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2024年10月26日对伊朗发动空袭,击中多个导弹基地和防空系统,造成革命卫队多名高级军官死亡。核项目科学家也成为目标,这些打击依赖内部情报泄露。伊朗当局随后逮捕多名嫌疑人,承认渗透已深入军方。类似情况在2020年1月3日苏莱曼尼遇刺时就显现,美国无人机行动基于伊朗内部提供的位置数据。他的死亡直接削弱了伊朗在中东的代理势力。
![]()
2024年9月27日,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在贝鲁特被以色列炸死,情报来自伊朗支持的网络内部泄露。伊朗调查显示,革命卫队有人向以色列传递实时信息,导致真主党高层大面积损失。几个月前,2024年5月19日,总统莱希直升机坠毁,东阿塞拜疆省的恶劣天气被官方列为原因,但飞行路径异常指向可能的人为干扰。安全专家认为,内部破坏者篡改了导航数据。
进入2025年,以色列继续行动,6月13日袭击杀死多名伊朗核科学家和指挥官。伊朗回应中,逮捕了大量涉嫌间谍的人员,包括外国人如阿富汗人和印度人。特别法庭设立,审判这些“叛徒”。7月,哈马斯政治领袖哈尼亚在德黑兰被杀,伊朗革命卫队指责以色列渗透网络。内部清洗加剧,处决了多名莫萨德嫌疑人。
这些事件暴露伊朗安全体系漏洞。亲美势力公开在社交媒体呼吁与西方和解,甚至分享军事情报。革命卫队内部审查增多,2025年上半年处决了多名嫌疑人。渗透从军队扩展到政府,情报外流已成为常态。以色列摩萨德利用不满分子,多年潜伏在核设施中。
![]()
伊朗内部间谍泛滥根源可溯至1979年伊斯兰革命。那场革命从1978年城市示威开始,国王巴列维于1979年1月16日流亡。霍梅尼2月1日返回德黑兰,临时政府包括自由派、左翼和保守派。多派共存,保守派逐步主导,但需妥协团结势力。过程无大规模战争,导致反对派未彻底清除。
到1983年,霍梅尼确立教法学家监国原则,最高领袖凌驾总统和议会。但宪法规定民选政府与神权分权,行政由非教士知识分子掌管。军事上,革命卫队并存于国防军,前者忠诚领袖,后者保留世俗影响。这些妥协留下隐患,世俗派在政府和学校栖身,形成抗衡。
非暴力革命要求政治博弈,霍梅尼依赖威望拉拢中间势力,让渡权力换支持。反对者保留空间,教士集团后试图收权,扩张神权范围。世俗派反击,推动高等教育瓦解农民基础。知识分子成为反神权群体,尤其女性接受西方理念后不满加剧。
![]()
革命后,大学入学率从1979年前10%升至2022年60%,女性比例更高。尽管制裁,政府投入资源建新大学,覆盖理工和人文。毕业生就业短缺,工业落后无法吸收,导致不满。文科生接触西方理论,与伊斯兰教义冲突,转向亲美观点。
教士集团虽主导,但依赖知识分子治理,无法完全阻挡教育扩张。世俗派势力强大,利用教育培养基本盘。外部思潮渗透,经济落后加速信仰动摇。农民支持神权,但城市中产转向世俗。多年积累,人心渐变,亲美者增多,提供情报助以色列。
革命不彻底导致神权无法全面掌控,留下裂痕。世俗派利用渠道反击,制裁下信仰崩溃无重建。积累成规模崩解,亲美派视颠覆为机会,出卖强硬派。间谍多为外国人或不满者,伊朗猎杀行动暴露问题深度。
![]()
当前冲突中,伊朗加强肃清,2025年处决间谍增多。战争环境助保守派识别异己,强化控制。若以色列未摧毁政权,此次危机反成整顿契机,减少渗透风险。内部团结或提升,堵塞情报漏洞。
伊朗内部间谍问题引发全球关注,渗透网络复杂,涉及多国。2025年9月,伊朗成立特别法庭审判“叛徒”,强调与以色列的间谍战。历史分裂持续影响,教育扩张虽意在自力更生,却酿成不满源头。神权与世俗对立加剧,外部制裁放大裂痕。
间谍活动不止于军事,经济领域也遭渗透。伊朗穷追猛打,逮捕网络,但根源未除。革命遗产的双重结构,让世俗派保留影响力,推动政策倾斜。知识阶层失业,推动社会动荡,转而合作外部势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