核心利益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东亚秩序重构的历史必然。
这一拳,打的是日本,震的是美国,定的是亚太未来五十年的格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