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日本政坛的动静,可以说是把整个东北亚气氛都点着了。高市早苗——这位上任不到一个月的“强硬派”,先是暗示日本可能武力介入台海,然后面对中方连续多部门点名、点灯、点到家门口的警告,依旧不松口、不撤回、不道歉,甚至在 G7 上继续“煽风点火”,还鼓动台湾当局搞“国际存在感”。一句话:把错误当坚强,把挑衅当勇气。
![]()
但她可能忘了一个小细节:中国不是以前的中国了。
这一次,中方的回应,力度之快、范围之广、层级之高,连日本国内媒体都直呼:情况不对。
先是国防部发言人直接点名高市,语气硬到让日本舆论瞬间安静。随后,“中国军号”更是罕见地用日语发布警告:日本若胆敢武力介入台海,那就是侵略,中方会正面开打。外交部也发布提醒,呼吁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多家航司立刻响应,宣布赴日机票可免费退改。
这一连串动作释放出的信号非常明确:
中国已经把“实质性反制”准备得明明白白。
甚至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高市一张口,中方的工具箱就“咔哒”一声打开了:该怎么回击,早就设计好了。
而且别忘了,日本现在的处境非常微妙。表面上,它跟美国靠得很近,但高市跑去会特朗普的时候,美国那边的态度并不像很多日本政客幻想的那么简单。特朗普公开说过:“我们的很多盟友,其实不是朋友。”这句话在这里非常耐人寻味。
为什么?
因为“台独”的最大靠山,真的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美国失去台湾,是少一个棋子。
日本失去台湾,是海上咽喉被中国掌握,国家生命线被“掐住”。这对他们来说不是地缘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所以日本是真着急,它想搞“独走”,逼着美国一起下水,把美国拖到台海战场里,让华盛顿没得退。
但问题来了——美国看不穿吗?
当然看穿了。
于是,日本现在的挑衅行为,既像试探,又像赌博。
而中方的回应,正是把日本这种“铤而走险式的试探”,直接按回去。
不过,比军事更关键的是——经济。
日本今天最怕的不是军舰、不是导弹,而是旅游业断供。
日本 2024 年靠旅游业赚了 44.6 万亿日元,占 GDP 的 7.5%。
而中国游客一年就接近 700 万人次。
中国游客不去日本,就意味着日本 GDP 至少掉 1%–2%。
别小看这 1%,足够让日本政府一整年睡不着。
而这次,中国民航系统的反应速度,让所有人都看懂了:
这不是提醒,而是警告。
![]()
不是劝说,而是开始试探反制的效果。
同时,从更深层看,日本的行为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它对“扩张”的执念,从来没消失过。
从白江口之战,到文禄、庆长之役,再到二战那段惨绝人寰的殖民扩张,日本每一次崛起都伴随对外侵略的冲动。
地小、资源少、灾害多,这些结构性问题让日本的国家战略往往“越界”。
甚至二战之后,日本靠着美国扶持成为经济强国,他们自己都觉得:“扩张是对的,只是上一次失败了。”
这种历史惯性,就是日本不断对外试探、不断跟风美国、不断挑衅中国的根源。
但高市早苗忘了两件更关键的事:
第一,日本是战败国。
日本的“主权范围”实际上是二战结束后依附在美国结构上的结果,《波茨坦公告》里连日本本土四岛都不是理所当然属于他们的。
第二,日本能在二战后崛起,不是靠自己,而是美国扶持。
美国把日本当桥头堡,但桥头堡是什么?
是前线,是战场。
真正聪明的日本政治人物,从来不愿把日本推到最前线。
安倍晋三搞“战略模糊”,就是因为他明白这一点。
而高市早苗——一个当年连党内都带不动的人,突然“鹰派觉醒”,在台海问题上反向狂奔,完全是把日本几十年积累的安全红利,一夜之间摔得粉碎。
她以为自己是在展示日本的强硬,实际上是在替日本点燃风险的导火索。
中国已经说得很清楚:
日本若敢在台海动武,那不是“介入”,那是侵略。
侵略的下场是什么?
台海不需要第二次昭和时代,它会成为日本新的“终止点”。
而继续挑衅、继续独走,日本的未来只会有一个方向:
在亚洲重新失去它好不容易积攒的信任,在国际上重新回到被警惕、被限制、被盯防的位置。
中方给日本的窗口,还在。
但不是无限期的。
如果高市继续按着危险的按钮往下走,那么下一步,中方的反制绝不会停在“旅游业”。
那只是开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