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缅怀杂技泰斗李春来:七十载躬耕,书写“东方金小丑”传奇

0
分享至

11月15日,广东省杂技家协会、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广州市杂技家协会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原广州杂技团一级演员李春来同志,在广东江门参加文艺志愿活动期间突发心源性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5年11月14日逝世,享年78岁。



李春来1947年出生于杂技世家,5岁学艺,7岁进入杂技团,从艺七十余载。他技艺全面,勇于创新,是中国首位表演V形软钢丝、首位举办个人滑稽专场的艺术家、首位登上春晚舞台的杂技演员、首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中国滑稽演员。他以精湛的技艺、独具匠心的编排和浑然天成的喜剧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舞台形象,被誉为“杂技奇人”“东方金小丑”。

李春来曾任中国杂技家协会滑稽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广州杂技团艺术指导等职。他一生躬耕杂技事业,德艺双馨,关心培养青年杂技人才,长期致力于文艺志愿服务,深入社区乡村、厂矿学校参加文艺惠民活动,用行动诠释了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的逝世是我省杂技界、文艺界的重大损失。

据了解,李春来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1月18日(星期二)上午9:30在广州市殡仪馆仙鹤厅举行。

1

出身演艺世家,自幼展现天赋与坚韧

1947年,李春来出生于一个演艺世家。爷爷李妙兰是喜连成第一科“喜”字辈学生,学的是青衣,与梅兰芳、姜妙香等有同门之谊。父亲李玉海是东北三省有名的自行车杂技演员。家中多位长辈在不同地方从事京剧、话剧、杂技、魔术等文艺工作。

在长辈们的耳濡目染下,艺术基因深植李春来的血脉,他自幼便展现出对杂技的浓厚兴趣与极高天赋。他5岁跟随父亲学艺,7岁进入哈尔滨市杂技团。彼时条件艰苦,也无科学的训练方法,“就靠死练”。每天天还没亮,李春来就起来练基本功——独轮车、后空翻、前空翻、压腿、下腰,还有控墙根倒立,一小时下来,往往热汗与涕泪交织横流。



这份坚韧为李春来日后的表演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他成为集体节目中的“尖儿”,也就是站在“人梯”最上方的人,在《钻地圈》《大跳碗》《大武术》《蹦床飞人》《秋千飞人》《踩大球》等高难度节目中,以灵动技艺崭露头角。

2

创新突破开先河,多项“第一”书写传奇

从艺生涯中,李春来始终以“敢闯敢试”的韧劲突破艺术边界,不断为杂技注入新的生命,创下多项中国杂技界“第一”。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观看了一部苏联马戏纪录片,被其中苏联著名小丑演员波波夫的《滑稽软钢丝》表演所震撼。彼时中国杂技界尚无软钢丝表演,他萌生了要学会这个新奇节目的想法。

有老师给他泼冷水,认为这不可能练出来。“我当时有股倔劲,你们越说不行,我非要练出来。”李春来下定决心钻研。他利用旧油丝绳,将两头拴在两棵树上,中间低垂,形成V字形。他一遍遍摔倒又一次次站起,从要用两根棍子支撑平衡,到双腿稳稳地站立在绳索上。凭借百折不挠的尝试与钻研精神,李春来最终首创在软钢丝上表演“头顶大摆晃圈”“高车踢碗”等绝技,成为国内第一个表演V形软钢丝的杂技演员。


1958年,李春来头戴“大头佛”在软钢丝上表演。

而《滑稽软钢丝》这一节目,更成为李春来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打破了滑稽表演只是在传统杂技演出中串场、垫场的固有模式,将音乐的韵律、舞蹈的美感、杂技的惊险巧妙融合,精心创编出独立的滑稽表演节目,由此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杂技滑稽表演之路。

1984年,李春来成为首位登上春晚舞台的杂技演员,表演《伞衣帽》《大转盘子》《针穿气球》《扔铁球》4个节目,以高超技艺赢得全国观众的热烈反响。


李春来在1984年春晚舞台表演《伞衣帽》。

同年,李春来举办了全国首次个人滑稽杂技专场演出,《车技》《踢碗》《快乐炊事员》《滑稽组合》等节目连演14场,场场爆满。

1990年,李春来代表中国亮相意大利第七届国际金小丑比赛,以倒骑车、踢帽落、飞机碗、伞衣帽等绝技征服现场评委和观众,最终以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金奖。这是中国滑稽演员第一次在国际上比赛,此后,“东方金小丑”美誉遍传。

1998年,首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滑稽奖邀请赛举行,李春来创演的《小丑叔叔》夺得金奖第一名,小丑叔叔帮助双腿瘫痪女孩自强的温情故事与其个人巅峰技艺,感动无数观众。


李春来表演《小丑叔叔》。

3

用欢笑点亮基层舞台,文艺志愿践行奉献初心

从哈尔滨到广州,从童年到古稀,李春来的艺术生涯始终与“奉献”相伴。1986年,他加入广州杂技团,直至2007年退休,最忙时一天演出3场、一年下来超过千场。

退休后,李春来仍拒绝清闲,选择加入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积极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艰苦的地方都得去,找到我了,作为一个演员,需要我就要去。”李春来说。



就在上个月,李春来参加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大湾区文艺巡演暨东莞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专场演出,为观众带去滑稽戏《欢乐时刻》,凭借诙谐动作与趣味互动活跃现场气氛,专业水准赢得全场喝彩。

“还是应该多下去,有些地方没办法发展杂技艺术,我们更应该把这种表演带到人民中去。文联专家多,以文艺志愿的形式,让艺术家发挥余热,也给年轻人多一些机会。”2024年,李春来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道。

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李仙花对南都N视频记者回忆,只要有志愿活动,李春来都会积极主动要求参加,到现场表演,不辞辛苦,不计报酬。“记得之前看2008年中央电视台对他的采访,他坚持为不同时代的观众带来欢笑,他那双已经弯曲不直的膝盖感动了广大电视观众,也极大触动了我,让我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据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不完全统计,李春来共参加1800多场文艺惠民活动,志愿服务时长达1.4万多小时。2015年7月,因在“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全国通报表扬。2016、2017、2019、2020年,荣获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称号。2021年9月,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最美文艺志愿者”。

“春来先生虽逝,风范长存。全省广大文艺志愿者当以李春来老师为榜样,以‘戏比天大’的执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续写文艺为民的华章,这便是对李春来老师最好的告慰。”李仙花说。

在诸多文艺惠民演出当中,李春来经常与儿子李赛组成父子档进行演出。在父亲的艺术熏陶下,李赛10岁从艺,逐渐接过父亲的衣钵,磨练成长为新一代的杂技滑稽表演艺术家。谈及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李赛曾说:“我很崇拜父亲,把他视为‘神一样的存在’,感觉几乎没有哪种杂技技巧他是不会的。与其他艺术门类不一样,许多杂技演员都是专注于某个节目的训练,而对其他节目却一无所知。但我父亲则不同,他很有天赋,对很多杂技节目都很熟悉。这么多年来,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他早已将滑稽表演融入到血液之中,他的专业灵敏度、能力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李春来以七十余载的坚守与深耕,持续拓宽传统杂技与滑稽艺术的边界;更以一颗赤诚奉献之心与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将鲜活的文艺活力与欢笑送到基层百姓身边。他对艺术的敬畏与执着,将永远成为中国杂技事业的宝贵财富,激励后辈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求索,让杂技薪火永续相传。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钟欣

参考资料:

南国文艺《广州文艺百家丨李春来:“东方金小丑”的快乐哲学》

南国文艺《李赛:父亲将滑稽表演融入血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方都市报 incentive-icons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583339文章数 35857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