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01年,朱德特型演员接受中央领导接见:多次扮演朱老总,谢谢你

0
分享至

2001年仲夏,中南海怀仁堂的灯光比往日更显明亮。朗诵会结束,领导人握住一位身着笔挺中山装的演员的手,脱口而出一句“多次扮演朱老总,谢谢你”。那位演员就是王伍福,此刻的掌声与闪光灯,仿佛把他几十年的心血一并点亮。许多人或许只把他当成荧幕里的“朱德”,却少有人知道,为了让这句“谢谢”落到实处,他曾在看不见的舞台上耗去整整半生。



接见结束的当晚,王伍福没有立刻离开。他走到连廊尽头,靠在石柱上,悄悄整理笔记:今日领导评价两次“神似”,再查朱总司令晚年握手动作——略高于肩、掌心外旋。这样的职业习惯,他已坚持二十余年。有人笑他较真,他淡淡回一句:“细节不对,再大的场面都站不住。”

时间拨回1979年。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排《平津决战》,全团为朱德人选争得面红耳赤。导演抛给王伍福一句“你试一场”,理由只有四个字——体态接近。王伍福上台后第一句台词就卡壳,全场尴尬。排练完他闷头回宿舍,把毛毯卷成沙包,一遍遍练习手持望远镜、指挥若定的姿势。一个月后,演出大获成功,连杨尚昆都说“像”。这个字,彻底把他钉在了“特型演员”这条路上。

特型表演,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算新鲜词。扮演伟人,既要留神外形,也要守住历史真实。外形可靠化妆,神韵全凭揣摩。王伍福常说:“照片只能告诉我静止的朱德,书信日记才藏着活的朱德。”于是,《红军长征史》《谈武器更谈人》《朱德自述》,他一本本拆开做摘要;遇到疑点,就去采访老人——成都有位老红军回忆朱总司令打圆场的山东腔,王伍福特意学方言,最后只用在影片里一句“老的指挥好”,却磨了六天。



1984年八一厂筹备《中国革命之歌》,朱德人选进入最后PK。王伍福忐忑到失眠,觉得自己出身普通,与伟人距离太远。母亲看他坐在院子里发呆,拍了拍他肩膀,说:“朱总司令也是穷娃娃出身,怕啥?”一句话,把他从自我怀疑里拎了出来。他带着香烛去八宝山,立誓“若接此角,必不辱使命”。测试那天,导演只说一句“可以”,他却在化妆间握拳良久。

有意思的是,正式演出时,康克清坐在第六排。整场下来,她两眼泛红,手里的望远镜没有放下过。谢幕时她与演员一一握手,走到王伍福面前,低头哽咽,半晌才吐出两个字:“很像。”第二天,康克清托任弼时之子转述:“希望这位同志别停下来。”一句叮嘱,远比鲜花和掌声沉甸甸。



1990年代,影视剧对重大历史题材的需求猛增。王伍福每年穿梭在片场、档案馆、旧居和烈士陵园之间。他不只备多本《朱德年谱》,还自费收集枪械模型、军衣纽扣、老式水壶,只为研究朱老总在不同阶段的用物细节。有人好奇:“观众看得到吗?”他耸耸肩:“观众或许看不到,但自己能骗自己吗?”

1999年9月,四川仪陇举办纪念活动。站在烈日下的小学生高呼“欢迎王伍福叔叔”,有人晕倒仍牢握红旗。县长介绍:“你来仪陇,大家以为朱老总回来了。”王伍福听完,把帽檐压得更低,他怕村民察觉到自己的湿润眼眶。理性告诉他,这份情感来得沉重,可演员与角色的距离就在这份沉重里被越拉越近。



进入新世纪,历史影像愈发高清,观众挑剔程度直线上升。王伍福调整饮食,维持体重在朱德60岁时期的标准范围;研究当年渡江战役总前委电报文字语气,推敲“敌人第八兵团”里的停顿应落在哪个字;甚至把朱德少时扛长工扁担的照片放大,用放大镜研究肌肉张力。朋友听了直摇头:“你又不上镜头拍背影。”他笑一句:“可背影也是朱老总。”

2001年接见那天,领导人一句“谢谢你”虽短,却像把旧账一笔勾清。王伍福回到住所,摊开常年携带的速写本——封面已发白、边缘卷曲。第一页写着八个字:演员易得,神韵难求。紧接着是另一行更小的字:勿以为像便自满。



多年下来,王伍福共出演朱德三十余次,涵盖话剧、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他自嘲是“被角色带着走的人”,可在行内,年轻演员遇到关于朱老总的任何疑难,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去问他。有人请教眼神处理,他干脆搬出当年康克清的一句话:“再像,也要记得那是家里人,不是神佛。”一句点破玄机的提示,胜过千言万语的教学。

遗憾的是,伴随时代审美的变化,一些制作方更看重节奏与视觉冲击,历史细节常被压缩。王伍福并不埋怨,只是在合约外加上一条:每到朱德重要场景,务必保留足够时间做人物铺垫。制片人觉得麻烦,他掷地有声:“大银幕上出一点纰漏,观众记你一辈子。”

若问王伍福演朱德最大的心得,他常引用剧团导师的一句话:“脱胎于史,落脚在人。”史实让角色站得住,人味让观众信得过。朱德的坚毅、宽厚、幽默,既在纵横捭阖的战争指挥,也在巡视粮仓时摸摸孩子脑袋的微笑。王伍福正是抓住这些“人味”,才让“特型”不沦为“脸谱”。



如今,再次回看2001年的那场接见,短短握手不过数秒,却镌刻了一个演员对历史的敬畏与坚守。台前光鲜,幕后寂寞;观众记得的是一句“多次扮演朱老总”,而真正让那句感谢成立的,是成堆的史料、被汗水浸湿的脚本,还有一遍遍推倒重来的排练。在王伍福看来,这些付出没有多么崇高,不过是一个从儿童剧团走出来的普通人,对手中角色的本分。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明月清风阁
明月清风阁
明清史
642文章数 1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