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在海南昌江的海岸线上,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的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随着冷试成功,“移动充电宝”离商运又更近了一步。
而在千里之外的四川成都,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简称“核动力院”)的科研人员们正在为“超临界二氧化碳热功转换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做最后冲刺——这项刚刚荣获四川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成果,较现役烧结余热蒸汽发电技术,系统净发电量提升了115%。
2025年,核动力院迎来了六十华诞。从1965年秘密组建,到如今的国家战略高科技研究基地,核动力院在四川深山的算盘声中起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转型,在创新驱动的时代里腾飞,用一个甲子的坚守与创新,书写了中国核动力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壮丽史诗。在“双碳”目标指引和“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引领下,核动力院正以“国之重器”的担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劲“核动力”。
从深山启程:点燃核动力事业“第一簇火焰”
1958 年,中央批准研制导弹核潜艇,中国核动力事业由此起步。1965 年,代号“909 基地”的潜艇核动力研制基地在四川深山建成。彭士禄、赵仁恺等 8000 余名科研人员在“四无”条件下开荒:无资料、无图纸、无设备、无经验。算盘、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伴随他们完成全部计算。
1970 年 8 月 30 日,我国首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一次成功达到满功率。仅四个月后,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 年,“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这一阶段,“自强自立、求真务实、创新协同、拼搏奉献”的“〇九精神”奠定了核动力院的精神底色。
首艘核潜艇成功后,核动力院迅速投入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建设。该设施于 1981 年通过验收,被誉为“反应堆的反应堆”,为材料辐照、燃料试验等奠定基础。此后,脉冲反应堆建成,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改革开放后,国家高层指示加强核动力研发。核动力院在成都建设“615 工程”,打造 18 台套大型试验台架,为我国自主核电技术提供系统化试验能力。这些基础性成果,使中国具备独立设计核电站的底气,为秦山二期核电站的自主设计铺平了道路。
迈向世界:从秦山到华龙一号
秦山一期建设启动后,核动力院承担 22 项关键课题,并完成燃料元件制造工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核电”突破出现在秦山二期招标中——核动力院以绝对优势中标,成功打造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二代压水堆机组 CNP600。
紧随其后,百万千瓦级岭澳二期建设全面提速。核动力院承担了反应堆总体与主系统设计,开创中国“二代+”核电 CPR1000 的时代。该技术实现批量化落地,支撑红沿河、宁德、阳江、福清等一批核电站建设。
进入 21 世纪,核动力院开始部署三代核电技术。1996 年起,团队在 909 基地封闭研讨百万千瓦机组技术方案,最终确定“177 堆芯”、大型压力容器、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等关键设计,为“三代华龙”奠定基础。
此后十余年,核动力院持续攻关:自主软件平台、安全级 DCS“龙鳞”、关键设备国产化全面突破。2015 年,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浇筑第一罐混凝土;2021 年 1 月正式商运。如今,华龙一号在国内外实现批量化建设,成为世界范围在建数量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
小堆与先进堆:核能利用的“新赛道”
随着能源结构转型与多场景供能需求上升,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成为国际竞争焦点。2003 年起,核动力院开展一体化小堆研究;2016 年,ACP100(玲龙一号)成为全球首个通过 IAEA 安全审查的小堆技术。
2021 年,玲龙一号示范项目开工,2024 年冷试成功,计划 2026 年商运。其模块化、可规模化复制的优势,将广泛用于供热、供汽、岛屿能源与工业园区等场景。
同时,核动力院布局铅铋快堆、浮动小堆与微堆技术,形成多反应堆谱系支撑未来能源多元化需求。
进入数字时代,核动力院大力推进 MBSE(模型化系统工程)、先进仿真软件、数字化车间等建设,自主开发了核能专业软件包,实现 100% 国产化。
前沿方向上,“超临界二氧化碳热功转换技术”实现发电效率突破 42%,获四川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高温有机朗肯循环、核电 AI 运维、大型换热器增材制造等新技术全面开花,为核工业注入新质生产力。
在“健康中国”战略下,核动力院将医用同位素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其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同位素生产体系,推进钼-99、碘-131等关键同位素国产化,补齐长期依赖进口的短板。溶液型医用同位素试验堆开工后,将显著提升我国核医学诊疗能力。
半个多世纪里,核动力院从“三线建设”的窝棚房、计算尺时代走来。一代代科研者在深山扎根,隐姓埋名,为国家发展铸造“最强底牌”。
无论是彭士禄的“以身许国”,还是新时代科研人员的“强国有我”,核动力人的精神始终稳定延续。
六十年,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完成了从核潜艇到核电、从大堆到小堆、从工程研发到医用同位素的跨越式发展。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核动力院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向着“世界领先的核能科研机构”稳步前行。
未来,在绿色低碳转型、深海探测、航天能源等更广阔的领域,中国核动力事业仍将承担关键战略使命,以澎湃核能驱动国家发展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