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治”的说法,最早是2023年9月,郭正亮在台湾政论节目里抛出来的。
那时候岛内蓝绿还在吵“蓝白合”,他直接把“一国两制”的“制”改成“治”,理由很简单:台湾人一听到“制”就联想到香港高度自治被收紧,心理马上排斥,换成“治”听起来就像两个平行的治理区域,阻力小很多。
他当时强调,台湾宪法本来就写“自由地区”和“大陆地区”,用“治”刚好对得上,不需要修宪,也不用觉得是谁吃掉谁。
![]()
很多人把这当成文字游戏,但郭正亮反复讲,这只是包装方式,核心还是承认一个中国,“国防”、“外交”必须收归中央。
驻军问题是台湾民众最担心的点,郭正亮很清楚,超过七成台湾人接受不了解放军进岛。
他把港澳模式拿来对比:香港回归时也驻军,但因为承诺五十年不变,大家忍了;台湾如果直接套“一国两制”,会被民进党“污名化”成“今日香港明日台湾”,根本过不了民意关。
![]()
所以他才提议“一国两治”,把驻军包装成“中央派驻地方部队”或者“两岸共同防卫力量”,先从金门、马祖开始,本岛慢慢来,给民众一个缓冲期。
他举美军驻日韩例子,说韩国人一开始也抗拒,现在早习惯了,甚至觉得是“保护伞”。
郭正亮不是说不要驻军,而是驻军规模、地点、指挥权都可以谈,唯独不能谈“零驻军”。他把话说得很死:零驻军就等于承认台湾是另一个“主权国家”,直接踩红线,武统就正当化了。
![]()
2023年底到2024年初,郭正亮几乎上遍岛内各大政论节目,反复讲这个逻辑。但蓝营政治人物没人敢公开附和,怕被绿营贴“红统”标签直接选票归零,
大陆的反应很一致:改不改字都一样,实质是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偷换成两个“平行主体”,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官媒直接点名,这是变相“两国论”,包装再好也是“分裂”。
岛内绿营说郭正亮从深绿变深蓝,现在连“投降”都要升级版,称这根本是“统战”新招数,台湾人不会上当。
![]()
蓝营内部其实也分裂。深蓝支持者觉得先把统一话题拉上台面再说,浅蓝和中间选民听了还是怕,只有少部分人私下点头。
2024年5月赖清德上台后,两岸气氛更僵。郭正亮在6月又把旧话翻出来,说赖清德连“中国”两字都不敢提,继续“去中国化”只会把台湾推向“武统”边缘。
他当时预测,如果还用“一国两制”这四个字,永远谈不下去,改成“一国两治”至少成功率高三成。
![]()
7月,大陆军演规模再加大,郭正亮在节目里罕见提高音量,说距离“武统”临界点越来越近,民进党把统一“妖魔化”,结果连谈都不敢谈,害台湾只剩被动挨打的份。
他还拿出一份自己做的民调幻灯片,说如果用“一国两治”包装,接受统一比例能从个位数拉到两成五;再加一条“本岛不驻军,只驻外岛”,能冲到三成七。
这数据虽然是他自己做的,但至少说明改字在心理层面真有作用。
![]()
2024年12月14日,郭正亮第一次以个人身份去福建漳州祭祖,他站在祖坟前讲“听到乡音就像回家”,回台湾后绿媒破防,蓝营低调转发算民间交流。
2025年上半年,岛内引发“罢免潮”、国会冲突把蓝白搞得焦头烂额。6月11日,郑丽文宣布成立“党外在野大联盟”,郭正亮列名发起人。
成立大会他只讲三分钟,全在骂民进党把两岸带向“战争”,一句“一国两治”都没提。
![]()
2025年11月,这个提法在岛内政论圈早就冷下来了。郭正亮偶尔还会上节目,但话题转到反民进党施政,统一相关只剩零星一提。
大陆对台政策还是那八个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从没因为一个“治”字动摇过。解放军驻军作为主权完整必要条件,从头到尾没松口。
郭正亮也承认,改字只是给台湾政客找台阶,不是真能改变大陆底线。这套说法顶多让中间选民先习惯统一话题,离实际谈判还差十万八千里。
![]()
“一国两治”最大的作用就是把驻军问题从“绝对不行”拉到“可以谈”,至少在岛内把统一议题公开化了,不再是禁忌。
但把“制”改“治”其实是把“垂直关系”改成“水平关”系,等于把中央权威掏空,这比“一国两制”还退步,根本不可能接受。
![]()
台湾民众真正怕的不是名字,是怕失去现有生活方式。郭正亮抓住了这点,却也刚好暴露了岛内统派最大的困境:想统又不敢彻底统,永远在找缓冲空间。
驻军是主权底线,一个字换不掉,和平统一还是得在“一国两制”框架内谈,别的都是过场。
![]()
参考资料:
1、郭正亮漳州祭祖,绿营破防了 东南网 2024-12-18
2、岛内媒体人郭正亮自认立场越来越倾向和平统一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 中国台湾网 2023-12-1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