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记者 莫荞菲
![]()
热点播报
HOTSPOTS
迁都“大动作” 各国考量多
![]()
这是2024年7月14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拍摄的城市中轴线和周围部分区域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 摄
首都,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往往也是该国最重要的城市。在大多数现代国家,首都一旦确定就不会轻易更改。不过,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已经实施或正在酝酿迁都计划。在这些“大动作”的背后,往往有着某些相似的无奈或考量。
巴西伊朗同提迁都
当地时间11月11日,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北部帕拉州首府贝伦开幕,贝伦这座城市也开始充当起了巴西临时首都的角色。
巴西政府发布公告说,决定在11月11日至21日期间将巴西首都由巴西利亚迁至贝伦,该城市作为临时首都期间,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权力部门均可在此办公。巴西政府称,此次首都临时迁移具有象征性和政治性,除了凸显巴西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承诺外,还强化了亚马孙地区在全球环境议程中的重要性。
与巴西此次充满象征性的临时迁都相比,伊朗政府近期多次提及的迁都,则更多是出于现实的无奈。
近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发出警告称:“如果到11月底之前德黑兰还不下雨,我们就不得不实行限水措施。若还是持续不降雨,我们将不得不从德黑兰撤离。”
其实,迁都在伊朗是一个被讨论了几十年的老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包括设拉子、伊斯法罕、德黑兰南部的帕迪斯新城、波斯湾的阿巴斯港和卡尚在内的多个城市被提名为备选首都,不过方案均未最终落地。
佩泽希齐扬2024年就任总统后不久,再度明确提出迁都设想。尽管此前也曾有伊朗总统提出类似想法,但佩泽希齐扬是第一位表示迁都“不可避免”的伊朗总统。2025年初,伊朗政府发言人表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迁都事宜,并认真考虑南部的马克兰地区。但该项目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资源环境压力过大
对于为何要迁都,伊朗总统和政府给出了多项理由,其中促使伊朗政府积极考虑迁都的最重要原因,是德黑兰目前遭遇的严重水危机。
水资源短缺长期以来困扰着伊朗发展,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伊朗近年来更是频繁遭遇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数据显示,伊朗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2025年是伊朗过去半个世纪中最干旱的一年,全国范围内降雨量较去年同比下降了近40%。
据伊朗媒体报道,截至11月9日,德黑兰已经超过两个月滴雨未下,水库正接近枯竭。伊朗政府数据显示,该国19座主要水库的运行容量低于20%,而卫星分析表明,在德黑兰郊外,阿米尔·卡比尔水库的可用容量仅为6%。其他重要水库水量同样处于历史低点。
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德黑兰市却要消耗伊朗近四分之一的供水。佩泽希齐扬警告说,向德黑兰运送水的成本可能达到每立方米4欧元,首都在水资源方面承受的压力难以持续。
事实上,首都所在地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压力过大,是很多同样在考虑、甚至是已经实施迁都计划的国家共同遭遇的难题。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4年11月,印度尼西亚国会通过法案,正式取消雅加达作为首都的地位并将其设为特区,印尼首都将迁至位于东加里曼丹省的努山塔拉。
长期以来作为印尼首都的雅加达容纳了超过1000万常住人口,加上周边卫星城市,雅加达都市圈居住人口超过3000万,这使得该市多年来饱受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困扰。
同时,雅加达地势低平,易受洪水侵袭,此外还面临火山喷发、地震等灾害威胁。有研究表明,因海平面上升以及地下水过度开采,雅加达正以每年10厘米左右的速度下沉,被认为是世界上沉降速度最快的城市。
2019年8月,时任印尼总统佐科宣布,将把该国首都从雅加达迁至东加里曼丹省一处森林腹地——努山塔拉。目前,努山塔拉仍在建设中,计划于2045年建成,预计届时容纳人口将超过200万人。
打造城市发展样板
除了环境与资源压力的“迫使”,通过迁都以促进国家不同地区间平衡发展,甚至借此实现具有引领性的城市与国家发展规划,也是不少国家迁都之举的重要考量。
依然以印尼为例。长期以来,该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面积不到13万平方公里、约占印尼国土总面积6.6%的爪哇岛,聚居着1.5亿多人口,占印尼总人口的54%,并为印尼提供了一半多的国内生产总值。印尼的三大城市雅加达、泗水、万隆也都坐落在爪哇岛上。而相比之下,占印尼总面积超过六成的中东部岛屿,包括中部的加里曼丹岛和东部的苏拉威西岛等,对印尼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不足17%。
印尼政府2019年宣布迁都计划时表示,目的是纾解首都发展面临的难题,以及推动国家平衡发展。对此,有印尼城市规划专家认为,迁都将带动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吸引国内外投资,从而为印尼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新首都的城市建设将突出智能、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使其成为展示印尼未来发展愿景的象征。
类似的建设目标,在埃及的迁都计划中也有体现。2015年,埃及政府开始对新行政首都进行规划,计划在首都开罗以东45公里的沙漠中建起占地面积约700平方公里的新城。
目前,埃及新行政首都的项目建设还未全部完成,但埃及政府已经从2021年12月开始陆续迁入。根据规划,新的行政首都将作为重要交通节点,进一步释放苏伊士运河的发展潜力,带动整个尼罗河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协同发展。在民生方面,埃及新行政首都的水电供应、垃圾清运等市政服务有望得到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将显著改善。
此外,埃及政府还有意将新行政首都打造为绿色之城、智慧之城的现代化城市样板,为埃及远期规划的其他新城提供借鉴。据规划,新行政首都60%的电力将来自可再生能源,污水利用率将达100%。数字技术不仅将用于无现金支付和无纸化办公,还将用于调节城市沙漠气候、降低犯罪率等。(新闻来源:工人日报)
时事速递
HOTNEWS
速报
黎巴嫩将就以色列越界“建墙”向联合国安理会申诉
黎巴嫩总统约瑟夫·奥恩15日要求,就以色列沿黎南部边境修建的混凝土墙越过黎以临时边界“蓝线”,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紧急申诉。“蓝线”是以色列军队2000年撤离黎巴嫩南部、结束占领后,由联合国划定的临时停火线,后被视作黎以之间的临时边界。
速报
加沙地带遭遇强降雨 民众缺乏御寒物资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连日来遭遇强降雨,截至15日降雨仍在持续。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主任专员菲利普·拉扎里尼15日在社交媒体上说,加沙地带眼下寒冷潮湿,流离失所者面临严冬,却缺乏抵御雨水和寒冷的必需物资,民众亟需更多避难物资。
速报
刚果(金)政府与“M23运动”签署框架协议
卡塔尔外交部15日宣布,刚果(金)政府和反政府武装“M23运动”当天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署框架协议,为双方未来达成和平协议奠定了基础。卡塔尔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双方在框架协议中承诺,通过对话建立互信,分阶段推进稳定进程,解决冲突根源。协议强调应保护平民,尊重人权,确保流离失所者安全、有尊严地返回家园等。
速报
英法院裁定:必和必拓应为2015年巴西尾矿坝事故担责
![]()
4月3日,货船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处港口装载铁矿石。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 摄
英国一家法院14日裁定,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应为2015年巴西一起尾矿坝决堤事故导致严重环境污染承担责任。必和必拓当天说,这家企业去年已与巴西政府就这起事故达成赔偿协议,英国的诉讼本无必要,公司将提出上诉。
速报
多名日本国会议员要求高市撤回涉台错误言论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在日本国会答辩时发出涉台错误言论,多名日本国会议员随后要求她撤回相关言论。14日,包括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在内的日本多方人士对其言论的法律依据、政策逻辑及可能带来的地区安全风险表示担忧,认为相关判断缺乏事实和法理支撑,将误导日本安全政策方向,进一步加剧日中关系紧张。
速报
病例激增 韩国提前进入流感季高峰
韩国疾病管理厅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2日至8日这一周,韩国300家定点医院门诊患者中,出现体温达38摄氏度以上并伴有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者比例接近51‰,较前一周激增了一倍以上。患者中不少是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
速报
德国基尔拆除二战遗留航弹 1700余名居民被疏散
综合德国媒体15日报道,德国基尔市苏克斯多夫地区当日中午拆除一枚重达500公斤的二战时期美制航空炸弹。这枚未爆弹由专家在分析历史航拍影像时发现,埋于一片绿地地下约3至3.5米处,临近居民区。警方当天在发现地点周围500米范围内设立警戒区,疏散了约1740名居民,涉及860户家庭。市政府在附近一所中学设置了临时安置点。
数读天下
HOTDATA
10亿到50亿美元
![]()
11月1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南草坪准备登机。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表示,他将就英国广播公司(BBC)剪辑拼接其讲话一事进行起诉,并索赔10亿到50亿美元。
1.5亿欧元
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14日宣布,德国将通过“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机制追加至少1.5亿欧元的资金。用以采购美国的武器援助乌克兰。
3%
当地时间11月15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和交通部表示,在政府“停摆”结束后,航班运营逐步恢复。从当天起,航班削减幅度将从6%降至3%。有分析认为,在政府“停摆”结束后,虽然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短缺的情况会逐渐得到一定的恢复,但航班延误和取消的情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一句话小评
HOTCOMMENTS
捷豹路虎英国工厂全面恢复生产
捷豹路虎14日宣布,其英国三家工厂在遭遇网络攻击导致停产后,生产运营已全面恢复正常。捷豹路虎英国工厂此次停产始于8月底,黑客组织利用第三方软件安全漏洞侵入系统,迫使捷豹路虎紧急关闭全球IT基础设施以遏制风险。受此影响,位于索利哈尔、哈利伍德和沃尔弗汉普顿的三家工厂全面停摆,涉及3.3万名员工休假,日均约1000辆的产能完全中断。数据显示,9月英国汽车产量暴跌28.6%,创下2020年4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小评
全球制造业的数据安全防护需要得到更多重视与加强。
日本米价再创新高 民众感叹成“奢侈品”
日本农林水产省1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市场上一袋5公斤装大米均价涨至4316日元(约合198元人民币),再次刷新纪录。许多日本民众感叹,这一重要主食已变成“奢侈品”。根据农林按日本媒体说法,新一轮米价上涨缘于价格高昂的新米上市推高整体价格,以及价格相对低的政府储备米供应减少。
小评
日本米价危机再次暴露出其农业政策的深层矛盾。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