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俄乌冲突迎来全新的改变。
毫不客气地说,俄罗斯取得了从2023年以来,最大的收获。
早在今年的10月28日,在红军城的西郊,两架乌军的黑鹰直升机高速飞行,飞机上坐着11名乌军特战队员,他们神情紧张,手关节因紧握枪托而发白。
他们此行的任务就是在红军城西郊机降之后,渗透进入红军城。
还要协助友军夺回被俄军控制的红军城核心区。
结果当特种队员刚刚走出直升机的舱门,俄军无人机就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头顶上方,多架FPV无人机俯冲而下,密集的炮弹落在了地面上。
按照俄军公布的视频,一名被击中的乌军,在火海中绝望翻滚,短短数分钟,11名特战队员就化作了11具冰冷的尸体,散落在焦土之上。
而乌军并没有死心,很快就赌上了更大的筹码。
在10月30日,24名乌军精锐特战队员,分别乘坐两架黑鹰直升机,突入了红军城。
这一次,俄军干脆都不给乌军降落的机会,其中一架黑鹰刚刚抵达红军城西郊,油箱就被击中,并引发燃油爆炸,化为一团火球,机上的特战队员也随之丧生。
另一架黑鹰同样被击中,飞行员试图逃离,结果因为机体受损严重,无法继续飞行,被迫选择硬着陆。
![]()
【俄军拿下红军城,乌克兰要败了?】
在俄军无人机和炮弹的轮番招呼之下,机上的特战队员很快就伤亡殆尽。
两次行动,导致35 名特战队员无一生还。
就在乌军精锐化为焦尸的同时,俄军装甲洪流已经碾过市中心的残垣。
然后红军城就此易手。
毫不夸张的说,红军城的重要性,可是比此前俄军拿下任何一座城市都要大,某种程度上,重要性甚至要超过50万人口的马里乌波尔。
甚至可以说,乌克兰似乎要输定了。
为何要这么说?
第一,俄乌冲突三年的时间中,俄军推进艰难的核心原因之一,是乌军构建的顿巴斯要塞群。
在2014年至2021年这八年的时间中,乌克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顿巴斯地区打造了一套防御坚固、物资充足的要塞体系。
这套体系的核心支撑,就是两大关键地域。
一个是斯拉夫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德鲁士科夫卡、君士坦丁罗夫卡四座城市,号称是乌东四要塞。
这四座城市的战前人口数,分别是11万、14.7万、5.3万、7万,放在乌东地区,规模其实并不算小。
要知道,俄军从冲突开始至今,所夺取的城市中,除了50万人口的马里乌波尔,其他攻克的城市,人口最多不过7万人。
四座城市不仅体量可观,而且相互间距离比较近,再加上区域内煤矿密布、地下通道纵横交错,可是给乌军提供了天然的隐蔽屯兵与物资存储条件,最终被打造成为紧密联动的要塞地带。
这里不仅设有地区军事指挥中枢,还有大量机构,这可是乌军在乌东的大本营。
另一个就是红军城,乌克兰称之为波克罗夫斯克,战前人口为6万,红军城的东侧是战前人口同为6万的米尔诺格勒,两座城市只相距数百米。
在常规意义上的红军城,实际上指的是红军城低于,涵盖了红军城和米尔诺格勒。
要知道,红军城是乌军顿巴斯地区的后勤枢纽,乌克兰的四条公路穿城而过,还有两条铁路在此地区交汇。
一条是连接乌克兰中部和南部腹地,另一条则直抵乌东四要塞所在的顿巴斯北部。
长期以来,乌军运送给顿巴斯地区的补给,会率先在红军城汇集,然后通过铁路和公路转运,乌东四要塞的大部分补给都来自该地区。
这样一来,乌克兰就拥有了一个要塞带,一个后勤枢纽。
共同构成了乌军在顿巴斯要塞群的核心骨架,其余城市的防御体系,本质上就是两大核心的延伸。
长期以来,俄军无法绕开要塞群,被迫一点一点啃,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个时候,俄罗斯想要加速冲突进程,就必须要快速攻破要塞群,有没有办法?
当然有,那就是拿下红军城。
从地图上来看,红军城位于乌东四要塞的侧后方,俄军夺取红军城之后,可以北上捅乌东四要塞的后背,不需要正面强攻乌东四要塞。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俄军的伤亡,还可以彻底击破乌军的顿巴斯要塞群。
再加上红军城还是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后勤枢纽,具备两大核心优势,那就是交通网密集、人口体量足够大。
![]()
【红军城对于乌克兰, 至关重要】
前者保障补给物资的高效转运,后者则提供仓储空间、维护设施以及基础人力保障,二者属于缺一不可。
而乌军目前手中的顿巴斯城市,要么是人口体量达标,但是交通路线单一,无法承接大规模物资周转。
要么就具备一定的交通基础,而城市规模过小,无法作为后勤枢纽。
就算是紧邻顿巴斯的第聂伯罗州东部,也没有符合条件的替代城市。
无论乌军选择哪座城市作为替代,条件都不会有红军城这么好,补给效率也会下降。
而资源原本就紧张的乌军,后勤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剧。
因此,红军城的易手,可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拥有全局性意义。
围绕红军城所展开的一系列攻防,可是战场态势的缩影。
第二,这场始于2022年2月24日的俄乌冲突,截至11月16日,已经持续了1361天了。
在过去的1361天中,大概能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2022年2月24日至2022年6月。
第二阶段是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
第三阶段是2023年10月至2025年1月。
第四阶段就是2025年2月至今。
从第一阶段来看,战场的态势属于俄攻乌守。
在冲突爆发前,乌克兰方面对俄军行动的规模与方向存在严重误判,认为俄军只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有限的军事行动。
完全没有预料到,俄军会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同步展开大规模攻势。
当俄军行动规模远超预期的时候,乌克兰估计会陷入一片混乱。
然后俄军抓住有利的时机,推进态势很迅猛,控制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声势极为浩大。
为了自保,顿巴斯方向的乌军开始收缩。
就连亚速营都收缩到大本营马里乌波尔,很多乌军则向顿巴斯要塞群靠拢。
当时,舆论场对俄军的进展保持乐观,都认为俄军很快就能拿下红军城与乌东四要塞,并攻克顿巴斯地区。
可是在乌军短暂懵圈之后就发现,进入乌克兰的俄军数量并不多,再加上卢甘斯克与顿巴斯的民兵,也不过十万人出头,只凭这点兵力,是无法拿下乌克兰的。
然后从懵圈中醒来的乌克兰,马上开始进行总动员并快速扩充兵力,伴随着西方军援抵达之后,给乌军提供了关键装备、弹药与情报支撑。
到了2022年6月,乌军已经稳住了阵脚,虽然丢失了北顿、马里乌波尔等城市,可是整个防御体系没有伤筋动骨。
俄军这边赢得北顿战役之后,完全拿下了卢甘斯克州,可以给国内一个交代之后,前线士兵开始放假回国,兵力逐渐空虚,进攻动能也开始减弱。
短期之内是不可能拿下红军城了。
接下来在2022年7月,俄乌冲突进入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的俄攻乌守不同,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乌攻俄守。
乌克兰抓住了俄军前线兵力不足,战线拉得过长等问题,接连在哈尔科夫州与赫尔松州,取得大胜。
接连收复了哈尔科夫东部与赫尔松右岸。
在2023年夏天,更是发起了扎波罗热大反攻,攻势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
反观俄罗斯,虽然在当时没有亮点,比如说攻克了巴赫穆特,可是整体表现堪忧、状况百出,不仅丢失了此前占领的大片领土,还爆发了瓦格纳兵变。
这场短暂却激烈的内部动荡,被视为俄罗斯在整场战争中最危险的时刻。
战场态势被动,叠加内部动荡,让俄罗斯阵营的士气与底气显著下滑。
即便是对俄罗斯再乐观的人,在这一阶段也不再提及攻克红军城的目标。
对于当时的俄军而言,能守住现有的占领区并实现停火,就已经很不错了。
与俄罗斯的不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乌方阵营的信心,在第二阶段暴增。
当时,乌克兰驾驶着德国援助的豹-2坦克一度表示,去莫斯科怎么走?
虽然属于半开玩笑,但是足以看到乌方的信心。
接下来就进入第三阶段,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双方开始有攻有守。
![]()
【俄乌冲突的局势,对乌克兰不利】
经过一年的动员,到了2023年10月,俄军前线兵力已经超过60万,防线不再空虚。
反观乌军,在扎波罗热反攻中遭到重创,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让西方把援助资源向以色列倾斜,对乌克兰的援助开始减少。
俄军抓住这个机会,在顿涅茨克州、哈尔科夫州两地重新转入进攻。
在2024年8月,乌军出动两万精锐,攻入俄罗斯本土的库尔斯克州,一度拿下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还俘虏了俄军数百人。
乌军此举的意图很明显,不想继续防守了。
然后将战火引向了俄罗斯本土,可以迫使俄罗斯分兵回防,缓解红军城方向的压力。
同时还控制了一块俄罗斯领土,等于拿到了谈判的筹码。
随后乌军就取得部分成功。
俄军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收复库尔斯克州被占领的土地上,暂缓了红军城的攻势。
接下来这场冲突就进入了第四阶段,特朗普成为这个阶段最大的变量。
按照美国众议院在10月末发表的报告,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2025年发生了什么变化显示,美国对乌克兰的无偿援助已经基本暂停,只剩下有偿援助。
只不过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大头可是无偿援助,以财政援助为例,按照德国公布的统计数据,从2022年2月至2024年12月,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约506亿美元的财政援助。
其中超过六成属于捐款,不需要偿还,只有不到四成属于有偿援助。
当没有无偿援助,只靠有偿援助之后,对于乌克兰就是杯水车薪。
所以,乌军的战场态势正在不断恶化。
在3月份,俄军完全收复了库尔斯克州。
在7月份,俄军正式启动了红军城战役。
眼下俄军已经拿下红军城,米尔诺格勒被四面包围,整个红军城地域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在2022年和2023年,资源充足的乌克兰,可以同时在赫尔松、哈尔科夫、顿涅茨克等多个方向,发起大规模的反攻。
到了2024年,乌军手头的资源,只能支撑起库尔斯克一个方向的大规模进攻。
在2025年至今,乌军没有发起任何大规模的进攻。
乌军的进攻动能,呈现出逐年衰减的态势。
俄罗斯的综合国力优势,日益凸显。
当俄军旗帜插在红军城核心阵地之后,这座顿巴斯的后勤枢纽,终于结束了三年多的拉锯战。
从2022年,俄军攻势猛烈,红军城看似触手可及。
到了2023年形势急转直下,红军城变得遥不可及。
在2024年,俄军兵临城下,因为库尔斯克的局势被迫放缓了脚步。
最终在今年成功破局,围绕红军城的攻防起伏,见证了整场战争态势的变迁。
此前三年多的拉锯,本质上属于量变。
![]()
【乌军败局已定,撑不住了】
俄军深陷要塞群的泥潭,乌军要靠着要塞屏障、全国动员和西方的援助,勉强与俄罗斯形成了相持的模式。
只要红军城与乌东四要塞的防御体系依旧存在,乌军就有望能固守顿巴斯。
可是伴随着红军城的陷落,就会让希望变得更加渺茫。
这就代表着,俄乌冲突要有新的变化,乌克兰这一次估计要无力回天。
当乌克兰无力回天之后,那么欧洲很有可能要一拥而上,开始瓜分乌克兰。
这也是为何我们要说,乌克兰似乎输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